个性化教育方案案例(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贺耀钧老师毕生从事教育事业,退休后继续用余热温暖更多的花朵绽放。本文摘自老师的博客,写于2012年5月17日。

(按语)这是个性化家庭教育的又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提供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男孩子。由于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在家庭教育中所定的目标和方法与案例(一)有着明显的差别。目的是为了家长们了解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对象的独特个性,怎样才能最有效地释放孩子的生命潜能。

一、孩子的概况

姓名:小强(化名), 性别:男 ,年龄:13岁 ,现就读于某实验中学初二年级。

身体健康,心地善良,性格外向。AB型血型。喜爱运动,热衷阅读,擅长演讲。爱结交朋友。智商偏高,思维敏捷。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小升初考试语文、数学总分名列全学区前茅。缺点是胆量较小,缺乏耐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二、孩子自我价值取向

因自幼喜爱阅读,尤其是有关历史知识、人物传记和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等知识,有意从事历史研究和人物考证等工作。平时喜爱足球运动,尤其对国际足球明星的崇拜,向往未来的自己也能成为一名足球明星。对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一类的职业并不反感,但总觉得此类工作过于严谨、刻板。自己不愿为此受更多的约束。

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商较高,盼望孩子将来能够成才,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孩子在四岁的时侯就能口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上完小学一年级后直接跳级到三年级。但是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和诱惑。从好处想,孩子长大后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或者是从事财经工作的优秀管理人才;从坏处考虑,弄不好“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孩子可能一事无成,只能跟在别人身后当跑腿的。

四、个性化家庭教育的意向

根据孩子自身的个性特征和价值取向,结合家庭的期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小强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应该放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培养健康的情感,提高孩子的情商上。

1、指导孩子正确交友,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人在社会上是需要支撑的。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因为信息的密集,分工的精细,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格外重要。对于小强而言,因为他性格外向,从小跟小朋友来往就很密切,交友对他而言并不成问题。问题在于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和怎样交朋友。玩得好,未必是朋友;吃吃喝喝只能是“酒肉朋友”。应该经常用生动的例子教育孩子,让他懂得真正的朋友应该是能称得上“两个身体,一个灵魂”的人。鲁迅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也”,就是这个道理。

法治社会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为了让孩子适应未来的社会,从现在开始就要让他懂得规矩。人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人,所以一个人要适应社会就必须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对孩子来说首先应该学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家里也要做一些起码的规矩。

2、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提高对身边诱惑的抵制能力

有人说:“女孩子主要应该培养坚强,男孩子主要应该培养耐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孩子从小就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是能够“延迟需要”突出的孩子将来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工作也容易取得成就。对小强平时注重培养他的耐性,每做一件事不仅要求认真仔细,而且还要善始善终。表现好的就给予奖励。学习上遇到问题一定要反复思考,尽量自己解决,实在无力解决的才给他辅导。

经不起诱惑是许多聪明的男孩子失败的重要原因。对小强首先给他讲明诱惑的本质:诱惑是一种表面的、暂时的、局部的利益。有志的孩子应该始终想着内在的、长远的和全局的利益。

培养孩子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多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分散对诱惑的注意力和抵制诱惑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