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格言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21天格言分享。

分享第一天

3.13

第一句话:知道没有力量,知道并做到才有力量。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说的多了点,要少说,多行动,知道的道理再多如果自己不去实践,它们也只是道理而已,只有自己去践行,才能把道理变成属于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分享第二天:

3.14

句子:改变自己,影响别人。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试图改变别人,总是挑剔别人的缺点,会因为别人的无法改变而生气、愤怒。其实我们的方向错了,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先改变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好,由于自己的改变,不知不觉就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别人也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改变。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分享第三天:

3.15

句子:这个世界上真正能给你自尊(安全感)的只有你自己。

感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一辈子陪在你身边,也没有人会帮助你一辈子,时间长了,或是经历多了,你就会悟到,能够拯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能够让你依赖的人也只有你自己,如果你自己不改变,不要奢求任何人能够帮你,佛门说佛不度人人自度,没有人能够度你,能够度你的,只有你自己。

分享第四天3.16

句子: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时间教育子女,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感悟:这句话初看可能会让人觉得心生疑惑,教育子女和做人有什么关系?谁还不会做人吗?其实,认真想想,也很有道理。对于父母来说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应该就是把孩子养育成人,而且我们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检验。如果教育孩子很失败,挣再多的钱也于事无补。

第五天3.17

句子: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先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感悟:孩子不需要努力,就能活成你目前的样子,所以爸爸妈妈们,请活成你期望中孩子的样子。家长只有自己以身作则,努力让自己活成自己希望中的自己的样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思,才能不把实现不了的梦想寄托到孩子身上,才能让孩子以父母为榜样,成为最好的自己!

具体举例:

1.想让孩子多读书,做父母的自己先要多读书。

2.想让孩子爱好学习,自己就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成长,并以此为乐。

3.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就要先有好的习惯。

4.想让孩子擅长沟通表达,自己就要懂得如何沟通才是有效的。

5.想让孩子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的习惯、语言、行为都是通过模仿家长学会的。

分享第六天 3.18

句子: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感悟:无论是在亲密关系中,还是和亲人,朋友相处中,我们不免会对别人有所期待,可是,别人不可能都会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很多时候我们的期望会落空,这时便容易心生不满,甚至抱怨。

期望是美好的,为什么说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呢?因为,期望只是一种想法,一种愿景,缺乏行动的力量,把希望寄托于别人又是难以把握的,所以不如把对别人的期望变成对自己的期望,而且能用行动一步步实现期望,如此每一天平凡的生活也是充实而又美好的。

分享第七天  3.19

句子:犯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机会。

感悟:如果在孩子犯了错误后经常受到批评,孩子就会变得退缩,对自己缺乏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变差。另外,是人就不会是完美的,都可能会犯错误,特别是孩子,孩子们需要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受到批评。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错误,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每一个错误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

分享第八天  3.20

句子:世界是简单的,人生也是简单的,人是可以改变的,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而且随时都可以。

感悟: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我对这样的说法充满了怀疑,当我真正去领悟这里面的道理,我开始努力践行。虽然我们在同一个世界上生存,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个性,思维等不同,其实每个人感知的世界和别人感知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你若不去想的复杂,你的世界便是简单的。你如果鼓起勇气改变自己,就一定可以有所成长。我们常常渴望幸福,但幸福不在远方,而在当下,当我们过好此时此刻,我们就可以随时拥抱幸福。

分享第九天 3.21

句子: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想要改变,却又难以做出改变?

感悟: 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大部分人选择了后者。

你之所以不幸,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是因为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因此,我们要有改变的勇气,也要坦然接受改变过程中需要付出的艰辛,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分享第十天  3.22

句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人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感悟:我们都在努力追求优越感,所谓的“追求优越感”不是超越别人,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人一等的意思,真正的优秀应该不是和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己。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分享第十一天  3.23

句子:好的沟通从倾听开始。

感悟:很多时候当别人向我们倾诉烦恼时,我们习惯会给一些建议,也真心地希望能帮助到别人,然而这样之后对方常常会找各种借口说这些建议用在自己身上不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第一、每个人经历不同,我们很难对别人感同身受,大道理都懂,但实际情况千差万别。

第二、对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他缺乏行动的勇气。

第三、对方不需要你帮忙出主意,她只是希望有人倾听自己,理解自己。

曾在心理课上老师让每个人把自己的烦恼找三个人诉说,倾听者不发表建议,少说,认真倾听,没想到大家都普遍感觉说完三遍后,烦恼就减轻或者消失了,有的自己边说一边就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了。

可见,倾听是一剂良药,人际沟通中少说多听,是很不错的选择。

分享第十二天    3.24

句子:遇到问题时思考,至少有两(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感悟:要培养自己以及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把错误当做机会,遇到问题时不要害怕或者责备,要告诉自己(或孩子),至少可以有两三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害怕问题,而应该把问题关注的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成长就是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分享第十三天    3.25

句子: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感悟: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认为是A(事件)导致了C(情绪或者行为),其实深入发掘根本上的原因是B(信念或看法)导致了C(情绪或者行为)。因此,我们要去努力改变自己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信念,而不是试图控制一切事情的发展。

要明白,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得意义。

分享第十四天    3.26

句子:你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感悟: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是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生活节奏,而不是依附于别人对你的评价。盲目追赶,只会徒增焦虑、扰乱自己的步调。努力,很多时候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尽己所能,扬长补短,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请记住,你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分享第十五天    3.27

句子: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感悟:真正的乐观不是盲目相信一切都会顺风顺水,而是一种允许失败的心态。了解自身的局限,正视失败的可能,但仍然选择坚持自己的梦想。带着积极向上的状态,不停尝试,不言放弃,生活终会给我们想要的答案!成熟不是学会妥协,不是学会放弃,无论生活给了我们什么,我们都能积极面对,这才是真正的成长。再次默念: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分享第十六天    3.28

句子: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感悟:千里之外,始于足下,再不完美的行动,也胜过被动的等待。五步、十步都是进步,顿悟、渐悟都是领悟。只要你开始出发,就已经赢过了还睡在起点的人 。有开始,才会有改变的可能。对于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尽管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懂如何养育孩子,但任何任何时候只要自己醒悟了,做出改变,都还不算晚,用自己的努力开始做出改变,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好的多。

分享第十七天    3.29

句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感悟:我们必须原谅自己的不完美之处,因为不完美原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将心比心,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与别人。周围的物质世界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原谅自己的时候,自然也就可以接纳和原谅别人。

如果我们能够承认和接纳自己身上的所有特质,就可以主导自己的生活,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下自由表现出不同的特质,而不是为某些消极或积极的特质所左右。只有当我们摘下面具,以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才能拥有这种自由。(推荐阅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分享第十八天    3.30

句子: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理解:  我们每个人都想变得优秀,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优越性追求是我们人类的普遍性欲求,而哲人却告诉青年: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这样的说法怎么能让一个血气方刚,想要大展宏图的年轻人接受呢? 哲人解释说:平凡(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无需注意到达了哪里,而应该关注如何度过这一刹那。哲人告诉年轻人: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选自《被讨厌的勇气》

分享第十九天    3.31

句子:自由就是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理解:我们都不想被人别人讨厌,但不管我们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喜欢,这就是事实。哲人告诉青年说:“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别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能获得自由。

    其实,完整的观点就是“自由就是不害怕被人讨厌”。

    用课题分离解释就是,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不畏惧被很讨厌而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选自《被讨厌的勇气》推荐大家看。

分享第二十天    4.1

句子: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理解:    阿德勒在说了“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之后还说:“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但倘若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那就需要有一颗“引导之星”来指引方向,这颗星就是“他者贡献”。

      最后哲人告诉青年:要相信一个人的力量很大,不!应该说是“我的力量无穷大”。  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分享第二十一天    4.2

句子: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的平静。

理解:

    我们觉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如果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有用,这样的贡献感就可以产生幸福感。哲人肯定地说:幸福即贡献感。如果能够真正拥有贡献感,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不追求他人的认可,才能最终获得自由和幸福。

    其实世界是简单的,人生也是简单的,人是可以改变的,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而且随时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