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风民俗资料

网上的土家族民风民俗都是一笔带过,
所以我无法用土家馋嘴并联想到的土家族做作文题材。
但还是希望了解,望哪位仁帮帮忙啊。

第1个回答  2010-03-25
土家族概况

土家族是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028133人,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在湖南省264万、湖北省227万,重庆市约150万,贵州省143万,还有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0个县市(区),目前在25个县区实行区域自治,其中两个自治州(共辖16个县市),5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4个土家族自治县,40个土家族乡,41个土家族联合自治乡。他们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所辖的8县市: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武陵源区;常德市的石门县、桃源县;怀化市的沅陵县、芷江、溆浦县、麻阳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鹤峰、来凤县;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二个土家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兴山县、宜昌县、秭归县、枝城市等县市。重庆市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酉阳、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00年改为黔江开发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巫山、巫溪、云阳、奉节、万县、涪陵等县市;贵州省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德江、江口、石阡、恩南县、铜仁市及松桃苗族自治县。

土家族以“比兹卡”为族称(本地人的意思),系氐羌族群。土家族语言属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支独立语言,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族基本特点为:“有独立的语言,传统的节日,古朴的歌舞、精美的工艺、奇特的乐奏、哭唱的婚丧、特殊的信仰、自尊的禁忌、顽强的民族意识和悠久的历史遗迹”等,1957年1月3日被中央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族源,尚无定论,目前处于诸说并存,其主要来源仍有以下几说:一说是古代巴人后裔。认为土家族的自称与历史上巴人活动的有些地名读音相近,巴人崇虎与土家族相同,巴人的一些姓氏与土家族的一些姓氏相同等等。二说是土著先民的后裔。认为最早定居湘西的先民是土家族的主要来源之一。从龙山里耶、大庸古人堤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湘西很早就有古人类活动,很多土家语地名至今犹存,说明这些地方最早应该是土家族先民开辟和居住的。三说是唐代中叶由贵州迁入的乌蛮的一部分。认为贵州境内称为“比跻”或“比际”的人与土家族自称相同,而中唐以后,“越嶲”一带乌蛮入侵贵州,征服了当地一部分土著,就是白罗罗称谓的起源,一部分与他们长期斗争,最后被迫迁入湘西和云南,而土家族与彝族在语言、信仰、歌舞方面有相似之处,进而认为土家族是乌蛮的一支。四说是来自江西彭氏的后裔。认为唐末五代初年,由彭王咸率领的江西彭氏子孙及百艺工匠入主湘西后,披荆斩棘,开拓疆土,统治湘西,在此繁衍生息起了巨大作用。以上诸说虽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认识是统一的,这就是发展到唐代末五代后,土家族已逐步形成为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开始形成为一个单一的民族。

土家族居住的湘鄂渝黔毗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界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方圆约10万平方公里。这里属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1000-1500米之间,境内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武陵山脉横贯其间,三峡巫山绵延北部。河流主要有酉水、澧水、清江、乌江。整个地区,峰巅山峦挟持河谷平坝,自云贵高原向东倾斜延伸。这里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山地辽阔,年平均气温为13.5至17.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1200-1500毫米之间,适宜于农作物和果木的生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良好条件。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小米、高粱、黄豆、绿豆、红薯、大麦、小麦、豌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芝麻、烟叶、生漆、乌柏、倍子、棉花、油桐、油茶、茶叶等;其中桐油、茶叶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土家人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林木中的松、杉、楠、柏十分丰富。桑植县还保留着稀有的孑遗树种珙桐群落,为世界所罕见。

土家族地区的药材十分丰富,著名的有杜仲、天麻、木瓜、银共、茯苓、黄连、当归、木香等;特产有柑桔、板栗、猕猴桃;矿藏有汞、铅、锌、铜、镍、钼、钡、磷、煤、锰、铁、紫砂陶等,另外如湘鄂西娃娃鱼、梵净山的金丝猴、壶瓶山的白猴与飞鼠等均有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土家族地区有神奇的山水风光,这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就山而言,这里有张家界、武陵山、梵净山、巫山、桑植天平山、石门壶瓶山、利川星斗山、长阳武当山、龙山八面山等,其中号称“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群峰挺秀,古原苍莽,周围百里,翠屏环列,宛如蓬莱仙境。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80万人次。就水而言,除上述几条主要河流外,还有数千条溪流密布,如正在开发的猛洞河、茅岩河等,都是神奇幽境,长川泻碧的自然景观,蕴涵着旅游的巨大潜力。猛洞河青山绿水,滩浪起伏,每年游客尝试“天下第一漂”者达数十万人。土家族地区山高地洼,溶洞十分众多壮观,现已开发的龙山火岩溶洞、利川腾龙洞、酉阳大、二酉洞、索溪峪黄龙洞、桑植九天洞等张家界森林公园,洞内千姿百态,世人称绝。

土家族地区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值得赞赏,如永顺的溪州铜柱、永顺老司城 、咸丰唐崖土司城、五峰土汉疆界碑、长阳武落钟离山、永顺不二门、酉阳桃花源等等。不少名胜古迹记录着土家族的历史与文化,谱写着中华文明。土家族地区的物产资源和山水风光乃是土家族民族心性潜移默化的基因,这些奇丽的山川自然造就了土家人民心灵的美丽和性格的坚忍顽强。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吸收先进文化的民族。历史上由于接触汉族较早,受汉文化影响较大,这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同时,在反封建压迫、反对外国侵略、保卫祖国领土的斗争中,土家族人民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唐末农民起义后,“溪州蛮酋”相继而起,溪州彭士愁自署刺史后,势力日趋强大,割据地区不断扩大,除管辖上、中、下溪州外,还管辖龙赐、天赐、忠顺、保静、感化、永顺、安、远、新、洽等20个州地,不断与楚争雄,多次进犯楚地。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秋,彭士愁举兵攻打辰州、澧州时,楚王派兵反击,经过数次战斗,彭士愁节节败退,后经过谈判,双方缔结盟约,铸铜柱立于溪州会溪。溪州之战后张家界人事局,彭虽在军事上失利,但其政治地位和管辖地域却得到了楚的确认。楚王马希范仍授彭士愁为溪州刺史,继续管辖溪、锦、奖州,使其取得合法地位和领地,为彭氏在湘西维系八百余年统治奠定了基础。这使土家族地区在政治上获得长期的稳定,在经济上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五代时,土家族地区以农业为主,并喜渔猎,不事商贾。生产时,耕作粗放,伐木烧畲,火耕水薅,不施肥,不灌溉,农业产量极低。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封建领主是最大的统治阶级。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广大农民则沦为农奴,受到封建领主的压迫剥削。

唐宋时期,土家族地区手工业和副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除采茶、取蜡、炼朱砂水银、采药较为突出张家界图片,这些手工产品,多作贡品,供统治者向朝廷纳贡之用,并取得朝廷可观的“回赐”,即不少的食盐、丝绸、服饰以及金银货币等,这种官方贸易形式使上下统治者受益不少,农民一无所得。但这种“贡赐”关系,客观上又保持了地区政治稳定,促进各地经济技术的交流。明末清初,土家族农民大量使用从汉族地区输入的各种先进农具,如铁犁、铁耙、铁镰等,还学会了制造使用“蜈蚣车”、“冲筒”、“水磨”、“水碓”、“水碾”等。在汉族地区经济影响下,土家族地区出现了土地买卖,封建领主经济逐步向封建地主经济转化。但由于汉族商人和农民的大量迁入,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广大农民不但受各种形式的地租剥削,还受到各种差役和苛捐杂税的剥削,生活苦不堪言。

清雍正年间,在土家族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是一次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废除了土司制度,实行流官制度,客观上推动了土家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大发展。在政治上,打破了元明以“蛮不出境,汉不入洞”的禁令,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交往;在经济上,随着土司剥削制度的废除,广大农民摆脱了封建领主的人生依附关系,成为自由农民,并拥有自己开垦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汉族农民和商人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特别是百艺工匠人员进入土家地区后,使一些城镇逐步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土家地区手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如纺织、木雕、刻画、铸造、金工和采矿等。“改土归流”后,土家地区的商业贸易空前活跃,货畅出流,购销两旺,各州、府、县及交通要道集镇已成为百货营集的重要市场。有的产品,如盐业已设专店,分销川盐和淮盐。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土家族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相应改善。

土家族在近现代爱国斗争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鸦片战争时,清朝副将鹤峰土家族陈连升与其子陈鹏,率领600多名楚兵与从海路来犯的侵略军奋战,不幸以身殉国。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之时,湘西轮州土家罗荣光任总兵,他严词拒绝敌军的胁迫,身先士卒,在激战中牺牲。温朝钟、黄玉山等人曾组织“川鄂湘黔铁血联英会”,发动起义震撼清廷。至今,土家农民薅草唱的田歌仍在歌颂他们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土家与苗、汉等各族人民一起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活动。少年英雄李庆成,带领土家儿童搞新文化运动,不幸被捕牺牲。1937-1945年间,不少土家儿女随红军北上抗日,在川鄂边区的游击战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家族是一个勇敢,富于爱国传统的民族。

回答者: 梦若芳华 - 一级 2010-3-21 15:37

土家族节日习俗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毛大王节 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为中毛王节。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筵席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当地流行讲"牛毛大王的故事",传说古时农民刀耕火种,所获无几,饿尸遍地,牛王据实禀告玉皇大帝,大帝看牛王勤俭刻苦,命令牛王下凡到人间传旨,只准三日一餐,牛王到凡尘了解到三日一餐难以活命,于是改为一日三餐。牛王返回复命,下帝听了大怒,立即贬牛王为民耕田,终日食草。牛王为民出力,土家人称其为牛毛大王。据传牛王下凡时间是四月七或十七,有的则过四月八或十八,作为牛毛大王的生日。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饲料喂养。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年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回答者: 也许爱很狠 - 一级 2010-3-21 18:45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0个县市(区),目前在25个县区实行区域自治,其中两个自治州(共辖16个县市),5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4个土家族自治县,40个土家族乡,41个土家族联合自治乡。他们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所辖的8县市: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武陵源区;常德市的石门县、桃源县;怀化市的沅陵县、芷江、溆浦县、麻阳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鹤峰、来凤县;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二个土家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兴山县、宜昌县、秭归县、枝城市等县市。重庆市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酉阳、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00年改为黔江开发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巫山、巫溪、云阳、奉节、万县、涪陵等县市;贵州省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德江、江口、石阡、恩南县、铜仁市及松桃苗族自治县。
土家族以“比兹卡”为族称(本地人的意思),系氐羌族群。土家族语言属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支独立语言,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族基本特点为:“有独立的语言,传统的节日,古朴的歌舞、精美的工艺、奇特的乐奏、哭唱的婚丧、特殊的信仰、自尊的禁忌、顽强的民族意识和悠久的历史遗迹”等,1957年1月3日被中央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族源,尚无定论,目前处于诸说并存,其主要来源仍有以下几说:一说是古代巴人后裔。认为土家族的自称与历史上巴人活动的有些地名读音相近,巴人崇虎与土家族相同,巴人的一些姓氏与土家族的一些姓氏相同等等。二说是土著先民的后裔。认为最早定居湘西的先民是土家族的主要来源之一。从龙山里耶、大庸古人堤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湘西很早就有古人类活动,很多土家语地名至今犹存,说明这些地方最早应该是土家族先民开辟和居住的。三说是唐代中叶由贵州迁入的乌蛮的一部分。认为贵州境内称为“比跻”或“比际”的人与土家族自称相同,而中唐以后,“越嶲”一带乌蛮入侵贵州,征服了当地一部分土著,就是白罗罗称谓的起源,一部分与他们长期斗争,最后被迫迁入湘西和云南,而土家族与彝族在语言、信仰、歌舞方面有相似之处,进而认为土家族是乌蛮的一支。四说是来自江西彭氏的后裔。认为唐末五代初年,由彭王咸率领的江西彭氏子孙及百艺工匠入主湘西后,披荆斩棘,开拓疆土,统治湘西,在此繁衍生息起了巨大作用。以上诸说虽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认识是统一的,这就是发展到唐代末五代后,土家族已逐步形成为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开始形成为一个单一的民族。
土家族居住的湘鄂渝黔毗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界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方圆约10万平方公里。这里属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1000-1500米之间,境内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武陵山脉横贯其间,三峡巫山绵延北部。河流主要有酉水、澧水、清江、乌江。整个地区,峰巅山峦挟持河谷平坝,自云贵高原向东倾斜延伸。这里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山地辽阔,年平均气温为13.5至17.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1200-1500毫米之间,适宜于农作物和果木的生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良好条件。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小米、高粱、黄豆、绿豆、红薯、大麦、小麦、豌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芝麻、烟叶、生漆、乌柏、倍子、棉花、油桐、油茶、茶叶等;其中桐油、茶叶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土家人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林木中的松、杉、楠、柏十分丰富。桑植县还保留着稀有的孑遗树种珙桐群落,为世界所罕见。
第2个回答  2010-03-25
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分享到i贴吧 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土家族民风民俗资料
悬赏分:5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0 天 20 小时
网上的土家族民风民俗都是一笔带过,
所以我无法用土家馋嘴并联想到的土家族做作文题材。
但还是希望了解,望哪位仁帮帮忙啊。

提问者: 六年中的记忆 - 一级

您不登录也可以回答问题
我来回答:

您还可以输入字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插入地图 插入图片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经验值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登录 | 注册
回答 共 11 条
土家族概况

土家族是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028133人,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在湖南省264万、湖北省227万,重庆市约150万,贵州省143万,还有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0个县市(区),目前在25个县区实行区域自治,其中两个自治州(共辖16个县市),5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4个土家族自治县,40个土家族乡,41个土家族联合自治乡。他们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所辖的8县市: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武陵源区;常德市的石门县、桃源县;怀化市的沅陵县、芷江、溆浦县、麻阳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鹤峰、来凤县;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二个土家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兴山县、宜昌县、秭归县、枝城市等县市。重庆市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酉阳、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00年改为黔江开发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巫山、巫溪、云阳、奉节、万县、涪陵等县市;贵州省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德江、江口、石阡、恩南县、铜仁市及松桃苗族自治县。

土家族以“比兹卡”为族称(本地人的意思),系氐羌族群。土家族语言属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支独立语言,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族基本特点为:“有独立的语言,传统的节日,古朴的歌舞、精美的工艺、奇特的乐奏、哭唱的婚丧、特殊的信仰、自尊的禁忌、顽强的民族意识和悠久的历史遗迹”等,1957年1月3日被中央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族源,尚无定论,目前处于诸说并存,其主要来源仍有以下几说:一说是古代巴人后裔。认为土家族的自称与历史上巴人活动的有些地名读音相近,巴人崇虎与土家族相同,巴人的一些姓氏与土家族的一些姓氏相同等等。二说是土著先民的后裔。认为最早定居湘西的先民是土家族的主要来源之一。从龙山里耶、大庸古人堤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湘西很早就有古人类活动,很多土家语地名至今犹存,说明这些地方最早应该是土家族先民开辟和居住的。三说是唐代中叶由贵州迁入的乌蛮的一部分。认为贵州境内称为“比跻”或“比际”的人与土家族自称相同,而中唐以后,“越嶲”一带乌蛮入侵贵州,征服了当地一部分土著,就是白罗罗称谓的起源,一部分与他们长期斗争,最后被迫迁入湘西和云南,而土家族与彝族在语言、信仰、歌舞方面有相似之处,进而认为土家族是乌蛮的一支。四说是来自江西彭氏的后裔。认为唐末五代初年,由彭王咸率领的江西彭氏子孙及百艺工匠入主湘西后,披荆斩棘,开拓疆土,统治湘西,在此繁衍生息起了巨大作用。以上诸说虽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认识是统一的,这就是发展到唐代末五代后,土家族已逐步形成为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开始形成为一个单一的民族。

土家族居住的湘鄂渝黔毗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界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方圆约10万平方公里。这里属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1000-1500米之间,境内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武陵山脉横贯其间,三峡巫山绵延北部。河流主要有酉水、澧水、清江、乌江。整个地区,峰巅山峦挟持河谷平坝,自云贵高原向东倾斜延伸。这里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山地辽阔,年平均气温为13.5至17.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1200-1500毫米之间,适宜于农作物和果木的生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良好条件。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小米、高粱、黄豆、绿豆、红薯、大麦、小麦、豌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芝麻、烟叶、生漆、乌柏、倍子、棉花、油桐、油茶、茶叶等;其中桐油、茶叶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土家人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林木中的松、杉、楠、柏十分丰富。桑植县还保留着稀有的孑遗树种珙桐群落,为世界所罕见。

土家族地区的药材十分丰富,著名的有杜仲、天麻、木瓜、银共、茯苓、黄连、当归、木香等;特产有柑桔、板栗、猕猴桃;矿藏有汞、铅、锌、铜、镍、钼、钡、磷、煤、锰、铁、紫砂陶等,另外如湘鄂西娃娃鱼、梵净山的金丝猴、壶瓶山的白猴与飞鼠等均有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土家族地区有神奇的山水风光,这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就山而言,这里有张家界、武陵山、梵净山、巫山、桑植天平山、石门壶瓶山、利川星斗山、长阳武当山、龙山八面山等,其中号称“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群峰挺秀,古原苍莽,周围百里,翠屏环列,宛如蓬莱仙境。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80万人次。就水而言,除上述几条主要河流外,还有数千条溪流密布,如正在开发的猛洞河、茅岩河等,都是神奇幽境,长川泻碧的自然景观,蕴涵着旅游的巨大潜力。猛洞河青山绿水,滩浪起伏,每年游客尝试“天下第一漂”者达数十万人。土家族地区山高地洼,溶洞十分众多壮观,现已开发的龙山火岩溶洞、利川腾龙洞、酉阳大、二酉洞、索溪峪黄龙洞、桑植九天洞等张家界森林公园,洞内千姿百态,世人称绝。

土家族地区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值得赞赏,如永顺的溪州铜柱、永顺老司城 、咸丰唐崖土司城、五峰土汉疆界碑、长阳武落钟离山、永顺不二门、酉阳桃花源等等。不少名胜古迹记录着土家族的历史与文化,谱写着中华文明。土家族地区的物产资源和山水风光乃是土家族民族心性潜移默化的基因,这些奇丽的山川自然造就了土家人民心灵的美丽和性格的坚忍顽强。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吸收先进文化的民族。历史上由于接触汉族较早,受汉文化影响较大,这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同时,在反封建压迫、反对外国侵略、保卫祖国领土的斗争中,土家族人民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唐末农民起义后,“溪州蛮酋”相继而起,溪州彭士愁自署刺史后,势力日趋强大,割据地区不断扩大,除管辖上、中、下溪州外,还管辖龙赐、天赐、忠顺、保静、感化、永顺、安、远、新、洽等20个州地,不断与楚争雄,多次进犯楚地。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秋,彭士愁举兵攻打辰州、澧州时,楚王派兵反击,经过数次战斗,彭士愁节节败退,后经过谈判,双方缔结盟约,铸铜柱立于溪州会溪。溪州之战后张家界人事局,彭虽在军事上失利,但其政治地位和管辖地域却得到了楚的确认。楚王马希范仍授彭士愁为溪州刺史,继续管辖溪、锦、奖州,使其取得合法地位和领地,为彭氏在湘西维系八百余年统治奠定了基础。这使土家族地区在政治上获得长期的稳定,在经济上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五代时,土家族地区以农业为主,并喜渔猎,不事商贾。生产时,耕作粗放,伐木烧畲,火耕水薅,不施肥,不灌溉,农业产量极低。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封建领主是最大的统治阶级。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广大农民则沦为农奴,受到封建领主的压迫剥削。

唐宋时期,土家族地区手工业和副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除采茶、取蜡、炼朱砂水银、采药较为突出张家界图片,这些手工产品,多作贡品,供统治者向朝廷纳贡之用,并取得朝廷可观的“回赐”,即不少的食盐、丝绸、服饰以及金银货币等,这种官方贸易形式使上下统治者受益不少,农民一无所得。但这种“贡赐”关系,客观上又保持了地区政治稳定,促进各地经济技术的交流。明末清初,土家族农民大量使用从汉族地区输入的各种先进农具,如铁犁、铁耙、铁镰等,还学会了制造使用“蜈蚣车”、“冲筒”、“水磨”、“水碓”、“水碾”等。在汉族地区经济影响下,土家族地区出现了土地买卖,封建领主经济逐步向封建地主经济转化。但由于汉族商人和农民的大量迁入,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广大农民不但受各种形式的地租剥削,还受到各种差役和苛捐杂税的剥削,生活苦不堪言。

清雍正年间,在土家族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是一次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废除了土司制度,实行流官制度,客观上推动了土家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大发展。在政治上,打破了元明以“蛮不出境,汉不入洞”的禁令,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交往;在经济上,随着土司剥削制度的废除,广大农民摆脱了封建领主的人生依附关系,成为自由农民,并拥有自己开垦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汉族农民和商人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特别是百艺工匠人员进入土家地区后,使一些城镇逐步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土家地区手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如纺织、木雕、刻画、铸造、金工和采矿等。“改土归流”后,土家地区的商业贸易空前活跃,货畅出流,购销两旺,各州、府、县及交通要道集镇已成为百货营集的重要市场。有的产品,如盐业已设专店,分销川盐和淮盐。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土家族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相应改善。

土家族在近现代爱国斗争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鸦片战争时,清朝副将鹤峰土家族陈连升与其子陈鹏,率领600多名楚兵与从海路来犯的侵略军奋战,不幸以身殉国。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之时,湘西轮州土家罗荣光任总兵,他严词拒绝敌军的胁迫,身先士卒,在激战中牺牲。温朝钟、黄玉山等人曾组织“川鄂湘黔铁血联英会”,发动起义震撼清廷。至今,土家农民薅草唱的田歌仍在歌颂他们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土家与苗、汉等各族人民一起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活动。少年英雄李庆成,带领土家儿童搞新文化运动,不幸被捕牺牲。1937-1945年间,不少土家儿女随红军北上抗日,在川鄂边区的游击战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家族是一个勇敢,富于爱国传统的民族。

回答者: 梦若芳华 - 一级 2010-3-21 15:37

土家族节日习俗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毛大王节 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为中毛王节。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筵席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当地流行讲"牛毛大王的故事",传说古时农民刀耕火种,所获无几,饿尸遍地,牛王据实禀告玉皇大帝,大帝看牛王勤俭刻苦,命令牛王下凡到人间传旨,只准三日一餐,牛王到凡尘了解到三日一餐难以活命,于是改为一日三餐。牛王返回复命,下帝听了大怒,立即贬牛王为民耕田,终日食草。牛王为民出力,土家人称其为牛毛大王。据传牛王下凡时间是四月七或十七,有的则过四月八或十八,作为牛毛大王的生日。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饲料喂养。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年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回答者: 也许爱很狠 - 一级 2010-3-21 18:45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0个县市(区),目前在25个县区实行区域自治,其中两个自治州(共辖16个县市),5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4个土家族自治县,40个土家族乡,41个土家族联合自治乡。他们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所辖的8县市: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武陵源区;常德市的石门县、桃源县;怀化市的沅陵县、芷江、溆浦县、麻阳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鹤峰、来凤县;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二个土家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兴山县、宜昌县、秭归县、枝城市等县市。重庆市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酉阳、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00年改为黔江开发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巫山、巫溪、云阳、奉节、万县、涪陵等县市;贵州省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德江、江口、石阡、恩南县、铜仁市及松桃苗族自治县。
土家族以“比兹卡”为族称(本地人的意思),系氐羌族群。土家族语言属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支独立语言,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族基本特点为:“有独立的语言,传统的节日,古朴的歌舞、精美的工艺、奇特的乐奏、哭唱的婚丧、特殊的信仰、自尊的禁忌、顽强的民族意识和悠久的历史遗迹”等,1957年1月3日被中央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族源,尚无定论,目前处于诸说并存,其主要来源仍有以下几说:一说是古代巴人后裔。认为土家族的自称与历史上巴人活动的有些地名读音相近,巴人崇虎与土家族相同,巴人的一些姓氏与土家族的一些姓氏相同等等。二说是土著先民的后裔。认为最早定居湘西的先民是土家族的主要来源之一。从龙山里耶、大庸古人堤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湘西很早就有古人类活动,很多土家语地名至今犹存,说明这些地方最早应该是土家族先民开辟和居住的。三说是唐代中叶由贵州迁入的乌蛮的一部分。认为贵州境内称为“比跻”或“比际”的人与土家族自称相同,而中唐以后,“越嶲”一带乌蛮入侵贵州,征服了当地一部分土著,就是白罗罗称谓的起源,一部分与他们长期斗争,最后被迫迁入湘西和云南,而土家族与彝族在语言、信仰、歌舞方面有相似之处,进而认为土家族是乌蛮的一支。四说是来自江西彭氏的后裔。认为唐末五代初年,由彭王咸率领的江西彭氏子孙及百艺工匠入主湘西后,披荆斩棘,开拓疆土,统治湘西,在此繁衍生息起了巨大作用。以上诸说虽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认识是统一的,这就是发展到唐代末五代后,土家族已逐步形成为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开始形成为一个单一的民族。
土家族居住的湘鄂渝黔毗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界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方圆约10万平方公里。这里属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1000-1500米之间,境内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武陵山脉横贯其间,三峡巫山绵延北部。河流主要有酉水、澧水、清江、乌江。整个地区,峰巅山峦挟持河谷平坝,自云贵高原向东倾斜延伸。这里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山地辽阔,年平均气温为13.5至17.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1200-1500毫米之间,适宜于农作物和果木的生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良好条件。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小米、高粱、黄豆、绿豆、红薯、大麦、小麦、豌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芝麻、烟叶、生漆、乌柏、倍子、棉花、油桐、油茶、茶叶等;其中桐油、茶叶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土家人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林木中的松、杉、楠、柏十分丰富。桑植县还保留着稀有的孑遗树种珙桐群落,为世界所罕见。
土家族地区的药材十分丰富,著名的有杜仲、天麻、木瓜、银共、茯苓、黄连、当归、木香等;特产有柑桔、板栗、猕猴桃;矿藏有汞、铅、锌、铜、镍、钼、钡、磷、煤、锰、铁、紫砂陶等,另外如湘鄂西娃娃鱼、梵净山的金丝猴、壶瓶山的白猴与飞鼠等均有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土家族地区有神奇的山水风光,这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就山而言,这里有张家界、武陵山、梵净山、巫山、桑植天平山、石门壶瓶山、利川星斗山、长阳武当山、龙山八面山等,其中号称“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群峰挺秀,古原苍莽,周围百里,翠屏环列,宛如蓬莱仙境。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80万人次。就水而言,除上述几条主要河流外,还有数千条溪流密布,如正在开发的猛洞河、茅岩河等,都是神奇幽境,长川泻碧的自然景观,蕴涵着旅游的巨大潜力。猛洞河青山绿水,滩浪起伏,每年游客尝试“天下第一漂”者达数十万人。土家族地区山高地洼,溶洞十分众多壮观,现已开发的龙山火岩溶洞、利川腾龙洞、酉阳大、二酉洞、索溪峪黄龙洞、桑植九天洞等张家界森林公园,洞内千姿百态,世人称绝。
土家族地区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值得赞赏,如永顺的溪州铜柱、永顺老司城 、咸丰唐崖土司城、五峰土汉疆界碑、长阳武落钟离山、永顺不二门、酉阳桃花源等等。不少名胜古迹记录着土家族的历史与文化,谱写着中华文明。土家族地区的物产资源和山水风光乃是土家族民族心性潜移默化的基因,这些奇丽的山川自然造就了土家人民心灵的美丽和性格的坚忍顽强。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吸收先进文化的民族。历史上由于接触汉族较早,受汉文化影响较大,这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同时,在反封建压迫、反对外国侵略、保卫祖国领土的斗争中,土家族人民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唐末农民起义后,“溪州蛮酋”相继而起,溪州彭士愁自署刺史后,势力日趋强大,割据地区不断扩大,除管辖上、中、下溪州外,还管辖龙赐、天赐、忠顺、保静、感化、永顺、安、远、新、洽等20个州地,不断与楚争雄,多次进犯楚地。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秋,彭士愁举兵攻打辰州、澧州时,楚王派兵反击,经过数次战斗,彭士愁节节败退,后经过谈判,双方缔结盟约,铸铜柱立于溪州会溪。溪州之战后张家界人事局,彭虽在军事上失利,但其政治地位和管辖地域却得到了楚的确认。楚王马希范仍授彭士愁为溪州刺史,继续管辖溪、锦、奖州,使其取得合法地位和领地,为彭氏在湘西维系八百余年统治奠定了基础。这使土家族地区在政治上获得长期的稳定,在经济上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五代时,土家族地区以农业为主,并喜渔猎,不事商贾。生产时,耕作粗放,伐木烧畲,火耕水薅,不施肥,不灌溉,农业产量极低。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封建领主是最大的统治阶级。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广大农民则沦为农奴,受到封建领主的压迫剥削。
唐宋时期,土家族地区手工业和副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除采茶、取蜡、炼朱砂水银、采药较为突出张家界图片,这些手工产品,多作贡品,供统治者向朝廷纳贡之用,并取得朝廷可观的“回赐”,即不少的食盐、丝绸、服饰以及金银货币等,这种官方贸易形式使上下统治者受益不少,农民一无所得。但这种“贡赐”关系,客观上又保持了地区政治稳定,促进各地经济技术的交流。明末清初,土家族农民大量使用从汉族地区输入的各种先进农具,如铁犁、铁耙、铁镰等,还学会了制造使用“蜈蚣车”、“冲筒”、“水磨”、“水碓”、“水碾”等。在汉族地区经济影响下,土家族地区出现了土地买卖,封建领主经济逐步向封建地主经济转化。但由于汉族商人和农民的大量迁入,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广大农民不但受各种形式的地租剥削,还受到各种差役和苛捐杂税的剥削,生活苦不堪言。
清雍正年间,在土家族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是一次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废除了土司制度,实行流官制度,客观上推动了土家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大发展。在政治上,打破了元明以“蛮不出境,汉不入洞”的禁令,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交往;在经济上,随着土司剥削制度的废除,广大农民摆脱了封建领主的人生依附关系,成为自由农民,并拥有自己开垦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汉族农民和商人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特别是百艺工匠人员进入土家地区后,使一些城镇逐步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土家地区手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如纺织、木雕、刻画、铸造、金工和采矿等。“改土归流”后,土家地区的商业贸易空前活跃,货畅出流,购销两旺,各州、府、县及交通要道集镇已成为百货营集的重要市场。有的产品,如盐业已设专店,分销川盐和淮盐。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土家族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相应改善。
土家族在近现代爱国斗争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鸦片战争时,清朝副将鹤峰土家族陈连升与其子陈鹏,率领600多名楚兵与从海路来犯的侵略军奋战,不幸以身殉国。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之时,湘西轮州土家罗荣光任总兵,他严词拒绝敌军的胁迫,身先士卒,在激战中牺牲。温朝钟、黄玉山等人曾组织“川鄂湘黔铁血联英会”,发动起义震撼清廷。至今,土家农民薅草唱的田歌仍在歌颂他们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土家与苗、汉等各族人民一起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活动。少年英雄李庆成,带领土家儿童搞新文化运动,不幸被捕牺牲。1937-1945年间,不少土家儿女随红军北上抗日,在川鄂边区的游击战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家族是一个勇敢,富于爱国传统的民族。

参考资料:我来回答:

第3个回答  2010-03-21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0个县市(区),目前在25个县区实行区域自治,其中两个自治州(共辖16个县市),5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4个土家族自治县,40个土家族乡,41个土家族联合自治乡。他们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所辖的8县市: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武陵源区;常德市的石门县、桃源县;怀化市的沅陵县、芷江、溆浦县、麻阳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鹤峰、来凤县;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二个土家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兴山县、宜昌县、秭归县、枝城市等县市。重庆市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酉阳、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00年改为黔江开发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巫山、巫溪、云阳、奉节、万县、涪陵等县市;贵州省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德江、江口、石阡、恩南县、铜仁市及松桃苗族自治县。
土家族以“比兹卡”为族称(本地人的意思),系氐羌族群。土家族语言属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支独立语言,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族基本特点为:“有独立的语言,传统的节日,古朴的歌舞、精美的工艺、奇特的乐奏、哭唱的婚丧、特殊的信仰、自尊的禁忌、顽强的民族意识和悠久的历史遗迹”等,1957年1月3日被中央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族源,尚无定论,目前处于诸说并存,其主要来源仍有以下几说:一说是古代巴人后裔。认为土家族的自称与历史上巴人活动的有些地名读音相近,巴人崇虎与土家族相同,巴人的一些姓氏与土家族的一些姓氏相同等等。二说是土著先民的后裔。认为最早定居湘西的先民是土家族的主要来源之一。从龙山里耶、大庸古人堤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湘西很早就有古人类活动,很多土家语地名至今犹存,说明这些地方最早应该是土家族先民开辟和居住的。三说是唐代中叶由贵州迁入的乌蛮的一部分。认为贵州境内称为“比跻”或“比际”的人与土家族自称相同,而中唐以后,“越嶲”一带乌蛮入侵贵州,征服了当地一部分土著,就是白罗罗称谓的起源,一部分与他们长期斗争,最后被迫迁入湘西和云南,而土家族与彝族在语言、信仰、歌舞方面有相似之处,进而认为土家族是乌蛮的一支。四说是来自江西彭氏的后裔。认为唐末五代初年,由彭王咸率领的江西彭氏子孙及百艺工匠入主湘西后,披荆斩棘,开拓疆土,统治湘西,在此繁衍生息起了巨大作用。以上诸说虽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认识是统一的,这就是发展到唐代末五代后,土家族已逐步形成为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开始形成为一个单一的民族。
土家族居住的湘鄂渝黔毗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界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方圆约10万平方公里。这里属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1000-1500米之间,境内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武陵山脉横贯其间,三峡巫山绵延北部。河流主要有酉水、澧水、清江、乌江。整个地区,峰巅山峦挟持河谷平坝,自云贵高原向东倾斜延伸。这里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山地辽阔,年平均气温为13.5至17.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1200-1500毫米之间,适宜于农作物和果木的生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良好条件。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小米、高粱、黄豆、绿豆、红薯、大麦、小麦、豌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芝麻、烟叶、生漆、乌柏、倍子、棉花、油桐、油茶、茶叶等;其中桐油、茶叶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土家人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林木中的松、杉、楠、柏十分丰富。桑植县还保留着稀有的孑遗树种珙桐群落,为世界所罕见。
土家族地区的药材十分丰富,著名的有杜仲、天麻、木瓜、银共、茯苓、黄连、当归、木香等;特产有柑桔、板栗、猕猴桃;矿藏有汞、铅、锌、铜、镍、钼、钡、磷、煤、锰、铁、紫砂陶等,另外如湘鄂西娃娃鱼、梵净山的金丝猴、壶瓶山的白猴与飞鼠等均有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土家族地区有神奇的山水风光,这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就山而言,这里有张家界、武陵山、梵净山、巫山、桑植天平山、石门壶瓶山、利川星斗山、长阳武当山、龙山八面山等,其中号称“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群峰挺秀,古原苍莽,周围百里,翠屏环列,宛如蓬莱仙境。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80万人次。就水而言,除上述几条主要河流外,还有数千条溪流密布,如正在开发的猛洞河、茅岩河等,都是神奇幽境,长川泻碧的自然景观,蕴涵着旅游的巨大潜力。猛洞河青山绿水,滩浪起伏,每年游客尝试“天下第一漂”者达数十万人。土家族地区山高地洼,溶洞十分众多壮观,现已开发的龙山火岩溶洞、利川腾龙洞、酉阳大、二酉洞、索溪峪黄龙洞、桑植九天洞等张家界森林公园,洞内千姿百态,世人称绝。
土家族地区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值得赞赏,如永顺的溪州铜柱、永顺老司城 、咸丰唐崖土司城、五峰土汉疆界碑、长阳武落钟离山、永顺不二门、酉阳桃花源等等。不少名胜古迹记录着土家族的历史与文化,谱写着中华文明。土家族地区的物产资源和山水风光乃是土家族民族心性潜移默化的基因,这些奇丽的山川自然造就了土家人民心灵的美丽和性格的坚忍顽强。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吸收先进文化的民族。历史上由于接触汉族较早,受汉文化影响较大,这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同时,在反封建压迫、反对外国侵略、保卫祖国领土的斗争中,土家族人民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唐末农民起义后,“溪州蛮酋”相继而起,溪州彭士愁自署刺史后,势力日趋强大,割据地区不断扩大,除管辖上、中、下溪州外,还管辖龙赐、天赐、忠顺、保静、感化、永顺、安、远、新、洽等20个州地,不断与楚争雄,多次进犯楚地。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秋,彭士愁举兵攻打辰州、澧州时,楚王派兵反击,经过数次战斗,彭士愁节节败退,后经过谈判,双方缔结盟约,铸铜柱立于溪州会溪。溪州之战后张家界人事局,彭虽在军事上失利,但其政治地位和管辖地域却得到了楚的确认。楚王马希范仍授彭士愁为溪州刺史,继续管辖溪、锦、奖州,使其取得合法地位和领地,为彭氏在湘西维系八百余年统治奠定了基础。这使土家族地区在政治上获得长期的稳定,在经济上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五代时,土家族地区以农业为主,并喜渔猎,不事商贾。生产时,耕作粗放,伐木烧畲,火耕水薅,不施肥,不灌溉,农业产量极低。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封建领主是最大的统治阶级。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广大农民则沦为农奴,受到封建领主的压迫剥削。
唐宋时期,土家族地区手工业和副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除采茶、取蜡、炼朱砂水银、采药较为突出张家界图片,这些手工产品,多作贡品,供统治者向朝廷纳贡之用,并取得朝廷可观的“回赐”,即不少的食盐、丝绸、服饰以及金银货币等,这种官方贸易形式使上下统治者受益不少,农民一无所得。但这种“贡赐”关系,客观上又保持了地区政治稳定,促进各地经济技术的交流。明末清初,土家族农民大量使用从汉族地区输入的各种先进农具,如铁犁、铁耙、铁镰等,还学会了制造使用“蜈蚣车”、“冲筒”、“水磨”、“水碓”、“水碾”等。在汉族地区经济影响下,土家族地区出现了土地买卖,封建领主经济逐步向封建地主经济转化。但由于汉族商人和农民的大量迁入,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广大农民不但受各种形式的地租剥削,还受到各种差役和苛捐杂税的剥削,生活苦不堪言。
清雍正年间,在土家族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是一次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废除了土司制度,实行流官制度,客观上推动了土家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大发展。在政治上,打破了元明以“蛮不出境,汉不入洞”的禁令,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交往;在经济上,随着土司剥削制度的废除,广大农民摆脱了封建领主的人生依附关系,成为自由农民,并拥有自己开垦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汉族农民和商人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特别是百艺工匠人员进入土家地区后,使一些城镇逐步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土家地区手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如纺织、木雕、刻画、铸造、金工和采矿等。“改土归流”后,土家地区的商业贸易空前活跃,货畅出流,购销两旺,各州、府、县及交通要道集镇已成为百货营集的重要市场。有的产品,如盐业已设专店,分销川盐和淮盐。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土家族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相应改善。
土家族在近现代爱国斗争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鸦片战争时,清朝副将鹤峰土家族陈连升与其子陈鹏,率领600多名楚兵与从海路来犯的侵略军奋战,不幸以身殉国。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之时,湘西轮州土家罗荣光任总兵,他严词拒绝敌军的胁迫,身先士卒,在激战中牺牲。温朝钟、黄玉山等人曾组织“川鄂湘黔铁血联英会”,发动起义震撼清廷。至今,土家农民薅草唱的田歌仍在歌颂他们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土家与苗、汉等各族人民一起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活动。少年英雄李庆成,带领土家儿童搞新文化运动,不幸被捕牺牲。1937-1945年间,不少土家儿女随红军北上抗日,在川鄂边区的游击战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家族是一个勇敢,富于爱国传统的民族。
第4个回答  2012-03-27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
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语言文字】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服饰】
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民居】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习俗】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
【宗教信仰】
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有的地方信道教。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白虎崇拜: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除了进行宗教式的虔诚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影子。其意用虎的雄见来驱恶镇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
【饮食习惯】
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 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米粉);油炸粑。
【文化】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史诗、山歌最为著名。
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方面,刺绣、编织比较有名,土花铺盖尤为著名。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坝漆”,都是饮誉中外的名产。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
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
【天文历法】
土家人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天文、地理、气象、水利、农学、生物学、医药学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指导一代又一代土家人的生产与生活。
土家人的气象知识是以谚语、歌谣的形式留传下来的,如:“云朝工,亮通通;云朝西,披蓑衣;云朝南,打破船,云朝北,下不彻”、“早晨烧霞,等不烧茶;傍晚烧霞,晒死蛤蟆”、“雷公光唱歌,有雨也不多”、“东虹日头西虹雨,虹在南方涨大水”、“月亮打伞,晒破岩板,月亮生毛,雨落明朝”、“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抹腰”等都是通过对云雷、虹等天象或日月等天体的观察来预测天气的晴好,准确性高。
土家人还根据山里草木枯荣、候鸟来去、日月星辰的变化、云风雨雷电的交替来按排农时,预测气候,估算年成的丰歉。他们把世代积累的农耕经验编成山歌、谚语,口耳相传,指导春种秋收。如:“老张莫听老问哄,桐子花开要下种”、“三月逢春好盘花,满山阳雀叫喳喳,一来报知阳春节,二来摧动种庄稼”告诫人们桐树开花、阳雀欢叫的时节,也是播种时候了。又如:“清明要明,谷雨要淋”、“三伏不热,五谷不结;三九不冷,百果不很”。这是根据特定节气的气象情况来推测农业的收成好坏。
其农学知识也靠这类谚语、歌谣相传,如:“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泥巴一碗饭”,讲的是农田要深耕细耙,这样收成才好。“深栽洋芋浅栽秧,红苕栽到皮皮上”、“宁栽秋苕,不种秋荞”,又是在传授稻秧、红苕、洋芋,荞麦的种植技巧。
第5个回答  2010-03-31
土家族是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028133人,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在湖南省264万、湖北省227万,重庆市约150万,贵州省143万,还有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0个县市(区),目前在25个县区实行区域自治,其中两个自治州(共辖16个县市),5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4个土家族自治县,40个土家族乡,41个土家族联合自治乡。他们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所辖的8县市: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武陵源区;常德市的石门县、桃源县;怀化市的沅陵县、芷江、溆浦县、麻阳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鹤峰、来凤县;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二个土家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兴山县、宜昌县、秭归县、枝城市等县市。重庆市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酉阳、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00年改为黔江开发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巫山、巫溪、云阳、奉节、万县、涪陵等县市;贵州省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德江、江口、石阡、恩南县、铜仁市及松桃苗族自治县。

土家族以“比兹卡”为族称(本地人的意思),系氐羌族群。土家族语言属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支独立语言,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族基本特点为:“有独立的语言,传统的节日,古朴的歌舞、精美的工艺、奇特的乐奏、哭唱的婚丧、特殊的信仰、自尊的禁忌、顽强的民族意识和悠久的历史遗迹”等,1957年1月3日被中央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族源,尚无定论,目前处于诸说并存,其主要来源仍有以下几说:一说是古代巴人后裔。认为土家族的自称与历史上巴人活动的有些地名读音相近,巴人崇虎与土家族相同,巴人的一些姓氏与土家族的一些姓氏相同等等。二说是土著先民的后裔。认为最早定居湘西的先民是土家族的主要来源之一。从龙山里耶、大庸古人堤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湘西很早就有古人类活动,很多土家语地名至今犹存,说明这些地方最早应该是土家族先民开辟和居住的。三说是唐代中叶由贵州迁入的乌蛮的一部分。认为贵州境内称为“比跻”或“比际”的人与土家族自称相同,而中唐以后,“越嶲”一带乌蛮入侵贵州,征服了当地一部分土著,就是白罗罗称谓的起源,一部分与他们长期斗争,最后被迫迁入湘西和云南,而土家族与彝族在语言、信仰、歌舞方面有相似之处,进而认为土家族是乌蛮的一支。四说是来自江西彭氏的后裔。认为唐末五代初年,由彭王咸率领的江西彭氏子孙及百艺工匠入主湘西后,披荆斩棘,开拓疆土,统治湘西,在此繁衍生息起了巨大作用。以上诸说虽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认识是统一的,这就是发展到唐代末五代后,土家族已逐步形成为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开始形成为一个单一的民族。

土家族居住的湘鄂渝黔毗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界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方圆约10万平方公里。这里属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1000-1500米之间,境内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武陵山脉横贯其间,三峡巫山绵延北部。河流主要有酉水、澧水、清江、乌江。整个地区,峰巅山峦挟持河谷平坝,自云贵高原向东倾斜延伸。这里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山地辽阔,年平均气温为13.5至17.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1200-1500毫米之间,适宜于农作物和果木的生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良好条件。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小米、高粱、黄豆、绿豆、红薯、大麦、小麦、豌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芝麻、烟叶、生漆、乌柏、倍子、棉花、油桐、油茶、茶叶等;其中桐油、茶叶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土家人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林木中的松、杉、楠、柏十分丰富。桑植县还保留着稀有的孑遗树种珙桐群落,为世界所罕见。

土家族地区的药材十分丰富,著名的有杜仲、天麻、木瓜、银共、茯苓、黄连、当归、木香等;特产有柑桔、板栗、猕猴桃;矿藏有汞、铅、锌、铜、镍、钼、钡、磷、煤、锰、铁、紫砂陶等,另外如湘鄂西娃娃鱼、梵净山的金丝猴、壶瓶山的白猴与飞鼠等均有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土家族地区有神奇的山水风光,这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就山而言,这里有张家界、武陵山、梵净山、巫山、桑植天平山、石门壶瓶山、利川星斗山、长阳武当山、龙山八面山等,其中号称“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群峰挺秀,古原苍莽,周围百里,翠屏环列,宛如蓬莱仙境。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80万人次。就水而言,除上述几条主要河流外,还有数千条溪流密布,如正在开发的猛洞河、茅岩河等,都是神奇幽境,长川泻碧的自然景观,蕴涵着旅游的巨大潜力。猛洞河青山绿水,滩浪起伏,每年游客尝试“天下第一漂”者达数十万人。土家族地区山高地洼,溶洞十分众多壮观,现已开发的龙山火岩溶洞、利川腾龙洞、酉阳大、二酉洞、索溪峪黄龙洞、桑植九天洞等张家界森林公园,洞内千姿百态,世人称绝。

土家族地区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值得赞赏,如永顺的溪州铜柱、永顺老司城 、咸丰唐崖土司城、五峰土汉疆界碑、长阳武落钟离山、永顺不二门、酉阳桃花源等等。不少名胜古迹记录着土家族的历史与文化,谱写着中华文明。土家族地区的物产资源和山水风光乃是土家族民族心性潜移默化的基因,这些奇丽的山川自然造就了土家人民心灵的美丽和性格的坚忍顽强。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吸收先进文化的民族。历史上由于接触汉族较早,受汉文化影响较大,这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同时,在反封建压迫、反对外国侵略、保卫祖国领土的斗争中,土家族人民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唐末农民起义后,“溪州蛮酋”相继而起,溪州彭士愁自署刺史后,势力日趋强大,割据地区不断扩大,除管辖上、中、下溪州外,还管辖龙赐、天赐、忠顺、保静、感化、永顺、安、远、新、洽等20个州地,不断与楚争雄,多次进犯楚地。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秋,彭士愁举兵攻打辰州、澧州时,楚王派兵反击,经过数次战斗,彭士愁节节败退,后经过谈判,双方缔结盟约,铸铜柱立于溪州会溪。溪州之战后张家界人事局,彭虽在军事上失利,但其政治地位和管辖地域却得到了楚的确认。楚王马希范仍授彭士愁为溪州刺史,继续管辖溪、锦、奖州,使其取得合法地位和领地,为彭氏在湘西维系八百余年统治奠定了基础。这使土家族地区在政治上获得长期的稳定,在经济上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五代时,土家族地区以农业为主,并喜渔猎,不事商贾。生产时,耕作粗放,伐木烧畲,火耕水薅,不施肥,不灌溉,农业产量极低。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封建领主是最大的统治阶级。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广大农民则沦为农奴,受到封建领主的压迫剥削。

唐宋时期,土家族地区手工业和副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除采茶、取蜡、炼朱砂水银、采药较为突出张家界图片,这些手工产品,多作贡品,供统治者向朝廷纳贡之用,并取得朝廷可观的“回赐”,即不少的食盐、丝绸、服饰以及金银货币等,这种官方贸易形式使上下统治者受益不少,农民一无所得。但这种“贡赐”关系,客观上又保持了地区政治稳定,促进各地经济技术的交流。明末清初,土家族农民大量使用从汉族地区输入的各种先进农具,如铁犁、铁耙、铁镰等,还学会了制造使用“蜈蚣车”、“冲筒”、“水磨”、“水碓”、“水碾”等。在汉族地区经济影响下,土家族地区出现了土地买卖,封建领主经济逐步向封建地主经济转化。但由于汉族商人和农民的大量迁入,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广大农民不但受各种形式的地租剥削,还受到各种差役和苛捐杂税的剥削,生活苦不堪言。

清雍正年间,在土家族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是一次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废除了土司制度,实行流官制度,客观上推动了土家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大发展。在政治上,打破了元明以“蛮不出境,汉不入洞”的禁令,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交往;在经济上,随着土司剥削制度的废除,广大农民摆脱了封建领主的人生依附关系,成为自由农民,并拥有自己开垦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汉族农民和商人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特别是百艺工匠人员进入土家地区后,使一些城镇逐步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土家地区手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如纺织、木雕、刻画、铸造、金工和采矿等。“改土归流”后,土家地区的商业贸易空前活跃,货畅出流,购销两旺,各州、府、县及交通要道集镇已成为百货营集的重要市场。有的产品,如盐业已设专店,分销川盐和淮盐。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土家族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相应改善。

土家族在近现代爱国斗争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鸦片战争时,清朝副将鹤峰土家族陈连升与其子陈鹏,率领600多名楚兵与从海路来犯的侵略军奋战,不幸以身殉国。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之时,湘西轮州土家罗荣光任总兵,他严词拒绝敌军的胁迫,身先士卒,在激战中牺牲。温朝钟、黄玉山等人曾组织“川鄂湘黔铁血联英会”,发动起义震撼清廷。至今,土家农民薅草唱的田歌仍在歌颂他们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土家与苗、汉等各族人民一起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活动。少年英雄李庆成,带领土家儿童搞新文化运动,不幸被捕牺牲。1937-1945年间,不少土家儿女随红军北上抗日,在川鄂边区的游击战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家族是一个勇敢,富于爱国传统的民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