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陶艺的著名紫砂壶集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紫砂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茶具,它不仅具有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的艺术特色,还具有良好的保味功能,用来泡茶香味特别醇郁,因此,寸柄之壶,盈握之杯,往往被人视若珍宝,多少年来成了海内外人们青睐的收藏品。
江苏宜兴紫砂,始于宋而盛于明清,其所以逐渐从茶具概念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种,最主要的一点是制作原料与众不同。它采用深藏于宜兴山腹地层中薄薄的一层紫砂泥,号称泥中泥,其质地优异:一是含砂低,可塑性强,二是砂土中含有较多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烧后呈双重气孔特殊分子结构,透气而不渗水,故沏茶不失原味,使用日久越发光润古雅,难怪古人将紫砂土喻为“珠玉”,留下“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宜兴之古称)溪兴一丸土”的赞语,宋代欧阳修也有诗咏道:“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宋代诗人苏轼居住宜兴时,爱好一种提梁式砂壶,即为“东坡壶”。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两位造壶大师————供春和他的徒弟时大彬,供春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新颖、质地薄而坚实,有“供春之壶,胜如金玉”之誉。时大彬多作小壶,点缀在精舍茶几案上,更加符合饮茶品敬的美学趣味,“千奇百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即是说他。明清文人的介入创作,使紫砂壶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诸艺术于一体,成为完整的艺术品。
选择紫砂壶,一般要从年代、泥质、艺术方面考虑。年代,是指老壶与新壶的区分,一般地说,老壶历经数十年乃至百年,具有很高研究、收藏价值,同时存世日久,表面形成分布自然的“色浆”抹不去,便于玩赏,因此,在同样情况下,老壶的价值自然高于新壶。如今,随着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日益风靡,老壶“一壶千金”并不鲜见。砂壶的泥质分朱砂、绿泥、紫泥等多种,朱砂质地最好,所造出的壶,壶盖轻敲壶把,能发出清脆铿锵的金属碰撞声,声音越脆,泥质越纯。艺术,是指工艺水平,这是壶的高下主要标准,作为艺术品的砂壶,其价值就不是简单的原料加工时了,还应包括作者艺术技巧和名望,这和书画作品情况相似。大凡高手制的壶,形体悦目,轮廓周正,线条流畅,比例恰当。其做工精致细巧,据说许多名家每三个月只能造出约10把壶,因而壶面光洁,壶口、壶把、壶嘴在同一水平上,壶流、壶把成一直线,壶口、壶嘴、壶盖、圈足都宽窄一致。壶盖紧密,对壶吹气,壶盖能轻轻跳动,壶体不见瑕疵,壶嘴断水功能好,达到这种工艺水准的称得上壶中上品。 窑温:约1150度,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红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渐露锋,深获早期壶识者养壶者的深爱、赞赏。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数日则如朱泥。 窑温:约1040度,收缩比约45-55%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小红泥由宜兴市洑东乡东面的矿区所开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朱红色(又称小红泥),泥质细腻密度高,跟一般红泥含矿量不同,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1200度C /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细黑星,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浅棕色含细黑色颗粒,色泽温润,矿中极品。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浅棕色,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