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到底用原方好还是合方好?倪海厦大师用实例告诉了我们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经典的浪潮袭来,大家重新开始重视经典,经方在临床中的应用也多了起来,这是好事,可是,关于经方的使用,历来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用经方尽量用张仲景的原文原量,不要随意加减,更不要随意合方使用。另一种则认为,经方也应该“随症加减”,不仅可以改变药量,也可以增减药物,更可以合方使用。作为初学经方者,都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到底是用原方原量好,还是随症加减好?上面的两种观点哪个更正确呢?

笔者刚开始学习经方时,也困惑了好久,直到学习了经方大师倪海厦的课程后,才慢慢明白了经方到底应该怎么用。今天,笔者通过倪海厦的一则真实医案来告诉诸位,经方的正确使用方法!

患者HN,女性,54岁,就诊时间:2008年4月21日,体型:胖。

就诊原因:身热重(患者正处于更年期),因体胖,想要中医减肥,手关节有点痛,双足跟痛,倦怠无力,情绪沮丧,有一点咳嗽。以上就是患者的主要症状和求诊原因。

问诊:大便每日行,睡眠多,嗜睡。胃口过好,食欲好。有口渴,喜室温饮。

脉诊:细小无力。

舌诊:淡白干。

分析:患者自诉身热重,再加上她有口渴,喜室温饮,胃口又好,我们首先想到这应该是个热证,阳明里热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仅停留于此,诊断就不够全面,因为患者还有其他明显的症状并不能用阳明热来解释,比如,患者有嗜睡的问题,感觉倦怠无力,脉又是细小无力的,这些症状明显是阳虚的表现,熟悉《伤寒论》的朋友应该能想到少阴病。另外,患者还有情绪沮丧、手关节及足跟痛等问题,这些也并不能用阳明病来解释。看来,患者是一个病情复杂的情况,应该是寒热错杂的。

读者朋友们,如果你能想到这里,说明你的中医基础还不错,至少在辩证的大方向上是对的。那么,倪师是如何辩证的呢?

倪师的诊断是:上热下寒,这样的辩证结果,如果用经方,该用什么方呢?回到开篇提到的问题,如果是第一种观点,我们要找到那个既能够解决上热,同时又能解决下寒的方子,哎,有同学灵光一闪,这种寒热错杂的证型,不正是“厥阴病”吗?乌梅丸怎么样?

厥阴病从证候分析,属于六经病阴阳胜复、寒热错杂的证情,治宜清上温下,乌梅丸为治疗厥阴病的代表方剂,这不是很符合患者的病情吗?如果我们对照厥阴病的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患者除了有口渴符合“消渴”这个症状外,其他都不符合,显然,乌梅丸并非最佳方剂。

那么,经方大师倪海厦是如何处方的呢?

先说针灸部分,患者有手关节及足跟痛,倪师采用针刺的疗法来解决疼痛,三间透后溪治疗手关节痛,大陵、水泉、仆参治疗足跟痛,这里重点解释一下大陵穴,为什么足跟痛用大陵穴?因为针刺有对称取穴法,倪师说,如果我们将手掌向下按下去,大陵穴的位置是不是和足跟的位置对称?确实如此,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对称取穴法,说是全息取穴法也对。

接着看经方部分,倪师是用的一个经方吗?当然不是!而是用了四个经方的组合方!首先,用了麻黄、炮附子、细辛,这不正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吗?可以解决患者少阴病,也就是下寒的问题,接着,用了石膏、知母,这当然是白虎汤了!针对患者上热,或者说是阳明热的问题。然后,倪师用了半夏、厚朴、苏叶,这三味药是半夏厚朴汤的主药,用来祛痰利咽,解决更年期的问题,对情绪沮丧也有疗效。那手关节痛及足跟痛不用药吗?当然要用!倪师用的是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白芍、白术、防风,合上前面的麻黄、附子、知母,不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吗?最后,患者想要减肥,肾虚怎么能减得下去!所以,倪师用了生地、泽泻、补骨脂补肾,至此,方子完成!大家仔细看看,倪师的方子开得好不好?

这样的方子下去,如果没有疗效就怪了!难道不是吗?经方大师倪海厦的医案非常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开篇时提到的问题,经方当然是可以合用,并且应该合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辩证准确,然后,选方时首先要考虑经方,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这样才是真正的经典思维,才是经方使用的正确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