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边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边城温情

作者|惊梧

小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还有一条方头渡船,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只轻轻一点,一勾,便氤氲出了诗情画意,泼洒出了边城的魅力。

正如沈从文先生在《边城》题记里所说“对于农人和士兵,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的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文章里,便读出了这样一种温爱,在那个年代那个边陲小镇的特有温情,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傩送与大老之间的兄弟情谊,翠翠与祖父之间的脉脉温情,无不在字里行间时时显现。

最吸引人的便是翠翠与傩送的爱情,这一对年轻人互相爱着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山盟海誓,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与权势的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感情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自然。

翠翠和傩送的初识或许并不那么愉快,但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在见到的第一次,便被放在心上,就像白龙之于千寻,就像傩送之于翠翠。初见时便认为他是“轻薄男子”,黄狗吠叫时喊道“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却已经将他放在心上,时时记挂着。见到人时,羞于面对,百般借口;见不到时,却又挂念着,“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傩送晚上在屋外唱了一晚上的歌,像是梦中的虎耳草,第二天翠翠便上山采了一把虎耳草。翠翠把对傩送的爱恋藏之于心,见之于行,独独没有宣之于口,不免令人觉得可爱又可怜,倘若她有傩送那份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果敢,或许他们便可少走一些路。

但细细思索,这或许便是爱情的模样,纯纯粹粹,不参任何杂质,别人指导不得,再着急也无济于事。傩送可以为了翠翠放弃碾坊,出走桃源,翠翠也可以独自在碧溪等着傩送回来,尽管“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翠翠总会等到。

还有就是翠翠父母的爱情,他们一个是军官,一个是摆渡女,以对歌相识相爱,为了爱情,军官放弃了保家卫国的担当,摆渡女放弃了做母亲的责任,他们对不起别人,却唯独没有愧对自己的爱情,所以村里人谈起他们的爱情多是作为一种浪漫,一种风情韵事,而非耻辱笑料。因为艳羡,所以经常谈论,久而久之便成了一个习惯,时时讨论。

或许是当地浓厚的氛围所致,就连当地的妓女的爱情也无人加以指摘与轻视。就像沈先生在《丈夫》里写到的,因为经济原因,丈夫默许妻子去做妓女,尽管如此,当丈夫来到船上希望行使丈夫的权利却被逼的步步退让时,尽管家庭条件不允许,丈夫仍然义无反顾的把妻子带了回去,爱再一次战胜了物质。

提到这,不禁想到现如今人们的爱情。现在的人们好像失去了这种等待的耐心,认识不过几个星期几天几个小时,甚至于两个人根本不认识,便急匆匆的绑定了关系,建立了一段彼此不了解,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在极短的时间里结合,又在极短的时间里分开,彼此开始寻觅下一个对象,像是迁徙的候鸟,疲于奔波,无处可归。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的爱情似乎也与外在物质息息相关。人们开始在网络里宣泄情感,寻找慰藉,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方式寻觅自己后半生的依靠,他们并不仅仅是想要玫瑰,还希望同时收获面包,以保证自己的下半生衣食无忧。人们的爱情观念发生改变,假使爱情与物质不可兼得,他们宁愿舍弃爱情而保证物质,房子,车子,票子,权势,只要你有,不管你是年过半百还是情人如林,总有一些人前赴后继的“爱”着你,近些年接二连三的爆出某某官员被双规情妇多少多少已是屡见不鲜,而新闻上时不时的报道的一些原配小三之间的纠葛更是很好的印证。我们似乎已经找不到翠翠与傩送之间的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爱情,于是我们愈发渴望遇到这种爱情。这或许就是我们一遍遍的阅读的原因,只为了去寻找现实中找不到的东西。

除了爱情,《边城》里面描画得极为细致的便是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他们生活的方式了。湘西这个地方因着地势的阻隔保留着比较完善的楚文化内涵,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少,因此湘西人仍然保留着他们骨子里的纯真质朴与良善。

开头便写到,渡船人想给钱摆渡人,摆渡人,即祖父,不接受,他们相互推脱,谁也不肯让步,渡船人便把钱留下跳上岸离开,祖父连忙喊翠翠拦住渡船人,把钱还回去并送了他一把烟草才作罢,还有就是换做夏天祖父摆出的那一大缸供行人解渴的茶。平常的时候,他们互相送东西请喝酒,和乐融融;等到了有什么灾祸的时候,比如发洪水,“这些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里,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不能不为之喝彩。”救人水火,毫无他言。更明显的或许是祖父的死,得知祖父去世了,村里人个个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出物资,帮忙下葬,照顾翠翠,还有就是渡船人对翠翠的怜爱,老马兵担心翠翠想不开随时陪着她开导她,留下照顾她。

另外就是亲人之间。傩送和天保同时爱上翠翠,天保走车路,没有走通,傩送告诉天保他也欢喜翠翠,想要一只渡船,天保就鼓励傩送去走马路,给翠翠唱歌,他感觉到翠翠不喜欢自己,就跟船下海去了。而傩送不同意天保的退出,提出他唱歌一人一天的算,翠翠在哪天答应就和谁在一起,兄弟之间的谦让无不反映着湘西人的美德。

而祖父和翠翠之间的脉脉温情,则是给人更深的感触。女儿殉情,丢下祖孙两人,而祖父毫无芥蒂的养大了翠翠,并且处处为翠翠考虑。祖父担心自己走了没有人照顾翠翠,所以对翠翠的婚事格外上心,知道天保喜欢翠翠,告诉天保可以走车路和马路,猜到翠翠喜欢傩送,处处给他们俩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四处打听傩送和碾坊的事,忧心翠翠走她母亲的老路,怕自己没有能力再抚养“小雏鸟”;在翠翠怕打雷时,温声安慰……翠翠总是尽自己的努力去帮祖父分担拉船的活计,依赖祖父,祖父生病担心不已。祖孙之间处处弥漫着淡淡的温情。

其实在沈从文所描绘的湘西社会那种温馨和谐的气氛下,却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想通过翠翠和傩送的爱情,去淡化现实的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尽管《边城》给人以温爱,但不可否认其在字里行间仍然飘散着淡淡的忧郁,这种忧郁恰恰不是作者故意渲染出来的,而是作品中自然的宣泄,然而这种忧郁并没有削弱作品的内容,反而使其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魅力和厚度。

_THE END_

注:文章首发于『萌芽论坛』微信公众号

有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