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红梅老师《把握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听课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2021年7月16日,如期参加项城市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继续教育(语文专题学习)。

      我有幸听来自商丘永城的孟红梅老师带来的讲座。今天上午专门把讲座的精华部分整理了一下,以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上课的基本策略提出了九点建议,及时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先让学生尝试摆正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场订正;内容简要明确,把握教学节奏;面对学学生差异注意因材施教。以后自己上课前后对照一下做到了哪几点,不足之处怎样改正。

      肖培东的“备课九问”: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文体特征);这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写作背景);这是写什么的文章(内容主旨);这是怎样写出来的文章(手法,语言);为什么要放在这个单元、这个位置(单元目标、编者意图);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重要语段或句子是哪几个(教学聚焦);思考当下为什么要教这篇文章(教学价值);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不能读懂的可能是什么(学情预判);教材提供了怎样的助学资源(教学资源,预习提示、旁批、阅读提示、课后思考与探究等等)。如果把这九问运用娴熟了,不怕上课学生听不会。慢慢学吧!哪怕刚开始能用上一两点都是好的!

      要求学生假期读名著,先读课内要求的名著,还要读其他的名著,比如说名人传系列一定要读,专项训练既瞄准中考,又扩大视野;举行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演讲、朗诵、每日积累、名著探究等。

      开学第一周,领着过一遍名著,开学第二周考试名著。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因为我们学校也是放假的时候布置了读课内名著,做好笔记,开学来到之后检查。孟老师正好为我打开了思路,老师领着学生过名著,效果不是更好吗?

      每天书法练习。我们学校现在也比较重视学生规范字书写,暑假也布置了这一个作业,就是不知道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实施的怎么样。

      在平时的考试中出现新题,就要做一个专题讲座。比如模拟考试出现了一个对联知识的考查,就要上一节专门的对联课。今年中招考试就考了对联知识,给几个词语让学生组织语言写出上下联。本来我打算给学生讲一节对联课的,可件都准备好了,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讲,以后就要有目标有行动。

      研读教材的基本策略。研读什么内容是我们的立足点。我们要研读教学大纲、整本书、单元要求、文本、课前提示(难点)、课后习题(重点)、练习册(回归本位)、广泛阅读别人的教学设计。以前我们备课就看这一课的课文,照着教学参考书来备课,就像专家所说,把这节课讲的稀巴烂叫做讲透彻了,但是我们根本没有顾及到其他的关键部分。以后,新学期一开学先把整本书大致的浏览一遍,先做到心中有数,再看单元要求,然后看这节课,包括课前预习提示,旁批,课下注释,课后习题,等等。

    一个环节最多设计两个问题。以前我们上课一节课下来以问答贯穿始终,回过头来看,讲了十几个问题,也不知道哪几个是需要我们解决的核心问题了。所以设计问题要精炼。

      教学设计应具有的四个特征:力求一个“简”字(这个简包括教学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环节简化,方法简便,媒介简单,用语简要等);突出一个“读”字(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语文要实现三主课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读包括好多种:齐读,默读,朗读,品读,比读,悟读,深读,演读,想想我们的课堂教学用到了几种);抓好一个“深”字(如何从知识的学习联系到立德树人如何从文章到文学到文化);巧于一个“亮”字(一节课至少要有一个亮点(题目,开头,结尾,格式,语言,构思,一篇作文至少要有一个亮点)。如果在备课的时候注意到这四点,把握好这四点,运用好这四点,何愁讲不好语文课呢?

      磨课,专业成长的快车道。这里的磨课指摩课(观摩别人的课),摹课(模仿别人的课),磨课(磨出自己的教学风格)。除了这些,还应该多读名家课例,教学实录,梳理自己的教学环节,录课,看课,改变。

      新课标下,一堂好课的模样应该是有意义,有效率(在同一节课中开始和结束提问同一名学生看看他回答问题的情况),有生成,常态的,有待完美的,师生参与度高的,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体验的真实度。

      我一直奔跑在学习的路上,不停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