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讲述底层人物悲哀的速食港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放下  是新的开始。

在地铁上看完的《麦路人》,总感觉这部讲述香港底层人生活的影片给人有些许感动,但是更多的却是对底层人感到悲哀之余的反思。

在24小时提供温暖的快餐店里,有这么一群人,怀抱着各自的目的来到这里,形成了香港底层群体的群像映射。

什么样的人才会选择来麦当劳过夜?

影片中给了我们答案,他们不是流浪汉,不是乞丐,而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无处可居的人。他们每天可能辗转好多个地方打零工,然后等到凌晨时分来这里歇歇脚,睡一觉。还要赶在6点之前离开,为了方便店家做生意。

他们不会躺在椅子上睡觉,而是趴在桌子上,或者仰头靠在椅子上。如果有钱,他们也会买一个汉堡或一杯饮料,也会为给自己过夜的场所进行简单的打扫以尽绵薄之力。

慢慢的这些在麦当劳过夜的人们也渐渐熟络起来,而这些麦路人也有一个核心——博哥,一个曾经的金融才俊,有思想有少量门路,他拯救过很多麦路人但却最终无法拯救自己。

对于博哥这个角色定位,在影片的前半段描绘中还是非常灵动的,他带着森仔去品牌店门口的垃圾箱内捡别人不要的品牌鞋擦干净之后拿去卖掉,他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修复秋红老板的发财树,影片中“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博哥,你会帮我的吧?”

可见这些麦路人都把博哥当作了救命稻草,在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博哥。但没有人能够帮助博哥走出他的心结,影片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影片所渲染的小人物的悲剧色彩,让博哥从片头到片尾几乎一刻不停的抽烟,并最终诊断出肺癌晚期。这曾经一度让我怀疑这是不是一部宣传禁烟的公益片。

从博哥诊断出肺癌晚期的那一刻起,影片的剧情节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控,过犹不及的煽情之笔,使其最终并没有将这冰冷城市背后的点滴温暖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升华,过小的格局使整个故事到最后仅残存了一味的卖惨。

其实我一直都不理解为什么博哥不愿意去看他母亲,为什么因为亏空公款坐牢的失败能够笼罩博哥的一生?哪怕他因为坐牢而没办法找到工作,为什么不能依靠他的聪明才智从其他地方东山再起?而是任由他自己的妹妹帮他还债,自己始终逃避不愿意面对?如果这样的博哥换个角度想跟“妈妈”的赌徒婆婆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将自己的错误强加在别人身上,但却丝毫没有悔意。

我的分析博哥之所以选择这条路并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博哥有一颗玻璃心,他真实的内心其实是敏感而又脆弱的。他在帮大家重新面对新生活的时候都是对自己的折射,他能够对他人都施以援手但却从未想过如何让自己站起来,他将自己对于未来的美好期望都付诸在他人身上,甚至将自己的救命钱给了“妈妈”,但终究博哥是人不是救世主,这种性格也就使得博哥的悲剧成为了必然。

2、博哥一直不愿意放下,不愿意面对他的现状。这一点从他那个穿了10年的西装就可以看出,哪怕已经破烂不堪,他依然还是穿着曾经最风光时的西装外套,其实人的一生难免有大起大落,但最终要的是失败也是需要承认的。一个不能接受失败的人必然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这样的人一旦落魄便是跌入无尽的深渊,无法自拔,就像三国的诸葛孔明,在眼看蜀国无望之后便气的一口血吐出魂归九天。

其实不仅仅是博哥,电影中很多角色之所以会把自己弄到这步田地大概率都是因为放不下。

比如歌女秋红是因为放不下对博哥的情分,俗话说长情的人们最悲凉,她的10年等待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回应,但是她依然执着得等着一个注定不会属于自己的人,这就使得她想要一个家的愿望不禁变得滑稽而可笑。

再比如等伯,每天风雨无阻的两份餐两杯水,静静的等着他的老婆,他放不下他的老婆,接受不了他老婆自杀身亡的事实,让自己的余生都伴随着他老婆的死一同变得暗淡无光。其实博哥不应该帮助等伯逃避现实,早就应该让等伯认清事实,因为早点放下才能有新的开始。

最后是单亲妈妈,她对于还婆婆赌债的执着显得非常的不合常理。哪怕她丈夫生前对她再好,她也不能为远远超出她能力范围的赌债一而再再而三的偿还。她也有自己的女儿要养,像她婆婆这样嗜赌成性的人没有得到教训永远也不会学乖。这样的执着不仅害了她自己更多的是伤害了她身边的人。

为什么说《麦路人》是一部速食港片?是因为虽然小人物的悲哀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同情与共鸣,但是影片中很多内容都经不起深刻的推敲。一味的苦情贩卖只会让原本真实的温情沦为速食的快餐,虽暂时饱腹却毫无内涵。

还是这句:放下就是新的开始。世界这么大,每天遇到的挫折那么多,学会面对失败,学会放下执念,你会发现你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