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什么得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昨晚无意中翻到一篇谈述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故事的文。由于作者立意要跳出框框架架的表面,落实到事物本质上去,我被其可读性引领到了文末。在此,我不想对事情表面的任何维度作任何的评论,现在此时,我只想写一个点——该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无论怎样,求爱得爱,求财得财,求名得名。事实上,我看到的不是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而是更广义更深层次的涵义:人生在世,求什么得什么。走在故乡的晚风中,我无意识地一步一顿解读着这句前一天只揭开面纱的话。恍然间,我点了点头。

求什么得什么。原来是这个意思。

不要否认,现今物欲主义流行的背景下,奔波、劳碌、行进在大地上,有人为名利,有人为财权,有人为持续稳定的衣食住行保障,有人为哺养家庭,有人为自身梦想,有人为更好更高质量地生活下去,有人为获得他所认为的幸福或快乐,等等。如果在大街小巷询问他(她)为何奔忙、行走,可能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不尽相同的回答方式和着眼点。但在此时此刻的我看来,所有这些那些奔走的理由只有一个:这是他(她)所求的。换句话说,当且仅当这是他真正所求的,当他得到了,他才会心满意足,由衷的高兴;否则,当他终或千辛万苦得到了他所以为的“所求”事物,实现了他所以为的“梦”,他也并不会多么欣慰高兴,因为他会发现,这并不是他本质上想“求”的(侧重于质,实质),或还不是他想“求”的全部价值(侧重于量,宏观整体的量)。

比如,想挣钱发财的某些人,他们确实求的是“金钱”吗?他们为什么赚了一辈子也用不完的钱还闷闷不乐呢?哦,原来他们求的不是“金钱”,而是“金钱”两字在先前的他们看来,有了充足的金钱就好似意味着也将能有任何其他想要的一切。也就是,先前的他们“求”的是一件叫做“金钱”,实际上还条件附加着“能顺带解决一切”假想要求的事物。

比如,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或历经磨难千辛万苦走到一起的夫妻,为什么有些过得安宁幸福,有些过得相濡以沫,有些过得矛盾此起彼伏,有些过得打打闹闹,有些过得渐行渐远,有些过得分崩离析?先不说最后结果还是白头到老,或者有名无实,或者分道扬镳。首先看过程。你或许会对“求什么得什么”不肯苟同,抑或疑惑不解。但事实上,这涉及到了“求什么得什么”的本义。是的,当我们想准确了解自己到底“求什么”时,一定要首先弄清楚“求什么”里假定的“什么”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先决引导条件、具体内容定义(定性定量)以及会导出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当一个人能清楚明白地知道明了那个“什么”来的路、去的路及其本身,还愿意选择并承担下那“来、去、本身”里的“可能发生”内负面消极的因素,事实上也如此做了,那他,我可以肯定地说,那确实是他所求的那个“什么”。

然后回头说最后“结果”。相对于过程,它更像是个验证或印证的存在。比如,确实有过程中婚姻不幸的家庭最后还是磕磕碰碰携手走到了最后。这不难理解。这说明,该夫妻在过程中磕磕碰碰,因为的是先前的他们以为他们各自结合的那位是他们各自心目中的那个模样,应该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做某个特定范畴类型的事却或多或少地失望了,矛盾和磕碰就这样产生了;换句实质上的话就是,他们发现,好像“所得”非原来以为的“所求”;说得明白一些就是,此刻的他们失望是由于先前的他们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接受、接纳该实际“导出的可能的结果”——这个特定的落到具体单一发生事件的负面消极现状。那么,他们会如何处理这“负面消极现状”,决定了此时此刻他们在当前环境位置下重新定义的真正的“所求”。而一步步重新定义后的“所求”也将一步步清晰展现所指向的“人生的真正所求”。打个比方,人生的真正所求就藏在茫茫宇宙里,那寻找“所求”范围无垠,不仅本来就混沌得黑压压一片,还时不时有迷惑、干扰、阻拦、误导来作乱;可见,寻找之路会有多困难,能有多困难。什么走弯路走错路走下坡路原地踏步都是包含在这里面的。而,每一次“重新定义”本质上就是加入运用新的经验教训,重新在这茫茫宇宙里划出你当下以为的“所求”的所有内容。可以说,每一次更新每一次“重新定义”“划出内容”都是一次更正重生的机会,都是一种重生。它让你一次次有几率越来越接近“真正所求”的那个心底的声音。我们一生想做的也无非是实现我们心底那个“真正所求”的声音罢了,为了实现它,我们必须了解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说到这里,读者或许已经可以自行思考或脑补出那些过程中婚姻现状不幸却最终白头偕老的原因了。那就是,他们在一次次更新所求定义、更正重生历程中,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比这些矛盾或磕碰更宏观或微观的“所求”——或许是对稳定婚姻关系的期望,或许是终于发现在对方缺点之上,有能原谅、包容这些缺点的缘由、理由或者更重要的部分(比如爱,爱关照住了这些不讨人喜欢的小东西),或许有足够的其他闪光点使这些缺点黯然失色,或许回头竟然发现,这些缺点根本不是什么缺点,而是闪光的优点,皆有可能。

最后说一下“求什么得什么”的方法论。试问世界上有几个是生来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自己一生“真正所求”是“什么”的?我想就算有,也是罕见;常人不可能做到,或者完全做到。因为,通过我所列举的事例可见,一生“真正所求”的“什么”是个饱满立体的形象,涉及修身、学业、事业、感情、婚姻、家庭等人生所有重大课题。要想在根本上在整体上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不断在理论与实践中弄明白“所求什么”的真正定义,还有更简单直接的做法,那就是给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可以公认为正确的宏观整体性的底线准则,就像数学里的公理一样。让公理去指导定理,再让定理下放一步步一个个去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更正理解认识,提升理解认识水平,反作用于改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率,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根治一类问题从一小类问题到一大系统问题从不同系统问题到统一场集合问题从统一场全集最后到万变不离其宗的没有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驾轻就熟力度得当,如此举重若轻,方可拈花一笑矣),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水平提升、人生价值实现一举三得的效果。

所以总之,我说过的方法论有二:一是前文大篇幅讲的“追根溯源”确定“所求”的方位范围、位置点以及内容(来、去、其本身);二是上段重点论述的在方法上下苦功夫,让方法分步分阶段指导前一段路,很有种“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到自然直”的风范。看起来,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权重的方法论配比。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俩都很重要,具有其自身的意义与价值。

那么,什么能指导我们的方法论呢?我可以很认真地告诉,是终身学习,广义的学习,兼听不同声音、与时俱进、通晓时势地学习。我们可以不热衷于俗世声名利禄,但绝不可以不知晓天下大事。是的,天下事大而化之是整个世界或生命或人类或民族或家族的事情与命运,但若能看清天下事均系于天下每一份子之身时,就不难明白每一份子肩上所担负的责任,这不仅是义务,也是权利,保卫家园、人(乃至生命)与天下的权利。

为什么“学习”如此的重要,重要到它成为一个叫做“教育事业”的普及名词?因为从大方面说,它改变的是整个人类世界的精神气象与道德人文、素质能力(比如科技)水平,实现的是人类乃至生命界(宇宙)的大和平、共繁荣与同福祉。从小方面讲,它会一路引领着对“学习”谦卑、对“真理”敬畏、对“真正所求”虔诚的我们每个个体,不断更新方法论的实用性与理论完整、细节无误(歧义)性,以实现每个艰难险阻、坎坷困难都能最终顺利逢凶化吉,以抵达自己心目中最根蒂的“真正所求”。

从小,就常常在书里遇到有“修身求知”的告诫式启迪(以古文经典、解读说教的各种形式),还附加上一些“求知若渴”的故事。现在我终于懂了为何“学习求知”如此重要——因为它从一开始在我们空白的贫瘠的内心大地上锤击敲打出根基时,就已拉开了决定我们一生如何前进、如何选择道路、如何应对大小困难挫折苦楚不幸的序幕。然后在一生跋涉的漫长历程中,它都没有停止它自身受各方面影响、教育后的更新,及发挥的指导性(指导言行等)、思想观念性作用。这就是义务制教育的核心涵义,这就是为什么要(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意义,这就是学习的本意。它不会逼迫我们一定要牢记什么知识点什么历史事件,而是一在我们心灵世界涂上真善美的底色,二是学会与具备独立接受信息解码信息、独立思考分析处理信息、独立整合不同观念不同领域不同类别不同维度与性质程度的鉴别分辨、表明认同、中立或反对态度或立场,及应对困难、决定自我道路选择的能力。也故,人在无知、混沌、迷茫、彷徨的状态时最宜读书学习,读好书,学有积极价值的各类学习。因为它虽然有其辩证性(用了时间读书学习,就可能厚此薄彼了实践磨练),但究其实质它是有益无害的,总能以不同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或回答人生这张考卷。我常常在心里,不停地喊着一句话:我爱你,学习。其实我明白“学习”究其根本只是个为方法论做准备做铺垫做建设工具的原材料而已,但我还是爱它,爱它的根本,爱它的价值,爱它的音容笑貌,爱它的喜怒哀乐,爱它的真枪实弹也爱它的温柔敦厚,爱它本身,因为它早已成为了我灵魂中不可分割的大部分,我早已成为了它血肉长城中一个普通得渺小却坚定如钢铁入熔炉进行毕生锻造锤炼的阅读者、理解者和再建造者。我赞叹于它的光芒万丈,受它的庇佑,受它的眷顾,受它的启迪,受它的全心呵护、照看与关怀。即是如此,我又怎能辜负它的殷殷期望与用心良苦的栽培?要知道——Knowledge is a blessing, a privilege and my heartfelt beloved.

2017年7月13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