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喻老原文及翻译(韩非子全文翻译在线阅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8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_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译文】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於能否看清别人,而在於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原文】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疲弊于远路,旌旗不乱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雄骏不创寿于旗幢;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利莫长乎简,福莫久于安。使匠石以千岁之寿,操钩,视规矩,举绳墨,而正太山;使贲、育带肆庆干将而齐万民;虽尽力于巧,极盛于寿,太山不正,民不能齐。
【译文】
古代能顾全大体的人:_望天地,观察江海,顺应山谷的起伏、日月照耀、四时变化、云层分布、风向变化的自然法则;不以智巧烦扰心境,不以私利拖累自身;把国家治理的效果寄托在法术上,把事物的是非寄托在赏陪雹森罚上,把物体的轻重寄托在权衡上;不违背自然的法则,不伤害人的本性;不吹毛求疵,不洗垢索瘢;不偏向到法的外面,也不偏向到法的里面;在法禁以外的事不可严苛,在法禁以内的事不可宽缓;坚守不变的道理,顺应客观自然;祸和福完全由宇宙的普通法则和国家的法制决定,而不出于个人的主观好恶;荣和辱的责任在于自己,而不在于他人。所以最安定的社会,法像早晨的露水一样,清纯而不浊乱,人们对它心中没有积怨,口中没有愤愤不平的言论。因此没有远路奔跑的劳累旌旗不会战败后丢弃在水泽,民众不会在敌人的侵犯中丧命,勇士不会夭折于将军的旗帜之下;图书里不留下豪杰的名字,盘盂上不铸刻立下的战功,国家编年的史册中一片空白。所以说:没有比政令简约的利更大,没有比天下太平的福更久。让匠石用千岁的寿命拿着钩子,看着规矩,举着墨线而校正泰山;让孟贲、夏育身带利剑治理百姓,虽然极尽技巧,寿比天地所以使人们没有受法制惩治的罪过,鱼儿没有离开水的祸害。像这样,天下就很少有不能治理好的。详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