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冲突而逃避对话?心理师:家庭沟通三大技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3

作者\咨商心理师 张璇

许多人视沟通为畏途,除了因为怕麻烦、怕说错话,回到家只想平平静静,也因沟通常充满期待和要求,很容易衍生为冲突,造成另一方莫大的心理压力。

冲突本身并不可怕,但要让不良的冲突转变为较正向的互动,更增进彼此的默契和亲密并不容易 ,伴侣双方的人格特质、价值观、社会经验、性别等差异,都可能影响互动品质,彼此也常因为过于熟近或压力大、太疲累,陷入争对错或互相攻击。

除了封闭性的单向沟通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外,在沟通过程中,若有太多猜测性的推论,也常造成重重阻碍,致使彼此的误解更深、心理距离更遥远。 关系之花需要养分,建设性和开放性的沟通是重要肥料。

以下三点建议,或许能帮助容易针锋相对或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怨偶们改善亲密沟通:猜测式沟通易生误解,话不投机怨怼多。

技巧一:提升情绪辨识的能力和讯息敏感度

人们经常是以想像他人的表层想法及语言的表面意义,作为沟通反应的准则,有时无法了解在对方的话语背后,其实隐藏了另一层的寓意。如果更懂得察言观色和接收对方的非语言所传达的讯息,对于伴侣言行背后的真实意图将更能正确判读。

许多男性对于另一半的情绪反应常困惑不解,不懂对方到底在气甚么?为甚么会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或是很小很小的一个失误就发那么大的脾气?有时是因为无法越过对方的表层情绪,不懂话语背后的弦外之音,仅就字面或语意回应,很可能就会踩到地雷。

聆听和表达有时很烧脑,但如果对于另一半的肢体语言有更深的认识、讯息敏感度有所提升,或许可以适时安抚对方情绪,降低破坏性争吵发生的可能。

技巧二:面对自己的不安全感 避免猜测式的推论

从前面的第一点可知,我们对他人的沟通意涵的解读,会大大影响反应的方式。虽然避免情绪化的批评、不互相攻击、不威胁、不冷嘲热讽和及时的深呼吸(保持冷静)可减少激烈冲突的发生,但若一方的性格较悲观或敏感,很可能会出现另一种麻烦的情况,那就是经常不小心误判了另一半言语行为背后的动机,而导致过度防卫,使彼此因误解而产生许多挫折感。

推荐阅读:伪单亲妈妈心声:有没有老公其实没差

容易对事情或对方的言行有过多的推测、太快作出负面定论,往往是受到低自尊的影响。比如视对方因为害怕冲突而暂时沉默不语为冷暴力,或是因为伴侣偶尔想一个人去做些甚么,而认定自己在对方心中一点都不重要。

若内心经常充满不安或自我怀疑,便可能因为对方的言语、态度不如自己的预期,而产生大量负面解读,内心上演各种奇奇怪怪的悲情小剧场。如果是心魔阻碍了彼此的靠近和不断磨损关系,便需要好好面对自己缺乏安全感的问题。

技巧三:借由一致性沟通,改善互动品质

也许大家听过家族治疗中,萨提尔女士所提出的沟通应对姿态,该理论说明在充满压力的情况下, 人们为了维持关系或保护自己,可能以「讨好」、「指责」、「超理智」或「打岔」这四种求生存的姿态 来应对。

1.讨好型应对姿态者,比较会委曲求全和不擅拒绝,常以重要他人的需求为重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2.指责型的明显特征,是认为问题都在别人身上、眼前的许多问题都是别人的错,常为了自我保护而推卸责任。

3.超理智型则是经常显得过于理性、强调逻辑,喜欢给建议、讲大道理,会避开有关个人或情绪上的话题。

4.打岔型是超理智的反面,面对压力时常嘻嘻哈哈,企图在讨论问题时分散他人的注意力,习惯把带有任何程度压力的话题转移注意的方向,逃避表露真实的感受。

以上四种沟通姿态对关系的伤害是与日俱增的,真心想改善沟通和修复关系,双方都需要好好学习第五种应对姿态「一致性的沟通。」

5.一致性的沟通应对姿态,既看重自己,也重视他人的自我价值和想法、感受,且会根据情境作弹性应变。

当一个人决定一致地回应时,并不是出于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想控制他人或情势,或是为了保护自己或忽略别人,而是在兼顾情境、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的种种考量下,综合作出最优的选择,不因为压力或无法符合各自的期待,而一味讨好退让、极力指责攻击,或以转移话题或疏离、切割来逃避问题。在生活中持续练习一致性沟通,自我价值感和沟通品质都会有所不同。

推荐阅读:改变思考的习惯,有时候前进的方向在背后

低自尊者缺乏安全感 练习统整真我与假我

沟通不良、争执无法有建设性、彼此的相处充满火药味,常是因为一方或双方的低自尊议题在作怪。低自尊者不仅容易有许多猜测性推论,也容易在亲密关系中失去平衡与界限,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揽在身上,或是因为太过焦虑和缺乏安全感而想掌握一切、太在意谁对谁错。学习一致性沟通,不只是练习表里如一、内在状态和外显言行更真诚一致,也是在加强自我统整和自我觉察的能力。

更认识自己的「社会我(假我)」和「真实我」的差别、试着统整它们,并且对于自己的时而会负面解读或过度防卫有更深入的觉察,有助于促使双方发展出新的互动舞步。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