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起「港乐」时,你会想起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当我开始听港乐之后,我越发震惊于港乐的表达。
首先,港乐的歌曲,歌词和歌手的特质会保持比较高的一致性。比方说杨千嬅结婚前的《可惜我是水瓶座》,《炼金术》,《假如让我说下去》等,表达是卑微的少女,是烈性的少女,反反复复的就如现实生活中恋爱的少女心事一般。但是在婚后,她开始柔和起来,《原来过得很快乐》,《醒了》,更多的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而且不再激烈。同理,一直单身的Joey ,在《搜神记》《破相》之后,也能出来《东京人寿》这样跳脱出小情小爱的歌曲。就是说,香港歌手的音乐,会随着歌手年纪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个变化是极其贴合歌手的特质的。所以如果做香港歌手的歌迷,会很容易感受到歌手的变化,有一种共同成长的感觉。这种体会是比较少的,至少在内地不算多,KPOP那就不必多说啦。
第二就是文字的表达,文字的表达真的在港乐中体会的更加深刻,我喜欢港乐就是因为歌词入坑。当然港乐在编曲上,也有很明显的特点,惯用大量的弦乐编曲,所以有些歌手在现场的时候会有一种压不住的感觉。当然对于Hins这种类型的歌手来说,信手拈来。
第三呢,是我自己的个人看法,在我们小时候,港乐很火,现在随着KPOP的兴起,流媒体的发展,让港乐生存越来越难。然而陪伴我成长的港乐,就像我小时候吃过的那些零食,我每次听到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回忆伴随着产生。我喜欢它们,也是喜欢我的自己的经历。
第2个回答  2022-07-07
香港流行音乐,它的诞生距离今天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五十年光辉灿烂、悲欢浮沉,一次次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刮起流行文化的旋风,又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方式融入到中国文化基因的血脉之中。

狮子山下 本土觉醒

香港原本无港乐,直到不安于现状的香港人觉得,是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了,于是便有了港乐。

上世纪五十年代,大批来自内地的文化精英带着他们未酬的抱负南下香港,想要在这片南国之地开辟中国文艺运动的新市场。随着香港人口短短五年间从60万暴增至220万,一切即将引爆文艺繁荣的要素在躁动中默默酝酿。然而直到70年代之前,以粤语为载体的文艺依然被来自内地的初代文艺精英认为是“不上台面”,粤语流行音乐更是一片空白。当时的港人,要么在哼唱粤语的传统戏曲,时尚的年轻人则是只能买到英文的流行音乐,披头士的音乐和他们新潮的装束传遍大街小巷。

直到有一天,我们看到了一幕这样的场景:一个留着披头士中长卷发,穿着“猫王”套装——缀满亮片的白色衬衣、夸张的白色喇叭裤和白色高跟尖头皮鞋的小哥,活力四射地蹦上舞台,像欧美摇滚明星那样挥舞着麦克风、扭动着腰肢,伴随着最时尚动感的鼓点伴奏,一开口却是最地道、最本土的粤语俚语.
港乐的萌发正是这样伴随着“香港精神”的觉醒,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无数普通的劳动者,一代从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的香港青年开始在“狮子山下”团结在一起,有了新的身份认同,努力想要摆脱屈辱和浑浑噩噩,以“中国香港人”的身份去埋头苦干、创造属于自己而非依附于殖民地身份历史,初代的港乐流行歌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迅速诞生了属于香港的接地气的作品、属于香港的熠熠生辉的明星。

意气风发 高歌猛进

进入80年代,改革春风吹满地,作为对外贸易枢纽的香港在时代的飓风中扶摇直上。这座城市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似乎开始摆脱曾经的草根气,变得花团锦簇起来。此时的香港,仿佛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春风得意的勃勃生气和舍我其谁的自信表情。而代表他们的,就是在红磡体育馆的四面舞台上熠熠生辉的歌坛巨星们。
第3个回答  2022-07-07
一首歌会代表一个时代,一首歌也会映射不同人不同事,
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一首歌甚至会留住某年某月某天空气中的味。
港乐的奇妙,就在于将原本只属于地域的共情,
借助电影电视电台等大众媒介的传播,衍化成影响大江南北的符号。
譬如几乎以香港乐坛“神雕侠侣”之姿登台的林子祥和叶倩文,
唱的就是港乐的黄金时代。
其中林子祥演唱的《耀出千分光组曲》由《长路漫漫伴你闯》、《蝶变》、《男儿当自强》三首影视主题曲组成,
分别是周星驰主演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徐克首部执导的电影《蝶变》和李连杰主演的两部《黄飞鸿》电影的主题曲。
由此亦可以看出,港乐与香港影视业,
主要是与香港武侠电影之间的血脉相连、共生共荣程度。
第4个回答  2022-07-07
个人观点:港乐和港剧相比,港剧会更加深入人心。
社会背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港乐,大多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那个时代的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始有了电视机,录音机也有,但是单放机随身听之类的几乎还没有。那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乐于接受电影、电视剧,而各类港剧是大家电视上的主粮。所以,即便现在提起某红遍大江南北的港乐,大约更多的还是想到该港剧。
素质背景:港剧多有国语版或至少有国语字幕。那时候还处于大规模进城的初级阶段,即人员大规模流动刚启动,而之前有限的活动空间让人们对非本地需要根本不太敏感,即很难听懂粤语。所以,让港乐口口相传变得流行比然后港剧流行会困难很多。那时候收集明星贴画风靡很久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据。
港乐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再内地流行得较多吧。那时候慢慢有了随身听一类的电子产品。用随身听听歌是很洋气的事情,用随声听听港乐更能体现随身听的优良音质效果。
所以,现在提到港乐,发现无论是港剧还是港乐,早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完成了陪伴我们的使命。
第5个回答  2022-07-07
提起港乐,脑海中一瞬间就想起了陈慧娴和她唱的《千千阙歌》,“来日纵是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简单又优美的旋律和歌词,缓缓道出了那种离别的细腻情感,一下子把人带入到了那个女性涂着烈焰红唇,有着风情大波浪头发的时代。我觉得这首歌当属港乐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