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打回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2019年的4月23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可是对于甘肃陇西县渭河初一的张某来说,却是和这个世界永别的日子。

他因为一副耳机遭同校五名同学围殴,被活活打死。这群孩子下手极其狠毒,张某被打得遍体鳞伤:

      后脑勺头盖骨被打破。

        左侧眼角处骨头骨折

        一侧肋骨骨折

        下体肿成两个拳头大。

最后,警方出具的意见书上写着:张某死于颅脑严重损伤。

我们都是孩子的父母,看到这里,我的心好疼好疼!这个孩子该有多疼啊!可是,这个傻孩子在被打的时候既没有还手,也没有跑。被打完以后还回到了教室,但是没过多久便开始呕吐,送往医院后陷入昏迷,最后不幸去世。

他的父亲在外打工,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坐飞机,竟然是因为儿子被打死。

我作为孩子的母亲,看到这里,禁不住掉眼泪了。初一的孩子也就是十二三岁,花一样的年龄,可是张某却永远离开了父母和这个让他屈辱的世界,心痛之余,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一面,我们应该怎样教孩子面对校园暴力呢?

跑,能逃离校园暴力吗?答案是:跑,不足以保护我们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是希望ta开心健康的生活,希望给ta一个美好的未来,绝不是让 ta受欺负的。

一味的忍让,纵容了平庸的恶,伤害了真正的善。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这样的告诉孩子的:遇事要忍让,不要打架,要大度,要懂礼貌,要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但是忘了教给孩子,当别人侵犯自己时,只有勇敢的反击,才能保护自己,只有保护好了自己,这才是世间最重要的生存法则。

2018年9月24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南京地铁上,一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座。

当他站起身之后,看到身边的男孩坐着没动,就开始对一旁的十七岁男孩发难:「你为什么不让座?」

没等男孩回应,男子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用脚猛踹男生胸口。

从头到尾,17岁的男孩像只乖顺的小羊羔,不还口、也不还手,无力地面对着陌生人的拳脚相加。

男孩「乖乖」挨打的样子,让人又气愤,又心疼!

为什么孩子被欺负一定要打回去呢?如果不反抗,那个被欺负的孩子,会渐渐的失去了对世界的好恶判断,陷入到坏人的恶中,终身受伤。而那个欺负别人的孩子,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负别人,伤害别人。

“打回去”的真正含义是:让孩子拥有不打人的教养,也要有不被欺负的气场。

如果我们的孩子被打,告诉孩子,遇到暴力伤害,可以这样做:

第一,严肃地大喊,第一时间盯着对方的眼睛大喊,有事说事,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对的,一般情况下,迫于语音的震慑,小孩子间的打闹会停止。

在很多校园霸凌案中,无一例外,沉默,是被霸凌的对象。发出声音才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第二,及时求助,如果语言警告无效,对方继续动手,要教会孩子在自己无法阻止的情况下,要想办法求助,比如大声呼喊,告诉老师、向父母求助或报警。

第三:在家长、老师、学校协调后,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打人,那么请告诉孩子一定要勇敢地还手,不要惧怕任何,前提是保护好自己。

第四:父母要做孩子坚实的后盾,告诉孩子,父母永远是ta坚实的后盾。无论何时,遭遇暴力威胁时,要第一时间告诉爸妈,不要一个人承受,爸妈会无条件的和你站在一起的。

读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个胖胖的女生,一群男孩子总是揪她辫子、骂她「肥猪」。

有一天,一个男生又过去揪女孩的辫子,女孩搬起凳子砸在了他旁边,大吼:

我爸爸说了,你再欺负我,就要打回去!

我打不赢,我爸爸就帮我打!

爸爸打不赢,就告诉警察,警察来帮忙打!

自此以后,这群男孩,再也没有谁敢欺负这个女生。

父母的支持,尤其是父亲的支持,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安全感,还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担当,以及保护自己的决心,这样孩子才有“打回去”的勇气。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是不是我们一直沿用之前的养育模式来养育孩子,而没考虑孩子的年龄,情感和和精神的需求变化?是不是我们在养育过程中采用的是个人关系养育模式,而没有采取合作关系养育模式?

个人关系养育模式是指父母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认为我是父母,是权威,我生你养你不容易,你要听我的。而合作关系养育模式则认为孩子和我们是一种合作关系,双方都是独立的,是需要相互被尊重的。

在个人关系养育模式中,父母自认为是权威,拥有控制权和支配权。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就会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如果孩子不按父母意愿行事,就会经常被指责和否定。而孩子在一天天长大,自主意识会越来越强,会要求做回自我,而父母又要求孩子听从自己的,久而久之,冲突便出现了。父母的指责和否定变阻断了孩子和父母沟通的意愿,这也是很多父母和我说,孩子什么都不和我说,宁愿和外人说,也不和我说!这时候父母要反思,我们做了什么让孩子关闭了心门?

所以父母的爱和包容才是孩子力量的源泉,孩子有了力量,才能面对外面各种各样的冲突。

父母还要放下心中的尺子,也就是自己以往的标准和要求,放下身段,蹲下来和孩子平视,沟通,这样孩子才敢敞开心扉和你说。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没有冲突,而是在遇到冲突时,父母以怎样的心态和孩子站在一起去面对冲突。

“打回去”从来不是以暴制暴,也不是斤斤计较,

“打回去”是给孩子勇气,教给孩子勇敢的面对冲突。

善良不是一味的忍让,不是懦弱承受。

我们的善良是有原则,有底线,有保护自己能力的。

校园暴力不知何时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在我们认为是一方净土的学校,有了霸凌,甚至能夺人性命。为人父母,我们不能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要教给孩子,拥有不伤人的教养,也要有不被伤害的气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