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模型(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这几年不管是全球经济还是国内经济总有一种很不稳定的感觉,而各种的大佬的‘点评’经常充满了专业名词让人晦涩难懂。个人觉得这就是马克思所谓的“资本家的剥削是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先入行者通过行业垄断,制定严格的标准来限制新入行者”。在高大上的金融行业,显然金融业本身并不产出生产力,它的本质是一个通过对信息来市场进行判断,从而投机的获取资本的收益。那么信息和基于信息对获利模型这两部分就成为了金融行业主要的生产资料,入行者不希望新入行者轻易的获得他表达的内核信息这一行为就显得容易理解了。
但是作为普通的老百姓也有一颗不甘心当韭菜的心,因此就产生了自己来理解金融市场的想法(俗称半路出家)。由于金融是经济体的依附,因此首先要理解经济概念和其运作方式,如什么是市场,什么是信贷等问题。这篇内容主要包括了基本的经济概念。

市场 ,这个词几乎都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汇,但是好像很少有人(反正我从没有)会去想究竟什么是市场。
简单粗暴的说,市场就是所有交易的总和,用数学方式来表达就是:

这一概念符合市场整体,也符合于各个细分市场的构成,如笔记本电脑市场就是所有笔记本电脑的交易总和,股票市场就是所有股票交易的总和等等。
那么,什么是交易?从wiki上很容易找到答案

大维基百科就是简单粗暴。但是又很值得推敲,它提到了两种交易方式,即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和以货币为交易媒介的交易方式。看上去这两种方式都很容易理解,但是事实上正是人类在交易中的演化(使用货币)让我们如今的经济变得如此复杂。因此我们就直接穿越历史,跟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来看交易的发展历程,以此来更好地理解货币,以及市场。

首先提一下等价物的定义: 一般等价物 (universal equivalent)是从商品界分离出来的表现其他一切 商品价值 的商品。

在原始社会,这时候的人类是生活是怎么样的?每天都需要出去打猎或者种田来维持生计,这时候人类的自身的生产力相当的低下,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但是随着人类高于普通动物的智商,人类发现了各种奇技淫巧来提高自己的生产力,比如说会磨制叉子或者使用火来帮助狩猎,又比如驯化牛来帮助耕种。总之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开始有足够的生产力来追逐除了基础生存需要的物质。
与此同时,人类的另一个特性促进了原始市场的形成: 社会分工 。可以说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在满足本部落的共同消费之外,还出现剩余。进入交换的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了。一些氏族部落首领开始把剩余产品据为已有,私有制产生,氏族部落共同体开始瓦解,在此基础上,奴隶制社会随之产生。而随着其他行业(如金属冶炼)的逐渐发展,这些奴隶制社会开始分工一部分生产力用于自我保护和内部通知,即原始军队。这一发展趋势也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形成等等。好像扯太远了
总之,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提升使得劳动产品产生了剩余,人类把自己剩余的产品用来交换别的产品,这就是早期的交易,当然他们都还是以物换物模式的。这些交易的总和,即为市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可用于交换的产品越来越多,市场这个概念也越来越普遍,但是原始的以物换物交易方式给人带来了问题。交易必须要双方同时拥有需要交换的产品,即交易双方同时持有对方需要的产品交易才能发生 (注意:此时所有的交易是瞬间发生和完成的) 。另一方面其他限制也很多,比如我今天背着一百集米去市场上换一头猪,而今天市场上没有猪要被换成米,我就还得把这100斤米背回去。
这时候,原始的等价物出现了。人类开始认为某种不易获得(因此市场上数量基本是恒定的)的东西为等价物并在交易中开始使用等价物来清算交易。比如最早中原的人们很少见过贝壳也不知道哪里有贝壳,那么这时候贝壳就很稀有,吃穿不愁的人愿意花费很多米来换一个贝壳。有一天一个卖米的提出用一百斤米来换这个贝壳,因为他知道它可以用这个贝壳去换成别的东西比如猪肉什么的,而且不用立即兑换,他想什么时候换就什么时候换(因为它确信贝壳是稀有的,不会凭空冒出很多贝壳来)。于是他下次出去买猪肉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就不用再背着100斤米了,而是只要在裤裆里揣着这个贝壳就行。这种交易方法极大的减轻了人类的负担,在大量交易的基础上,人类也开始对某些特定的物品有了等价物的概念,比如贝壳,盐,青铜,黄金等等,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是所处时代的稀有品或者不以获得的产品,因为这确保了等价物的价值不会随意发生改变。至此,最早的货币概念就出现了,虽然他们还不是以货币的形态。

人类的继续发展逐渐了产生的“国家”类似的概念,并且国家或者统治者对于所辖的民众是具有相当的公信力的(如果要问为什么请看历史书,这里不跑题了),而这公信力就是最初的货币发行基础。于是在我国大概商周之交的时期,开始出现铜贝来替代贝壳作为等价物。并于周朝后期的春秋战国的时期,以各诸侯国为单位开始独自铸造脱离原始等价物形态的货币。

在此我们几点小结并提一下附属的一些概念:
-货币具有等价交换物这一特征最早是由物品的稀缺性保证的,而后由于逐渐的转到由政府、统治者或具有极大公信力的机构或个人来保证等价物的有效性(如纸币本身价值几乎为0,而由于统治者和全部交易者对于其的认可才具有价值)。这种认可即为经济学中“背书”的概念。
-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个新的概念出现了 价格 。由于货币的逐渐标准化和商品价值的难以描述,人们开始用“一件商品值多少个货币单位”这种方式描述商品的价值,这便是价格。
-随着价格的出现带来来一个现象,由于信息的流通通常不是瞬间的,价格会波动与价值线附近而非精准的等于价值。而价格的波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如在市场内一共两个买猪肉。如果他们的分布于相邻的摊位就可以认为他们信息是瞬间互通,因为一家交易的时候另一家可以看到。而如果他们分布于市场的两头的,他们显然就不能瞬间获得对方的交易信息。假设有一天张财主心血来潮要办宴席而需要非常多的猪肉以至于整个市场都无法满足。当他买空了第一家的猪肉时,在信息瞬间互通情况下第二家会涨价,因为他知道买家有需要而我是目前猪肉的唯一提供商,此时就出现了价格上涨。而第二天如果买猪肉的人少,为了更快卖光猪肉回家和老婆热炕头,猪肉卖家有可能就会减价销售,此时价格就下降。但是宏观的来说,在市场稳定的情况下,价格是波动于价值线的。

现代社会中,货币通常是由是地区所在的中央银行统一发行的,在中国它被称作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名币),在美国则被称为美国联邦储蓄委员会(发行美联储),即所谓的美联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手中的货币,即它是中央银行对货币持有者的欠条。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卖出我们的商品,是为了交换别人手中的其他商品或者一般等价物(如黄金)。而在现代社会中,中央银行几乎集中管理了社会所有的等价物并对应的发行货币,因此可以认为由央行发行的货币就是等价物的替代品。这种环境下,我们说央行手中的等价物,或者说货币所对应的等价物资产为货币锚。
当一个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加而持有的等价物资产没有增加,就会造成该货币的贬值。相反的,当货币减少而资产没有增加,则会造成货币的升值。

这里需要重点提一下 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这个体系框架下,美元替代了黄金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作用,成为了世界各国的一般等价物。即美联储以黄金为锚来发行美元,而全世界其他央行以美元为锚发行本国的货币。这个体系建立了以美元和黄金挂钩和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简单的交易已经无法满足了,于是现代社会最重要也是体量最大的组成部分-- 信贷 出现了。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息息相关而却最被我们忽略的部分。
信贷与货币不同,货币在当今社会只能由一个地区的央行发行,但是任何两个人都可以凭空产生一笔信贷。
下图就对比了使用现金和使用信贷进行消费时的不同,在这种消费情况下,酒吧的老板相当于贷款人,消费者相当于借款人。

对于酒吧来说,你的信贷成为了他的一笔资产,注意的是,当他需要使用这笔资产时,在市场上你的信贷并没有和现金有什么不同。因为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我们使用的是信用卡消费,这笔资产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部分,即你向银行贷款(交易1),和银行向酒吧老板使用现金(交易2,同使用现金交易过程)

同样的,我们可以吧这笔交易推广到房子等大宗商品。例如房贷时,消费者向银行贷款一笔相对数额较大的资金,并承诺一定的利息,这是就消费者的负债,同时也是银行的资产。而另一方面,银行将这笔资产直接转移到房地产开发商的银行账户上。这笔交易得以完成。
而事实上,由于银行的存在,我们在使用信贷来进行消费时和现金没有区别,因为对个体来说,他们都只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没有人会真金白银的拿着几百万的现金进行消费。
在真实的经济环境中,我们所谓的钱大多数实际上都是信贷。美国国内的信贷总额大约为50万亿美元,而货币总额大约只有三万亿美元。

我们知道,在市场环境中,我们的一笔消费是别人的收入。这笔收入又会变成他的支出,并成为下一个人的收入。以此循环往复出现一个无限的循环。 理所应当的,而当我们通过信贷使得自己的短期消费能力提升后,也会启动这个链式反应。
在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信贷对经济的撬动作用。假设银行对个人贷款额度的限定为他现有资本的10%。张总原有一百万元的资本,他通过向银行贷款获得了10万元的贷款,并将110万进行消费来向宋总购买资产。因此宋总获得了110万元的收入,它可以用这110万元进行消费。于是宋总也向银行贷款,获得了11万元的贷款,并将此消费出去。依此往复,就可以发现信贷可以大量的向创造“钱”。因此,有信贷的经济可以是使得社会的收入在短期内远远超过生产力的增长,但在长期内并不是如此,因为贷款是要还的,而且还需要加上利息。而贷款的这个特点,也正是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经济周期的部分,会在以后再分开讲。

我们会问,既然贷款100块,不仅要还100本金,还要换利息的话,人为什么要贷款呢?答案是因为贷款具有改变我们生产力曲线的能力。
我们想象一个人创造财富的效率用一条生产率曲线p来表示,而他在一段时间内所累积的财富总量,就是这条生产力曲线在时间上的积分。
当贷款不存在的时候,他的生产力曲线如黑色线p1(t)所示。而在可以信贷的环境中,假设在t=2的时刻他通过向银行贷款买了一台拖拉机提高耕种效率,他就可以瞬间提高生产力到蓝色曲线p2(t)。显而易见,蓝色曲线下的的面积会比黑色曲线下的面积大得多。而多出来的这部分财富只要能超过贷款需要偿还的本金和利息,这笔贷款对他显然就是有收益的。

首先要提出一个很多人都有的误区,很多人觉得贷款是向银行借钱,其实不然。事实上贷款更应该被理解为向未来的自己借钱:提前预支自己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力来消费。
由于信贷能够短期内迅速提升我们的支出,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说,信贷能在短期内增加整个社会的支出总额。另外很容易理解的一点是

由于短期内市场内商品总量并没有增加,而信贷导致了社会支出的增加,因此会造成整个市场的价格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导致居民的日常开销增加。央行可以通过调高存贷款利率的方式抑制这一问题,因为贷款利率的提高会导致借债变的昂贵(人们需要偿还更多的利息),因此愿意借债的人通常会减少。因此社会的支出额增加趋势会得到抑制。通常来说通货膨胀是经济体在增长的标志,但是通胀率过高是不健康的,会导致很多问题,如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汇率大幅波动而影响本国货币信用等等,因此高通胀高增长的模式不可能持久。
相反的,通货膨胀对应的反义词是通货紧缩,当通货紧缩来临时,央行会降低利率来刺激贷款和消费,以此来刺激经济发展。通货紧缩通常被认为是经济衰退的标志,因为通货紧缩意味着市场上资金减少而使得货币的价值上升,此时人们会倾向于储存货币而非投资或消费,长期以此会导致经济完全失去活力而衰退。
因此央行需要结合环境不断调节利率保证经济环境的健康,这个不断调节通货膨胀--紧缩--膨胀--紧缩的过程就是我们平常所称的经济周期。

当然,真实的经济周期远没有这么简单。现实市场中由于单个国家内对某个行业的依赖性(产业结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影响,国内政策等等很多方面存在不同的周期。但是利率的变动而造成的影响是我们最日常接触的经济周期之一。

下次更新会开始涉及跨国市场,外汇,和金融产品等更复杂的概念,并开始结合市场现象说明。
Reference: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A4%E6%98%93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3%8C%E6%9B%B8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V7wdEX-Mo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8%83%E9%9B%B7%E9%A1%BF%E6%A3%AE%E6%9E%97%E4%BD%93%E7%B3%BB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4%A7%E5%B8%81%E4%B9%98%E6%95%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