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以下“昆曲”和元杂居中的四大唱腔“昆腔”,他们之间有联系么?

最好能仔细介绍以下昆曲的起源和发展
推荐几首名曲

第1个回答  2008-11-02
听听《游园惊梦》。
07戏曲春晚上过节目。
第2个回答  2008-11-02
不是什么元杂剧的四大唱腔,是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
本来昆山腔在昆山、苏州一代流行,由于魏良辅、梁辰鱼对戏曲的改革,昆山腔脱颖而出扩展到浙江后传至湖南,成为湘昆;传入河北高阳等地,发展成为北昆,具有粗犷雄浑的特点;有些保留在地方戏中。从而出现了“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改革后的昆山腔因为吸收了海盐腔和弋阳腔的长处,又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在演唱上,极讲究平上去入、抑扬顿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等;二是在旋律上,显示出的是悠远流畅、舒缓细腻,总体上构成了昆山腔的清丽婉转、精致纤巧,声音像在水中打磨过的一样,又成为“水磨腔”。梁辰鱼把音乐革新成果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注重运用音乐塑造形象,使昆山腔达到了戏曲音乐上一个空前的高度。《浣沙记》是第一部为昆山腔创作的传奇作品。
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尤以歌妓为主。历史上有名的陈圆圆就会唱昆曲。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第3个回答  2008-11-05
  昆曲(也称为“昆剧”)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昆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开始只限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一带,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已逐渐流传并流行于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北京等全国各地,深受统治者和群众的喜爱。这样昆曲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当之无愧的国剧。
  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 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但也是因为雅致,到了清代后期,“雅部”昆曲败给了后来者“花部”京剧,再加上战争的影响,失去了普通观众群的昆曲几近消亡。仍是缘于文人的努力保护,昆曲才得以一息尚存,流传至今……
  2001年5月18日昆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当选成为世界第一批“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的榜首。 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的经典名曲就多了去了,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三部剧是昆曲最经典的代表作了,现在京剧中的很多都是从昆曲中改编来的,有的甚至就是照搬。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