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散文所共有的普遍特征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8-12-12
清淡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9
⒈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
⒉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
3.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结构多种多样
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既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郁达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构中心,如《茶花赋》。
其次,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
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
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③语言运用自如。
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文言语辞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用歌谣谚语的如:朱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郦道元《巫峡》中“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⒋诗意浓郁。
散文不象小说、戏剧靠虚构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而是靠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在抒情、叙事类散文中要追求诗意。有的散文家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毫无诗意的散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寻求诗意,并使自己的作品富有诗意。杨朔说:“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诗意。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凡是遇到这种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08
  现代散文中不同作家的“文化生命理想”的出现不仅使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的精神倾向划清了一定的界限,也在文化的框架中更符合现代文化人的文学样式选择和人生“自我”的价值目标;作家性格、气质的个人化、客观化也是现代散文不同的创作实践中的种种“情感偏向”获得充分发展的关键之处,尤其在能动反映现代作家的自我意识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现代散文内隐的“文化生命理想”
  “文化生命理想,它既是个人、民族也是人类的终极关怀,是复杂文化心理内容的核中之核”,“有比较清醒的层级文化价值目标,即重建中华文化价值体系和实现全人类文化价值的终极目标”。现代社会文明越是发达,人的生命的文化那一部分就越重要。不可否认,中国现代散文作家都明确地以文学与文化的建设为基点,并以各自不同的创作追求与创作实绩标示出作家不同的“文化生命理想”,这个生命群体广泛联系着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其潜在的文化势能也是不可忽视的。进一步而言,这些时代典型的现代散文群体的创作中心意识不仅揭示了新旧文学转换的重要意义,而且代表了新型社会文化的基本精神追求,其散文创作个性化的多元体验与人生旨趣的表述,更反映出现代知识分子的相对成熟的“文化生命理想”。
  现代散文成熟的基本标志应当是自身文化层面上的特性的确立,它是衡量和区别新旧散文不同价值取向的一个标尺。现代散文中不同作家的“文化生命理想”的出现不仅使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的精神倾向划清了一定的界限,即使与古典散文对于文化境界的追求相比,也在文化的框架中要求现代散文的创造更符合现代文化人的文学样式选择、创作动因及其人生体验中重新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的价值目标。不少现代散文作家“一往情深地将笔墨伸向了他们喜爱甚至是无法摆脱的领域,那就是‘文化三层面’中更有文化积淀、更具理论系统、更有学术价值和更富理性色彩的题材及内含的思想。如‘文化一’中的文化具象(物质)产品像园林楼阁、庙宇道观、文物古玩、衣食民居等;‘文化二’中社会制度的文化渊源、以语言构成的各种符号(尤其是哲学、科学、文艺等)产品、流传不灭的民风与民俗、世界不同文化中庞大的理论体系等;‘文化三’中由人、人文、社会、历史的各种表层现象下手,而潜入到内隐、纵横交错、无比复杂的文化心理世界等”。可见,现代散文的创作实践与其说展示出更为广阔的现实世界和作家个性的生活经验,不如说是更体现为各不相同的文化追求的意向。进一步考察现代散文的创作实践即可以看出,在相对成熟的作家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有一定特色的“文化生命理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12-12
细、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