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世博,中学生应该熟记哪些行为及礼仪规范呢?请教师或市政委员帮帮忙!

10月6日,班主任让我主持这样主题的班会,流程很方便,但材料没有,很麻烦,帮帮忙,谢谢!

第1个回答  2008-10-0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网站首页 | 学校新闻 | 学校概况 | 德育之窗 | 教学科研 | 校园文化 | 教师风采 | 学生天地 | 皇城教育 | 乡土教材 | 教学资源 | 网上留言 | 校园论坛 | 精品课堂 |

www.snez.cn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 肃南二中 >> 德育之窗 >> 综合治理 >> 文章正文

|
德育之窗首页
|
党团工作
|
法制教育
|
安全教育
|
反邪教育
|
综合治理
|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肃南二中学生礼仪规范 热 ★★★
肃南二中学生礼仪规范
作者:肃南二中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186 更新时间:2007-7-20 9:21:01
肃南二中学生礼仪规范
第一部分 礼仪的基本知识
一、礼仪的概念
1. 礼仪是“礼”和“仪”两个词组合起来的合成词。
⑴ 礼指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
⑵ 仪含义表现为五个方面:
① 法度、准则。
② 典范、表率。
③ 形式、仪式。
④ 容貌、风度。
⑤ 礼物。
2.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
礼仪的表现形式有:礼节、礼貌、仪表、仪式、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
二、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礼仪作为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
1. 原始社会的礼仪特点:
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礼仪的内容广泛,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礼仪活动具有明显的实用动机。礼仪的等级观念是平等的。
2. 奴隶社会的礼仪特征:
奴隶社会的礼仪被君主贵族所垄断,神权和政权合一。是以尊君为核心的礼仪。具有强制性和不平等性。
3. 封建社会的礼仪特征:
除沿袭了奴隶社会礼仪的特征外,封建社会的礼仪还具有伪善性和封闭性。自我为中心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也是封建社会礼仪的一个重要特征。
4. 资本主义社会礼仪的特征:
既文明又不文明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礼仪的显著特征。
三、礼仪的性质
1、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历史发展中不断继承和推陈出新的文化现象。体现着强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有时还表现出一定的阶级色彩。
社会规范就是调整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
社会规范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
2. 礼仪的发展性。
3. 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不同地方和民族的礼仪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形式。同时民族的也能发展为世界的。又有全人类的共通性。
4. 礼仪的阶级性。
四、礼仪的构成要素
1、礼仪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
礼仪主体: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操作者和实施者。它包括:个人和组织两种类型。
礼仪客体: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指向和承受者。
礼仪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礼仪媒体:任何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必须依托一定的媒介和媒体。这种媒介和媒体就是礼仪的媒体。宏观上可以将礼仪媒体划分为:人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事体礼仪媒体。
礼仪环境:就是进行礼仪行为和活动的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
五、礼仪的四个规律
1.约定俗成律:指各种礼仪规范都是社会生活中共同议定,众所习用而形成的。
2.等级相称律:指礼仪是划分一定等级的,礼仪的等级与礼仪的主体和客体的等级应相称。
3.时空有序律:指一切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中的时间、空间顺序都有意义。是礼仪主体和客体等级秩序的体现。
4 客随主便律:指处于客位的礼仪当事人必须遵循处于主位当事人所在地的礼仪规范。(这里的主客位是根据礼仪活动所在地域来划分的)这是礼仪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第二部分 礼仪规范
一、称谓礼仪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2、不给他人取绰号、说花名。
二、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4、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
三、餐桌礼仪
1、请长辈先入座。
2、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3、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
4、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
5、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6、先吃完饭要说“大家慢慢吃”。
四、待客礼仪
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5、接待老师应像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
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五、做客礼仪
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六、穿着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7、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七、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八、尊师礼仪
1、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4、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
5、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6、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7、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8、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9、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
10、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11、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九、同学礼仪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十、升旗礼仪
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礼。
3、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4、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十一、集会礼仪
1、集合时,提前到达,准时进入会场,列队快、静、齐,并在指定位置站好或坐好。
2、听报告聚精会神,保持肃静,不乱议论,不乱走动。
3、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
4、报告或演出结束,要鼓掌致谢;精彩之处适度鼓掌,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大声喧哗。
5、学生上台发言要向主席台领导和场内同学鞠躬行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发言结束后道谢。
6、会议、演出进行中不擅自离场;演出结束后,等演员上台谢幕后再有秩序地退场。
7、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会场,先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离开。
十二、赛场礼仪
1、文明观看。有秩序地进场和退场,比赛精彩处要热烈鼓掌,不喝倒彩,不向赛场内投掷物品,离场时主动清理自己使用过的物品,不乱扔垃圾。
2、文明参赛。遵守比赛规则,不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尊重竞争对手,不故意伤害对方,对对方的冒犯要克制。如果认为裁判有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
3、文明裁判。要公平、公正。
十三、网络礼仪
1、认真学习网上知识,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
2、与网友进行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4、上网时间要控制,不沉溺虚拟时空。
5、不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十四、假日旅游礼仪
1、文明行路。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听从交通民警和交通信号指挥。要走人行道,不跨越交通隔离护栏,不抢行机动车道,不三五成群并排行走,在行人拥挤的路段,不追跑打闹,横冲直撞。
2、文明乘坐。主动配合乘务人员维护公共秩序,要按顺序、慢步轻声地登车、登机或上船,扶老携幼,不抢占座位,不大声喧哗。
3、文明观光。在旅游景区,要讲究社会公德,不乱丢垃圾,要举止文明,要使用礼貌语言,要爱护公物,特别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画。
4、文明住宿。
第三部分 一日常规
为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一步促进文明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形成,树立学校良好的教育形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制定本常规。
一、晨起
1、按时起床、漱洗、吃早饭。起床后,要将脸、手洗干净,头发梳整齐,还要整理好内务。床铺要理清,桌面要整洁,地面要干净。早饭要吃饱,保证身体健康,提高听课效率。
2、穿戴要整洁,朴素大方。要求要统一着装。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男女同学都不要染发、理怪发型。不化妆、不戴首饰、不穿不适合学校内穿着的鞋;上体育课要穿运动服、运动鞋。
3、整理好书包,带齐学习用品。在前一天晚上作业做完以后,就要看看课程表,想想第二天要交什么作业,要带什么学习用品,整理好书包再睡觉。
4、进出家门,要和父母及长辈打招呼。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传统美德,要及时向父母及长辈问候。出门上学要向爸爸妈妈及长辈打招呼:(例:“爸、妈、爷爷、奶奶,我上学去啦!“)放学回家招呼:(例:“爸爸妈妈,我回来啦。”)平时每逢长辈生日寿辰要及时祝贺道喜,如果家长生病要及时关心、亲切问候。(例:爷爷生日,吃饭时,高兴地说:“爷爷,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例:妈妈病了,走到床前亲切问候:“妈妈要喝水吗?药吃了吗?身体好些了吗?”)
5、注意交通安全,不违章通行。
二、进校
6、准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因病因事不能到校,必须办好请假手续,请假条上必须有家长的签字。
7、进出校门、楼门要相互礼让,不要拥挤。
8、遇见老师要主动问好,同学之间要打招呼。早上说“老师,您早!”中午、下午、晚上说“老师,您好!”放学时说“老师,再见!”同学之间见面或分手时也应互相招呼。
9、进校后要做到“三管”:管好自己的嘴:不吃口香糖、方便面,不饮瓶装水,不随地吐痰,不满口脏话,不高声喧哗;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动手打人,不索要钱物等;管好自己的腿:不攀越栏杆,不践踏草坪,不从路牙石上走,上下楼梯靠右走,在走廊要漫步轻声。
三、晨间卫生
10、值日生应在早操、课间操、下午预备前、课外活动时间打扫好清洁区卫生。环境区域要捡拾、打扫干净,垃圾倒入校内垃圾池,倒垃圾时应用笤帚压住纸屑树叶不能一路走一路撒。班级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平时的脏、废、杂物随手放入垃圾袋,装满扎紧袋口,每天值日的同学要整理好清洁袋,装满扎紧袋口送到垃圾池。
11、卫生管理实行“两扫两拾”制度,即早操和课外活动进行打扫,课间操及下午预备前捡拾,值周教师和值周班级检查各班卫生打扫情况。
四、晨读
12、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养成读书习惯。晨读迟到包括上课迟到的同学,应站在教室门外喊报告,得到老师允许,方可进入教室。
五、升降国旗
13、参加升降国旗仪式要庄重。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时,在校同学应统一着装准时参加,要面向国旗,列队、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行队礼。要认真聆听国旗下时事教育和演讲,不得说话、搞笑。平时升降国旗时,凡经过现场的同学都应面对国旗,自觉肃立,待国旗升降完毕,方可行动。
六、上课
14、准备充分,静候上课。预备铃响,即进入教室,书本要放在课桌的右上角,坐好静候老师。
15、文明上课,注意礼仪。上课铃响,老师走上讲台时齐声说:“老师好”待老师说:“请坐下!”学生方可坐下。下课铃响,待老师示意下课时,班长号令:“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再见!”学生齐声说:“老师再见!”学生方可离开座位。
16、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上课时,坐姿要端正,看书写字,胸要离课桌一拳,眼要离书一尺。上课时,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更不得以任何理由破坏纪律,自习课上要保持安静,不下座位,不扰乱秩序。
17、上体育课、实验课、微机课等均应提前去所在地点,除遵守一般课堂必须遵守的纪律外,还应执行以上课程的有关规定。教室里的电教设备,主要供教学用,任何同学不能私自使用闭路电视。平时,要遵守各项电教器材管理规章制度,爱护好电教设备。
七、课间
18、课间活动要文明安全。下课后,值日生要及时将黑板擦干净,同学们要走出教室休息、远眺,让眼睛放松。课间活动时,不得在教室区内和走廊内追逐打闹等;楼上同学不得将废纸、粉笔头等向楼下或其他建筑物上扔,更不得向楼下吐痰,不得跳摸班牌、门框;不准触摸电器设备;不得爬在栏杆上;不得做任何危险动作;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得拥挤、推拉、搞笑,以免发生事故;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不讲粗言秽语,不得喧哗起哄,不许骂人打架。
19、做“三操”,整齐到位。做眼保健操时,要闭目静心,按音乐节拍、穴位及动作要领认真做好。做课间操时,出操退操做到静快齐,做操时要认真、到位。因病因事不参加课间操的同学要向班主任或体育委员请假,出场退场要注意安全。值周教师和值周班级队各班做操情况进行检查。
20、进办公室,要有礼貌。进办公室前,应先敲敲门或喊报告,得到老师允许才可进办公室,得到老师的帮助要说声“谢谢”。例如某课代表进办公室,先喊“报告”,老师说:“请进”,课代表进。课代表见作业不在课任老师办公桌上,便很有礼貌地问其他老师:“老师,您知道初二X班的数学作业本放在哪里吗?”老师回答:“哦,你看看是不是在作业架上。课代表拿到本子,高兴地对老师说,“在这里,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八、午间
21、住校生在食堂午餐,不在校园内边走边吃。要自觉排队依次购买饭菜,大同学要爱护小同学,同学之间要相互礼让。用餐完毕,将饭渣等丢入指定位置,不将饭菜倒在饭桌上、水池里。不在校外私自用餐或将校外购买的饭菜带入校内食用。
22、午饭后要服从宿舍管理人员的管理,适当休息,不许追逐、搞笑、做危险游戏,影响他人休息。
23、通校生在午间要适当休息,不要在街上闲逛,不得提前到校。
九、放学后
24、要认真独立及时完成作业。作业要独立思考,不抄袭,不拖拉,书写要工整。
25、搞好课外阅读,培养兴趣。要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扩大知识面,发展爱好特长。
26、课余活动不违规。同学之间,不要摆阔气,不乱花零用钱;不进营业性场所;不看宣传色情、凶杀、迷信的坏书刊、录像;不玩游戏机,不打桌球;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邪教活动。
27、爱护校舍、公物和绿化。不得攀折花木、践踏草坪、破坏绿化;不得涂改黑板报、宣传栏;不得污损图书和仪器;借物要及时归还,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凡在桌面上乱刻乱写造成桌椅污损的,一律照价赔偿。如果故意破坏公物,不仅要赔偿经济损失,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28、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放学途中,外出购物,都要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德,讲究文明。要与家人邻里和睦相处,乐于助人。不贪小便宜,不做偷窃、敲诈、抢劫等犯法的事情,一旦发现,将按校纪校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29、放学后要及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放学后,不要在马路上逗留,要及时回家。所有同学做完作业后要整理好书包,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
30、要按时睡觉,要保证睡足九小时,保证第二天准时起床,精力充沛地投入新一天的学习生活。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在外住宿。住校生应按时回宿舍就寝,不得在校外留宿。
以上30条,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古人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一日常规》大多数内容是基础文明方面的内容,是做人的基本规矩,但是却很重要,人品重于文品,要做好学问,先要学会做人。让我们学好基础文明,打好文化基础,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说明:
学校将由值周教师、值周班级学生对全校学生执行《学生一日常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同学们应自觉文明地接受督查。
对于违反本《常规》的学生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口头或通报批评,扣除其所在班级和个人的常规评比分;并作相应的纪律处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或团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