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语文教育的学易语文优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1、目前学易语文创始人王学义老师为北京一线教研员,其他所有教师具备师范类院校本科以上的学历,目前学易语文教师中中文类硕士以上学历者占公司师资队伍的60%,且都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
2、学易语文师资全部由公司自己培养,一般情况下不用在校的师资。因为在校师资的授课思路太按部就班,不能和学易语文的体系接轨,按照课本和考试的思路进行教学,在学校中学生已经听多了,不适合再到培训机构中来。学易语文的师资完全按照学易的思路进行培养,通过文体建模、试题训练、操作运用、教课排练、出题训练等系列培训活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梯度的培养,既要达到贯通学易的教材,又要达到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把握,还要达到理论研究的水平。
3、评价中心经常性邀请一线教研员、特级教师和大学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者硕士生导师来校指导。 学易语文理念:适于模式,关注素质
始于模式是一个科学的提法,因为任何系统论都讲究建模,从模型出发,给孩子提供一个入门的抓手,解决同类文体的读写规律。
比如状物散文阅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事物描写的、这些方面分别从哪些角度分解描绘的、这些描绘写出了此物的什么特点、通过状物写出了作者什么情感和志向。所有这一类文章都是如此解读的,所有这一类文章都是从这几方面出题的,所有这一类文章都是从这几方面构思行文的;于是解读课文、解答试题、写作行文完全成为一体,打通读写关节,实现读写联通。
没有建模情况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讲课文,把讲课文当成了学习目标,把语文知识体系和能力层级训练当成了形式,从而导致学了不考、考了没讲或者讲得不系统、所谓语文课就变成了课文课,并以此为基础,穿插了文化、文学、语言、历史、哲学等内容,把语文课变成了泛文化课、鉴赏课、试题训练课等,严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变成了真正的模式化语文。
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的效果就是众所周知的少慢差费,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标准的建模范式,漠视语文知识体系和能力层级的梯度建构。学易语文始于模式的理念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提出的,不是有些人宣扬的模式就是僵化,我们要大声正名:模式不等于模式化,模式化才是僵化,我们是一个标准模式下的开放体系,学易语文不是八股文! 文言与白话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考试和素质相结合
1、文言和白话相结合。文言是中华民族的经典,语言简洁流畅,文字优美,韵味无穷,并且其中暗含的道理可以惩恶扬善,励志自强,甚至对人生的彻悟和心灵的洗涤。白话是我们正在使用的语言,其中不乏经典篇目。所以,学易语文立足于文白结合,传承经典文化,发扬现代文明,使学生们博古通今,出口成章。2、阅读和写作相结合。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两大能力,吸收和外化的两个过程。我们从一类文章怎么读,到一类文章怎么考,再到一类文章怎么写,从理论上进行建模,打破读写之间的界限,做到读写联通,使学生们读一会万,写点会面,完全突破孩子们的困惑,提高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
3、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精读曾经是中国古代私塾教育中的精华,但是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兴起,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众说纷纭中迷失了方向,把精读扔在了一边,这是一个悲剧。学易语文把文章精读和写作素材的积累放在一起,以读带写,把精读和考试的泛读结合在一起,构建语文的阅读基本走向。
4、考试和素质相结合。考试对于人才选拔来讲是件好事,但是其中弊端也表现的非常充分。在这个社会中,我们避不开考试,就要教导孩子去适应它。语文考试考什么,当然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语文考试的规则。学易语文在渗透语文规则的时候,不是僵化的灌输,而是结合语文素养提高进行训练,从素养的高度看待语文考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学习和评测相结合,把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用一句话概述:学易语文是绝对的素质培养,但是对考试绝对有效! 学易语文根植于语文教育的理论探究和实践的结合,在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下面创办了语文教育评价中心,创办了中文类核心期刊《语文建设》(下半月)。
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原为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10月,至今已有30年历史了。学会成立以来,以其强大的学术专家阵容、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学术风气赢得了海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誉。基于强大的学术后盾,我们在新时期放眼目前语文教学状态,以语文评价中心(语文评价中心设在学易语文总部,主任为学易语文创始人王学义老师)为牵头单位,广泛开展实验校,推广实验成果,指导教学实践。语文评价中心自主研发一系列课程体系,出版了满分公式和万能作文系列丛书,带领实验校开展十一五、十二五等国家级课题,为实验校搭建了教师培养、课题研究、校本教材研发、举办各级会议、在国家级核心期刊《语文建设》上宣传学校与教师团队等等平台,强化了学校软实力。
二、《语文建设》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的以广大语文教师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语文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汉语语言文字学专业刊物,1956年创刊,现为教育部直属的全面配合新课程的惟一语文专业杂志。为了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展开,配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在构建语文教育新理念、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学习贯彻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等方面,全面服务于广大教师,2010年9月份《语文建设》(下半月)创刊,主编为学易语文创始人王学义老师,责任编辑为学易语文郭秀丽老师。 学易语文目前出版了200多个品种的图书,内容简介如下:
1、《满分公式》系列丛书,本套丛书从出题的基本范式出发,把做题方法指导放在首位,配有少许练习,作为学易语文的主打教材之一。本套丛书包含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等初中用书4本;文学类文本、科学类文本、文言类文本3本,共七本书。主编为学易语文创始人王学义老师,2008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版。2、《万能作文》系列丛书。本套丛书从文章学角度建构作文的写作方法,从理论上进行建模,通过训练使学生们达到文学创作的水平。这套丛书也是学易语文主打教材之一。本套丛书包含记叙文写作(上、下)、议论文写作、状物散文写作、记叙性散文创作、散文创作、杂文写作、小说创作等8本书。主编是学易语文创始人王学义老师,本套丛书已经于200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3、《学易语文》系列教材配套丛书。本套丛书按照各个年级各个语文版本不同内容进行分别出书,每个单元一本书,开创了培训界高水平教材配套丛书的先河。从而使学生在学易语文学习的东西,也可以同时用到平时的课堂上去。本套丛书目前包含苏教版初一、二、三;人教版初一、二、三;语文版初一、二、三等各个年级段的共108本图书。主编为学易语文创始人王学义老师,2010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版。
4、《国学经典诵读》系列丛书。本套丛书包含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内容主要包括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诗歌散文、唐诗宋词、元曲小令、明清诗词、诗经离骚、韵文乐府、对联剧本、神话蒙学等内容。本套丛书目前为丰台区政府采购项目,已经 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4月份出版。
5、《三级跳》系列丛书,初中高中所有学科的同步配套训练,总策划为学易语文创始人王学义老师,主编为北京市某区县教委领导,北京市各科教研员为主编,共有140图书,目前为北京市丰台区政府采购项目,由中华数据于2009年出版发行。
6、《学易语文单项训练系统》《小学生作文一本通》《小学生日记》《小学生周记》《中考论据大全》《中学生作文素材大全》《小学生读写联通系列》《学易语文小学作文系列》等系列不做意义介绍。 学易语文构建了语文读写联通一体化的建模,以此为基础,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实验活动,从而影响或者改变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
一、全国巡回做报告,并在各地开发实验校。目前,学易语文在深圳清华附属实验学校、深圳光明中学沈阳实验中学、天津文汇中学、大港油田实验区、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柳州教育科学研究所、广州育才中学、廊坊六中等50多个地方开展了巡回报告。
二、学易语文联合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中文类核心期刊《语文建设》杂志社举办了“学易杯”作文层级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