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儿童”从哪儿来?韩国反堕胎法后,没有选择的母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6

韩国反堕胎法下的幽灵儿童:母爱的缺失与制度困境


2023年7月,韩国社会被一桩震惊世人的“幽灵儿童”事件拉入深思。据报道,超过2100名婴儿虽有医院的出生记录,却在户籍上无迹可寻,背后隐藏的是一幕幕令人痛心的悲剧。当韩国政府着手调查,冰冷的真相浮出水面:这些无辜的生命,有的沉睡在冰冷的冰箱中,有的甚至永远失去了这个世界。


7月18日,官方确认了其中249名孩子的不幸离世,而母亲们因此被控杀婴,承受着法律的严惩。比如,水原市的一位女性,她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诞下两子,却在回家途中残忍地杀害了他们,将尸体藏于家中的冰箱,直至案发。这样的行为,让人不禁追问,为何这些母亲会做出如此残酷的选择。


答案并非简单的一句“不想生”所能概括,背后折射出的是制度的缺失。在2021年前,韩国的堕胎法律极其严格。1953年起,堕胎被视为犯罪,刑法269条和270条分别规定了严厉的刑罚。然而,2019年,韩国法院裁定堕胎法违宪,次年正式取消了相关罪名,这一过程历经了66年,晚于美国类似法律废除的时间。


罗伊案:女性权利的里程碑


在美国,堕胎权的斗争历程同样艰难。清教徒的传统下,堕胎一度被视为非法。直到1973年的罗伊诉韦德案,一位女性挑战州政府关于堕胎的法律,她认为这侵犯了她的隐私权。尽管过程曲折,但最终最高法院的判决确立了妇女的堕胎权,为全球妇女争取自由与选择奠定了基础。


生命权与身体自主权的冲突


关于堕胎争议的另一面,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女性身体自主权的保护。然而,现实中的“幽灵儿童”案例揭示了在缺乏其他选择时,母爱的缺失和生命的残酷命运。十月怀胎的激素变化和身体的创伤,让这些母亲在生理上难以接受堕胎,但又面临生下孩子后无法妥善抚养的困境。反堕胎的倡导者们,应关注的不仅是生命的开始,更是生命的延续和保障。


一个江苏南通的佛教徒道禄,以实际行动保护新生儿,他帮助单亲妈妈养育孩子,尽管他的行为在法律上不被允许,但他的无私举动无疑是对生命权的一种守护。如果韩国能有完善的收养系统,这些“幽灵儿童”或许能有更温暖的归宿。


男性的责任与社会角色


在水原女子的案件中,她的伴侣被曝在妻子两次杀婴期间都参与了生育行为,却声称对此毫不知情。这揭示了男性在生育责任中的缺失,以及在处理意外怀孕时的逃避。如果社会对男性参与和责任的认识不足,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宗教因素也加剧了这一问题。2015年韩国的调查显示,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7.6%,反对堕胎和避孕,这与美国早期的反堕胎立场类似。然而,我们必须明确,不生育与杀婴是两码事,前者是选择,后者是对生命的滥用。


“幽灵儿童”的出现,是社会政策、女性权益和男性责任的多面交织。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问题,而应寻求更深层次的解决方案,让每个生命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