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读书笔记&感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每周二市桥康宁课探访的墙上就会看到下图这张海报,临终关怀第一条就是肯定生命,死亡和出生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既不刻意去延长也不加速死亡,临终关怀不等于安乐死。 承认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疾病和死亡本身并没有什么是非对错,病人在忍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还要面对死亡的恐惧。而我们的文化又赋予他们太多的色彩:抗拒、评判、恐惧、希望、故事、悲剧、可怜、愤怒、自怜……等等。从出生开始,死亡和疾病令人谈及色变。其实,它就和四季轮换一样,从春天开始到冬天结束。和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一样,只是一种存在。就像一座山一样,它就在那里,每个人都会走到终点,早晚不同而已,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也没有所谓的标准。

面对死亡来临都只能自己超越,而我们作为临终关怀的义工所能做的就是陪伴,无条件的接纳和爱。让被陪伴者平静祥和的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

临终关怀是以“人”为本,全人:包括身、心、社会、灵性四个层面。

一、全家:包括患者本人,和身边亲密照顾的亲人好友,一些心理的压力和情绪的疏导。

不管是病人本人还是亲属都有很多的情绪和心理负担无法对彼此诉说。反而更容易对陌生人表达。特蕾莎修女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最早建立“死亡之家”,她说: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十方缘这样一个跟死亡很接近的地方,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恐惧、哀伤和凄凉,更多的是一份陪伴生命,唤醒彼此的那份感动和喜悦,宁静和祥和。

在全家这个部分里还包括:哀伤辅导。即亲人去世会想哭,不想出门,发脾气,有的会半年到一年,这些情绪都是合理的,不需要去劝他想开一些什么的,语言是很苍白无力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全然的陪伴,接纳他所有的情绪,让他自己走出来。

如果是长时间避而不谈,销毁所有的照片纪念品之类的,就严重些,需要找专业的心理辅导。

二、全程:

在陪伴病人的过程中越早介入越好。让被陪伴者能够平静祥和的离开。

心理学上库伯勒罗斯医生认为:面对悲伤失去,意外、生活一些无可避免的伤痛,遭到突如其来的不幸打击、或者痛失所爱。悲伤的五个阶段是一些人在经历悲痛时的共同历程悲伤 的过程分通常为五个阶段: ①否认(失落) DENIAL ② 愤怒 ANGER ③ 协商(迷茫) BARGAINING ④ 绝望(消极) DEPRESSION ⑤接受ACCEPTANCE。

通过全然的陪伴,无条件的接纳,可以让患者尽快的过渡这些阶段,最终达到祥和宁静的离开。

三、全队:包括治疗、护理、心理学、宗教的临终注念,社会系统包括社工、政府部门,志愿者、义工等等各个方面的支持。

而十方缘义工就是做心灵呵护,爱与陪伴这一个部分。就像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说的这样,我们相信:

《西藏生死书》里说,“ 对于临终者,最需要的就是对他表达无条件的爱,越多越好。保持自然,保持你平常的样子,单纯而平等地跟他沟通。不需要你是某个行业的专家,不要搬弄学问,不要总想找高深的话说,不必做或说什么,只要用心的陪着就够了。永远记得不管他病得多重,他总是天生善良的。不管他有什么情绪,不管他多么令你恐慌,关注他内心的善良,就像跟朋友吵架的时候不要忘记他的优点。不要评判他们,请以一颗开放的心、对生命的尊重对待他们。”

死亡虽然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就像《相约星期二》里莫里教授说:

参考:

1.匡匡老师线上微课临终关怀

2.《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

3.《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4.《西藏生死书》

5.《相约星期二》

6.电影《寻梦环游记》

                  珊珊 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