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父母的语言》读后随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01

3000万词汇的差距

萨斯金德博士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说,人类大脑掌握思考和学习的区域在孩子三岁前,便已开始发挥作用。不同家庭的孩子约有3000万词汇量的差距,这种差距并不是指3000万个不同的词汇,而是说话的总量。

早期语言环境和父母语言的数量与孩子的数学逻辑建立、思维模式、自控力、读写能力、道德观念以及孩子的智商都有着必然联系。

02

为孩子种下数学逻辑的种子

美国孩子学数学比较晚,公认的数学逻辑差,因此孩子学数学要趁早。而在学龄前,父母怎样用语言来帮孩子建立数学逻辑呢?

在生活中植入数学和空间概念

例如:

①系扣子时: 一边系,一边逐次数出第1颗,第2颗,第3颗……

②玩各种玩具时,或是走在马路上,看见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就让孩子识别,把孩子的视野和语言联系起来,起到场景融合的效果,记忆深刻。

给孩子的大脑从小就植入数学概念和空间概念,且是在说话过程中不经意间的自然植入,为孩子种下数学逻辑的种子……

03

成长型思维模式

如何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平日里孩子做对事情时,要及时给予反馈,不表扬结果和天赋,而是表扬过程,把“你真聪明”,“你真棒”换成“宝贝作业做的越来越好,这都是努力的结果”,常和孩子说“坚持”“探索”等表示过程的词汇,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04

读写能力

传统的亲子共读,多是父母一页一页讲给孩子听,父母和孩子缺少互动。

在亲子共读时,可以采用《父母的语言》中3T原则,分别是共情关注、充分交流和轮流谈话。

共情关注  读绘本时,孩子的视线却在玩具上,这时要和孩子视野融合,解读孩子的情绪,帮他解释自己的行为。

如读绘本时,孩子去摸积木,妈妈可以说:“宝贝,这是积木,好多形状,你是不是想玩垒高高啊!”父母要不断向孩子解释这个世界。

充分交流  给孩子讲故事时,读到孩子的兴趣点,就和孩子充分交流,调动他的想象力,把孩子的视野和语言联系起来,更有画面感,印象更深,也更利于语言发展。

轮流谈话  讲故事时,问孩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孩子轮流谈话,引发他对书中内容的思考。

多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多和孩子解释这个世界,尽可能多地延伸他的想象力,多一些语言扩展,帮孩子丰富他的词汇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连接,为孩子日后学习文字书写、阅读理解打下基础。

05

自控力 

父母经常使用“命令型”语言会让孩子停止探索,不敢去尝试这个世界的东西,失去自控力,而采用“因果思维”的方式与孩子对话,则会使自控力不断增长。

例如:  把 命令式 的“别动那水!”换成 因果式 的“这水瓶很烫,宝贝想想摸它会怎么样?会烫到手手”,这样把因果联系起来,孩子更易明白你的语言。

06

善良、同情、道德观念

①用名词来沟通,孩子更易接受道德观念。

例如:  把“来,你把地扫一下” 换成:   “我希望你成为我的帮手!”

把“不要骗人” 换成 “不要成为骗子”,这样可以快速帮孩子建立道德底线。

②基于行为的批评,而不是基于人格的批评 把“你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换成 “这件事在我看来,你就叫不负责任”。

孩子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和系统的符合3T原则的语言,不要把孩子丢给电视和手机,因为机器不能和孩子互动,而孩子学习东西所使用的方法恰恰是“尝试——看反应”,父母的反馈,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对错,这个过程正是他情商增长,技能提高的过程。

07

多使用积极词汇,尽量避免使用禁忌词汇。

伤人之言,胜似刀剑,良言一句,胜抵珠玉万千。现实生活中,我们情急之下,往往不注意语言方式,使用命令式语言,挫伤自尊,河东狮吼般的剧情,每天都在无数的家庭中上演。父母每一场争执,每一次否定的话语,都像一把利器,令孩子渐渐失去自信,没有安全感。而且脑神经是有可塑性的,负面语言会影响孩子大脑的神经连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父母的语言对于孩子不止是简单的词汇导入,而是带着温度,带着力量,你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沉默的父母,难以爆发孩子响亮的人生。

即便我们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既然把这个小小的生命带到人世,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至少从今天起,无论多忙,都要留出亲子时间,少看手机,多陪孩子说说话,好好说话,为了这个小小的生命去学习基本的养育知识,多和孩子互动,让爱流动起来,用你的语言,用你的爱,唤醒孩子生命的最美,呈现出他们生命的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