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背投电视为什么昙花一现?

是因为性能不行么?

第1个回答  2020-03-28
1、技术不是决定因素,成本才是。很多消费者对于松下等离子电视的消亡惋惜不已,无论是色彩还原度、可视视角、无拖尾等各项画质指标均优于液晶,不是技术不过关而是因为懂市场远比懂技术更重要,商业模式牵引下的技术创新,而非技术迷信,好的技术与好的市场不是等号关系,液晶能够一家独大的关键还在于生产成本适应了大众需求。更重要的是,赢得了主导市场的众多彩电企业的认可。

2、左右互搏,陷入战略迷途。等离子和液晶几乎是同时兴起的显示技术,并没有太大的代际技术级差,对于三星、LG、松下等企业来说,平行技术就是要做好两头下注,“两手抓”造成资源、人才、技术、市场都面临分流,尤其是在消费市场,面临左手打右手的压力。曾经以40英寸为分界线,“大屏看等离子、小屏看液晶”的差异化定位一度成为两者分野,但也很快被追赶上来的液晶产品尺寸不断上窜,大尺寸液晶电视产品上架之后,等离子电视优势荡然无存。

3、单打独斗输给了生态竞争。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松下等离子电视推广上心态开放一些的话,或者等离子的命运就会被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产业链的上下游,确保源源不断地资金、技术、人才持续供应,才能将蛋糕越做越大。液晶电视尺寸限制以及大尺寸良品率低的问题在滚雪球般的市场积累中,逐渐迎刃而解的。当初静态看来的问题,都在动态发展中找到了突破口。而等离子电视企业更加故步自封,导致了行业逐渐衰落。

4、格局决定趋势,3D也无力回头。等离子电视难以做小,使得液晶独占小屏优势,而平板市场最先成熟的也是40英寸以下小屏市场,这就导致10年前国内市场液晶和等离子市场占比达到4:1,从整个市场格局来看,液晶已经成为主流。之后,液晶用了将近10年时间,突破大屏的技术、成本困难,进一步蚕食等离子的大屏份额。在这个过程中,3D技术曾一度带给等离子电视机会,但也是昙花一现。
第2个回答  2020-03-28
虽然液晶显示屏比普通显示屏的辐射小得多,但因为它的亮度过高,反而更容易使我们的眼睛变得疲倦,甚至可能导致头痛等症状。研究人员指出,当显示器的亮度达到每平方米100cd(即发光强度单位“堪德拉”)时,已经会对眼睛造成一定影响。但他们所测试的液晶显示屏,其发光强度都超过每平方米300cd,有些更达到了400cd—500cd。
主持这项调查的德国电脑专家威海恩博士表示,不光是液晶电脑,液晶电视也存在着这一问题。这些液晶电视为了增加清晰度,除了靠屏幕背后的光管提高亮度外,还普遍使用了经过特别“擦亮技术”使显示屏表面看起来像装了块玻璃一样,显得很有质感,而且还提高了屏幕的色彩对比度及饱和度。不过,它也会像玻璃一样反射光线。尤其当光线照向屏幕时,会增加光线反射。使用这种显示屏的消费者,很容易被光线“刺伤”,并产生眼睛疲倦的症状,慢慢地还会引起视力下降和头痛的健康问题。
第3个回答  2020-03-28
等离子电视虽未盖棺,但已经可以论定。

倒计时已经开启,从松下、LG、三星、长虹等企业无奈的一张张公告中,透着这个产业奋斗者们深深的叹息。曾经的豪言壮语还可以百度到,但消费市场已经换了人间。

等离子电视的命运不仅改变了平板电视的产业走向,也进一步改变了全球彩电产业的格局,六大彩电企业的排名重新调整并明显形成不同的梯队。

等离子电视走到今天,到底哪块出了问题?是战略、技术,还是成本、市场?在与液晶激烈竞争中,产业由盛而衰将给未来核心器件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产业链下游,无法主宰行业发展的经销商们如何选择未来的命运,要与潮流齐头并进,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等离子之殇值得所有从业者思考。

1、技术不是决定因素,成本才是。

很多发烧友级用户对等离子的消亡不无惋惜,色彩还原度、可视视角、无拖尾等各项画质指标均优于液晶,怎么这样好的产品,市场就是不识货呢,说没了就没了。

这个令人惋惜的事实再次申明,懂市场远比懂技术更重要,商业模式牵引下的技术创新,而非技术迷信,好的技术与好的市场不是等号关系,液晶能一统江湖关键还在于生产成本适应了大众需求。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主导市场的众多彩电企业的认可。

2、左右互搏,陷入战略迷途。

等离子和液晶作为差不多同时兴起的显示技术,没有太大的代际技术级差,对于三星、LG、松下等企业来说,平行技术无疑于两头下注,“两手抓”导致资源、人才、技术、市场都面临分流,尤其是在消费市场,面临左手打右手的压力。

曾经以40英寸为分界线,“大屏看等离子、小屏看液晶”的差异化定位一度成为两者分野,但也很快被追赶上来的液晶产品尺寸不断上窜,大尺寸产品商量后,等离子优势荡然无存。很多时候市场和消费者是最牛氓的,他们才不会相信什么分隔线,他们只再乎自己的感受。

3、单打独斗输给了生态竞争。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松下在等离子推广上心态开放一些的话,或者等离子的命运会不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产业链的上下游,才能源源不断地保证资金、技术、人才持续供应,才能将蛋糕越做越大。

液晶不能做大,或者做大了良品率不高的问题就是在滚雪球般的市场积累中,逐渐迎刃而解的。当初静态看来的问题,都在动态发展中找到了突破口。如今,市场上的OLED电视,也面临着同样的选择和考验。

4、格局决定趋势,3D也无力回头。

等离子难以做小,让液晶独得小屏优势,而平板市场最先成熟的也是40英寸以下小屏市场,这就使得10年前国内市场液晶和等离子市场占比达到8:2。从整个市场格局来看,液晶已经成为主流。接下来,液晶用了将近10年时间,突破大屏的技术、成本困难,进一步蚕食等离子的大屏份额。在这个过程中,3D曾一度带给等离子机会,也如昙花一现。
第4个回答  2020-03-28
  背投电视机是借助投影和反射的原理,将屏幕与成像系统结合在一起的电视显像系统。19世纪80年代,当时的各大电视节厂商共同合作开发出利用反射成像的显示技术,它可以将显像管的清晰度低、不能制造大尺寸屏幕的问题很好地解决,背投电视机就这样诞生了,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风靡一时的背投电视为什么就如同一现的 昙花 会惨遭淘汰呢?是因为它的价格太贵?还是其质量的问题?亦或是其他的因素?今天就带大家全方位了解一下背投电视惨遭市场淘汰背后的秘密。
  1、画面模糊不清楚,使用成本高
  一些人曾认为是其价格高。但这个理由已站不住脚了,因为随着背投电视的大幅降价,其销量依然迟迟上不去。“看着太模糊”,这是很多消费者对背投电视的评价。由于可视角度窄,有的电视从侧面看甚至一片模糊,这同发展几十年技术纯熟的传统电视相比差距甚远。
  并且背投电视亮度不均匀,需定期更换灯泡,一般一个灯泡的价格在1000元左右,这同传统电视一次性投入相比又有了很大差别。

  2、激烈的价格战
  现在的 液晶电视 售价越来越低,而且其分辨率和显示技术也正在不断进步。大量 平板电视 产品的出现使背投电视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越来越难以保持盈利,以至于各大厂家无法维持背投电视业务的正常运转。

  3.技术壁垒
  同传统电视相比,背投电视尺寸更大,辐射更小,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高端产品的代名词,但是这些技术在一开始只掌握在少数几个欧日企业手里,迫使其他电视厂家只能投入精力研发为成熟的等离子与液晶电视,促使背光电视技术的发展相对落后,以至于被等离子与液晶电视全面超越。

  虽然背投电视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电视机“轻薄、大屏、省地方”的要求,但是这种显像技术明显有着很多的缺点,背投技术的高成本一度使得背投电视成为了有钱人家的象征,并没有真正走进平常百姓的人家,而20000小时左右的使用寿命也不能满足平时的家用,昂贵的维修费用也成为了背投电视被诟病的缺点。随着液晶平板电视的风靡,背投电视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平板电视则有着更强的优势。
第5个回答  2020-03-28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等离子电视技术过去的心态过于保守。其发展过程当中采取了相对比较保守的战略,如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它的技术,不愿意跟别人分享面板资源,导致加入这个阵营的企业越来越少。而液晶产业相对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技术可以共享,这样就导致加入液晶阵营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液晶面板可以在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上使用,这不仅扩大了其规模优势,也给它们的库存和过期技术找到了消化的途径,同时也有效摊薄了成本。
  2、等离子的龙头厂商不愿技术共享造成的,在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保密意识,不愿意与其它企业分享,生怕被同行抄袭和模仿,更不愿与任何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欲靠一己之力将等离子产业做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绝大多数厂商纷纷知难而退,另起炉灶开始发展液晶产业,更刺激了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被用于扩产液晶面板生产线,导致了LED液晶电视成为目前的主流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