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个太极表演的观后感8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17
 7月11日是陕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倒计时400天的日子,宝鸡市体育馆内1500余名太极拳爱好者齐聚一堂,拉开了宝鸡市第五届全市健身大会的序幕。
当天,来自全市各县区及社区辅导站的45支代表队的1500余名选手相继登场,一展庄重而优雅的太极风采。比赛中,各代表队、参赛选手认真遵守竞赛规程,个个精神抖擞,全情投入,一招一式刚柔相济、虚实结合、动如抽丝、气随意转,积极参与比赛,精彩表现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展示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裁判员的严格评判,角逐出比赛的团体名次和个人拳术、器械比赛的名次。此外,比赛还评出了最佳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太极,中国史上驰名的古武。中国有六大太极拳流派:河北邯郸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河南焦作陈氏太极拳、北京吴氏太极拳、河北保定孙氏太极拳以及被国家文化部否认的新派太极拳。其中,大多人以为陈氏太极拳为中国太极拳的最早雏形。今天现场看到的表演有 拳、剑、扇、刀。。。。。。年龄大小也都不一, 看场上一位老师傅一摸胡须,手上接连变更,做出四两拨千斤之势,赫然一副仙风道骨。太极健体,在这位老先生身上展示的酣畅淋漓。  说流派呢,大家可能不怎么懂,究竟大局部人都不怎么理睬这些所谓的门派之分。但说到张三丰大家都应当有点觉醒了吧?没错,张三丰的道教和太极确切是有着千头万绪的接洽。太极拳形架之源,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极其类似,其间“禹步”之术是中国古老的养生术,道教法术中的禹步,即为今天的八卦步、太极步的雏形。  太极拳实践,直接起源于道教思惟,道教继续和发展老庄道家思维,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主旨领导下,有一系列摄生修身炼己、以求永生久视的锤炼功法,集中且精当地体当初太极拳功法拳理上。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纤弱胜坚强”都来源于老庄哲学,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意思就是:两心无私,静动联合,到达无所乱我心的境界。这,就是太极的养性了。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由长期传播,演化出很多流派。  学太极,到温县,享誉中外。温县太极拳系“陈家沟,南冷架及赵堡架”三个支脉。其中“南冷架”以其所蕴含的中国太极传统哲学文化的深邃,古风浓烈,架式的纯粹内家拳。南冷架始终为嫡传功夫,在第四代嫡传南冷太极工夫巨匠秦毅风的改进修改了古传太极的复杂,使南冷太极更加凸起实战的作用。南冷太极,发劲呼呼生风,招招有法,式式谨严,气血贯通,刚柔并济,堪称太极拳家族中最具古法韵味,遥接高风者,高屋建瓴。  太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亮点。一种并非上位者才干接触到的健身活动以及延年之道。始之于民,普之于民,行之于民。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当之无愧。 据统计,目前宝鸡市常年坚持体育健身的人数已突破百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000多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育组织网络,做到了年有全国比赛、月有省级比赛、周有市级比赛、日有小型比赛,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康素质逐步提高。  太极,既能健身,还能养性;易懂易练,还益寿延年。练太极,人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