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蝉扳指一般那个朝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07
清朝,扳指是一种护手的工具,带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时,在放箭时,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古人亦称为“机”,意义类似于“扳机”,表示扳指的作用相当于扳机。
韘初见于商代(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在春秋、战国(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
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现较早,最早还有弦槽,后来取消。在我国,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国外则突厥—土耳其、韩国至今仍在使用。期间,各种式样的扳指都有存在。蒙古与清朝,则主要使用桶形扳指。传统的汉族扳指儿与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儿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
据考证,桶形扳指主要出土于14世纪以后,目前发现出土最早的桶型扳指为战国时期,型制和清代的桶型扳指极为相似,现存于晋城博物馆。
17世纪以后,满族将扳指发展为首饰。
清代扳指
别称

仿清代军事用扳指,黑章环绕
清代,扳指亦指“板指”,又称“班指” 或“梆指”。

满文:
穆麟德转写:"fergetun"

战争用扳指多为驼鹿角或角盘骨制作,驼鹿又名“犴大罕”,

满文:
穆麟德转写:kandahan
《黑龙江外纪》驼鹿……角长大,色如象牙,以制射,盛暑无秽气,然黑章环绕,匀而不晕者,截数角不得其一,值数万钱。
至清军入关前,满族人通用鹿骨扳指儿,呈黄色,年久变为浅褐色,以“有眼”者为贵。
功能
拉弓时佩带扳指,藉以保护手指并可减少手指运动量。清代以民族军事力量夺取天下,射箭作为冷兵器时代重要的个人军事技能受到极大重视,因此清朝军事力量的核心武装——八旗——对此物甚为重视,几乎人手一枚,因而成习。初时因重实用,大小扳指皆选韧涩材质制作,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以便套带。入关以后,举天下以奉养八旗,不劳而获,待遇优厚,八旗风气日渐奢靡,扳指这种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饰品,八旗子弟争相以贵重材质制作扳指,相互攀比炫耀。最终,形成了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风气。
各种材质
军事所用的扳指,现今俗称武扳指,皆由驼鹿角盘骨制作,取材时选用角盘骨特有的带有髓腔孔的,位于扳指中间部位,佩戴时髓腔孔位于右手拇指关节处利于排汗。扳指中部带有一整圈髓腔孔的最为好用,使用长久髓腔被汗液沁黑称黑璋,黑璋环绕是名品。
满族人入关后,大量贵族子弟不再习武,却仍然配戴扳指,由于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鹿角、发展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贵族扳指以翡翠质者为上选,其色浑澄不一且花斑各异,碧绿而清澈如水者价值连城,非贵胄而不敢轻易佩带。以其大小厚薄论,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
至于戒指,又名“约指”,俗称“镏子”。清代,旗人男女皆喜戴上此物。式祥甚多,以光面戒指(即无花者)为最普通,或作扁圈式,或作圆筒式,或作面部(即指盖部)之凸起式者不等。上有铸字者,如“福寿绵长” 或单个的“福”字或“寿”字。八旗子弟有其友朋之投契者,于戒指一物,多有用其表示团结精神,彼此各戴一枚,皆铸有“二人平心”之字样,夫妻间亦有借用此种戒指以表示心地无二者。
后汉族人士亦多效此风。
意义
按戒指之意义,戴于指上,含有警戒之告示,其上镌有“戒烟”、“戒酒”、“戒色”之字样。凡劝人戒烟戒酒戒色者,聚资为之镌一戒指赠之。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多镌有自己的姓名,此风历久不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