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作家:太宰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也许人们已经将《人间失格》以及“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与太宰治绑定在一起,于是他便自然而然的被贴上了忧郁,自杀者,无法融入外部世界的标签。

  也许这些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作家的一生,但同时也将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对女人们的情爱,以及其他文化的热爱选择性忽略了,所以我想谈谈作家:太宰治,一起研究一下他的多面性。

  首先在研究他个人经历的时候要知道,他的童年生活是十分富足的,但似乎并不快乐,从她后面的文章可以大体看出,也许是因为家庭的束缚,也有可能是自身与外部的格格不入,对于他的作品就小而言,是描绘在社会上无法适从的人们,但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整个日本在战后时期的思想近况,究竟是要盲目跟随西方,还是遵从自己以及寻找自我的那种迷失感,这种,迷失叛逆,压抑抑或是毁灭和永不妥协,到了最后,也终将随着那一时代而兴起,并且成为一个流派,永久留存在日本文学史之上。当然,这对年轻时的他来说还太早。

  一提起太宰治的其他方面绕不开的是他的女人们,比如说,石原美知子,太田静子,山崎富荣,小山初代。她们只是太宰治有记录的妻子或情人们,生前的追随者以及没有记录的更是不计其数。但与女人们的悲欢离合也代表着他人生轨迹的改变,请容我细细道来。

  当15岁的津岛修治与名为小山初代的艺妓练习生相恋,并于1930年前往东京,那时的他们像很多不顾一切相恋的人一样,男子因为爱情被家族除名,而女子为了爱情失去了作为艺妓的前程,并于11月24日成功订婚,但如果事情按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可就不是一个文豪的故事了!

  11月28日,太宰治与田部木津子于镰仓自杀,此时,女方与太宰治相见三次,便欣然与其殉情,女方死了,男方活着。

  在正常人眼里,这件事情无疑是怪异且令人费解的,可此时的人们还不知道那个男人未来会干出的事,就现在而言,他也只是一个受社会所谴责的渣男形象,他只好窝囊的回去与妻子窝囊的生活着。

  不行,以后他迎来了一个人的孤独上吊,然后又因为止痛药上瘾,被抓住了精神病院,此时,他的第一个女人绝望了,出轨了他的义弟,他回来之后勃然大怒,与他进行了一次仪式性的失败殉情后,便再不相认。

  如果他的情路就此结束该有多好。

  随着他在写作上的成就越来越高,他的师傅将石原美知子介绍给了他,从他那时的作品来看,他是想与这位妻子好好生活的,但可惜,名为命运或本性的东西没有饶了他。

  他们新婚后的几年,也许生活还算幸福,太宰治甚至为此写了《关于爱与美》来表达那段日子的美好,可一个人的本性是真的不会变的!

  在弟弟的搭桥下,他认识的1913年出生的太田静子,但由于他是有妇之夫,自1944年开始,他们便一直维持着柏拉图式的书信往来,在此期间,他成功得到了太田静子的日记,《斜阳》雏形诞生,而在书信往来期间,他又认识了比他小十岁的山崎贵荣(她此时也结婚了),在得到他的日记后,又与山崎贵荣开启了一段抱着必死决心的恋爱,最后,如同大家所知那样在第五次自杀中,他不幸去世,临终时,与山崎贵荣手与手绑在一起,一直没有分离!

  如果想要直接的评价太宰治的一生,这很难,但如果以五个女人为线索的话,也许思路会清晰一点。在常人眼中,也许最开始的小山初代会是一个好选择,她是太宰治爱情的开始,也许15岁的他对待爱情还是很天真的,但为何在定居于东京后有如此多的反常现象呢?

  是对于平静生活的厌恶吗?

  那又为何与石原美知子度过了一段平静时光呢?

  我个人认为导致他一生的情路坎坷,以及他作品中颓废消沉的根源,也许是日本民族性的缺陷,那份埋藏于人心深处的“不安心”

  日本社会的大部分问题及其对应问题的决策都是基于“不安心”这一事实来考量的,因为对于个人无法安全生活下去而不安心所以要结成部落,因为对思想不一致的不安心所以需要一个统一象征(天皇),甚至因为对周围环境的不安心,他们也可以做出侵华战争这种野兽的行为。

  建立在这种“不安心”的基础上,他们的行为大体分成了两派,一派崇尚绝对的强大,用武力来解决不安心的问题,而主角太宰治,很显然是在后者,在这种不安心的情况下,变得柔弱阴沉,文章十分“气弱”(三岛由纪夫评价)在,嘲弄与戏谑之中解开人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面,获得人性解放。

  如果太宰作为作家,对于心灵中的不安心感受比其他人更强烈,他在与小山初代生活的不安心,也许来自于对未来没有希望,对自身文学能力的怀疑,亦或是经济压力所导致,他决定自杀了……

  与小山初代的告别,也象征着与常人正常生活的告别,不得不说,随着他情人的数量与自杀次数的增加,他的生活经历越来越丰富,写出了小说越来越精彩了,至于他今后的出轨脱不开关系。

  如果说与小山初代决裂是因为对自身的现在与前途的不安心,那么,属于石原的决裂便是在文学上了,在与石原生活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平静甜蜜的文章本不是他真实的心声,他依旧渴望写压抑决裂及其背后的人性解放,于是以后两位的情人相认的一个契机便是偷看她们的日记,《斜阳》就是这时诞生,在他自杀后,依旧有没完成的小说。

  我常常在幻想,是不是他打算像以前一样,在死亡的界限徘徊一下,然后继续去写小说,没有想到最后一任情人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谈恋爱的……

  也许以女人作为线索解读太宰治也依旧有许多纰漏,也请各位多多补充。

  最后,作为压轴的咱们来谈一谈太宰治的艺术吧!

  太宰治对艺术的追求,与芥川龙之介是分不开的,他初中时曾经在笔记本上写满了芥川龙之介名字的事迹,已经广为人知了,不得不说,他的确是被芥川龙之介引入文学之路的,而且,偶像的自杀对于年轻的太宰是也有很大的影响,也是他今后自杀频繁的原因之一。

  但是一提到艺术,又与他的童年生活和女人们分不开关系的,他童年时所表现出无法与外界相融的忧郁,以及,成年时借鉴女性朋友们的日记,都是他艺术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同时,在作为日本战后这一舞台上,他所属的新戏作派,更好地重塑了日本这段时期的国民心理,这都是他在文学上的造诣。

  关于他在文学上的趣闻,我还想再说两点。第一点是关于芥川赏的获奖问题,当他当时的文章被评委川端康成不看重,于是与其爆发了一场文坛的激战,有意思的一点是,他当时的一句名言“我是这么觉得的,你就是一个大坏蛋,但是在那之后呢,我又忽然觉得你那种对我非常老成的炙热的热烈的,就像涅丽一样的爱情,虽然你一定会摇头,说不是的,不是的,假装非常冷淡的样子但是你对我这种陀思妥耶夫斯基风的非常热烈错落的爱情,让我感觉浑身发烫,不过这件事你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吧!”这只是一个选段,足以感觉到当时太宰治的文笔,以及最后那一句,虽然你是讨厌我的,但我知道其实你内心还是爱我的,对吧?令人印象深刻。

  还有就是他的小说《惜别》,(说起来惜别好像是藤野先生送给鲁迅的那一张字条)它不同于他其他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他试图用自己能收到的全部资料,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用纯洁的笔墨去描绘周树人先生,作为一个日本人这令我非常的感动,虽然事后有很多人诟病他很多地方做的不好,但是我觉得一个日本人敢于去,描写一个身在异乡的中国人的心情,即使即使是那份勇气,也是值得称赞的。

  其实太宰治就精神而言,他象征着日本战后的整体国民的状态,对中国而言,他也象征了了一部分青春期男男女女迷茫中的样子,但现实中的他注定是忧伤的,孤独的,而且也不自觉的伤害许多女人,但也无法抹去他对文学的贡献,也许时代会出很多的太宰治风格的作品,但真正的太宰治,也早已与那些女郎们埋葬在那个战后日本那一个动荡而又生机的时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