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一等功臣,歼敌165人却受诬开除党籍,去世前才获批入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金珍标是抗美援朝著名的战斗英雄,他曾用过的机枪还被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在1954年就已经入党的金珍标,却因被人诬告开除党籍,直到金珍标去世前两个多月,才得以重新入党。

对于金珍标老人来说,毕生夙愿终于实现了。

这位抗美援朝老英雄坎坷起伏的人生经历,让人在感慨之余满是敬佩。

金珍标,土家族,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青龙垭村人,父母都是当地贫农。

谁也没有想到,金珍标17岁时的一段遭遇,会彻底改变他的整个人生。

众所周知,张家界这个地方,地处湘西山区。自宋朝起,湘西土匪便一直剿而不绝,在解放前夕尤为猖獗。

1948年的一天,17岁的金珍标在山里干活,却意外遇到了一伙土匪。

金珍标淳朴、正直,从心底里痛恨打家劫舍的土匪,但对方人多势众又有枪,他根本无法反抗。 无奈之下,他只好假意顺从,暂时加入了土匪,期间都是帮他们打杂,并没有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

3天过后,土匪对他稍有放松,金珍标就找机会逃离匪窝回了家。

1950年1月,解放军第47军进驻湘西,建立湘西军区,执行剿匪任务。

在进行剿匪的同时,地方基层组织也在积极开展工作,对被俘、归降以及有土匪经历的人进行改造。

金珍标因为被迫当了3天土匪,也成了被改造的对象。

改造还没有结束,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第47军奉命入朝作战。

离开湖南前,47军进行了兵员补充,一位解放军排长询问改造中的金珍标愿不愿意入伍,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金珍标没有丝毫迟疑就表示愿意。

大道理他不懂, 金珍标只觉得当兵能让自己不再被人看作土匪,改造对象的身份让他心里感到很憋屈,他宁肯到战场上去证明自己。

就这样,曾经注定会一辈子都在山村种地的金珍标,毅然应征入伍,走出大山,成了47军141师432团的一名战士。

47军由东北人民解放军10纵改建,经历过黑山、大虎山阻击这样的恶战,是一支勇猛、顽强的部队。

金珍标到了部队里,就感受到了一种他以前从未感受到的力量, 这种力量时刻感染着他,让他从一个农民渐渐朝一个真正的战士转化。

1951年,金珍标随部队进入朝鲜。这时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和美国带领的“联合国军”正打得难解难分。

8月初,47军奉命在夜月山一带作战。 这个地区位于朝鲜铁原通往涟川的交通线边上,关系到整个战线的稳定,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

在战斗中,志愿军虽然伤亡巨大,同时也重创了以美军骑兵第1师为主力的联合国军队。

在战场上,金珍标深切地感受到,党员是部队的中坚力量。 冲在最前面的是党员,带头用生命为部队开路的是党员,党员的出现总能激发起战士们高昂的斗志。

两次负伤、战斗中被炸断一条腿的六班副班长赵玉忠,在被金珍标和战友抬下战场时,自己从担架上翻下来,高喊着党员不会退出战斗,挣扎着要重返阵地。

这样的情景让金珍标深受激励。

在他心里,党员成了一个打不垮的象征,是可以终生追求的人生目标。

经过部队的培训,战火的洗礼,金珍标从一个新兵,成长为了一名机枪手。

1953年,金珍标用他的机枪,在朝鲜老秃山书写了他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

老秃山位于朝鲜中部,原名“上浦防东山”。早在1952年6月,敌我双方就已经在这个高地展开了血战,阵地反复易手,一直相持不下。

炮火、炸弹不断倾泻在这个高地,整座山寸草不留、一片焦土,久而久之就被叫成了“老秃山”。

朝鲜战争后期,敌我双方为了给停战最后划界,对这个高地的争夺更加白热化。

47军接收阵地后,决定攻克联合国军在老秃山的阵地,全面占领老秃山。经过周密的部署,战斗于1953年3月23日晚上打响。

当时,47军指定1营2连、3连作为第一梯队。而金珍标便是1营3连的机枪手。

23日19时35分(时间来源于央广网),我军的预定冲锋时间已到。1营营长郝忠云立即率领营下的2连、3连发起了冲锋,我军的炮火也在朝敌军前沿发起猛烈轰击。

志愿军战士们迅速攻破敌军前沿防线,冲到了敌军的铁丝网前。 然而,此时负责开路的三连十一班战士还没有爆破掉铁丝网,进攻受阻。

在此危急关头,十一班的副班长滕明国立即和另外四名战士卧倒在铁丝网上,用身体为进攻搭起了通道,而连队冲过去后,滕明国和三名战士当场牺牲,另一名战士昏迷苏醒后投入了战斗。

金珍标端着机枪从这个通道冲入了敌军阵地,他知道这是战友用生命在为胜利开路,他的机枪不停向敌军阵地扫射,要替牺牲的战友消灭更多的敌人。

志愿军的猛冲猛打,几分钟就全线突破了联合国守军的防线。

在这期间,敌军炮火也是越来越疯狂。然而我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打退了敌军数次反击,继续向老秃山主峰冲击。 金珍标用机枪狠狠地压制着敌军,掩护战友向前冲锋。

志愿军夺取老秃山的战斗进展神速,从进攻开始不过数十分钟,就把红旗插在了老秃山的主峰上。

但就是这短短的数十分钟,金珍标所在的主攻3连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不少战友牺牲在了金珍标面前。

而且这个时候战斗才真正进入残酷的阶段,敌军很快就用照明弹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昼。 随后敌军的支援部队展开了疯狂的反扑,暗堡里的残敌也对我军发起了袭击。

金珍标的机枪是阻挡敌人冲锋的主要火力,他朝着冲上来的敌军猛烈射击,敌军一片片倒在他的枪口下,他这处火力点也成了敌军火力攻击的焦点。

密集射向他的弹雨,让金珍标手脚先后中了三枪。但他没有停止战斗,经过多次的战斗,老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早已在他心里生根。

金珍标顽强地爬向一个小山岗,用机枪向敌军猛扫。

金珍标的行动引来更多的敌军向他发起攻击,金珍标却毫不畏惧,就靠手中一挺机枪与敌军疯狂对射,又打得敌军横尸一片。

久攻不下的敌军用上了燃烧弹,阵地顿时化为一片火海,金珍标的衣裤都被烧着了,但他仍然没有丢下下武器,而是抱着他的机枪翻滚进一道壕沟,随之昏了过去。

不久,我军打退了敌人反扑,占领了老秃山全部阵地。在清理战场时,战友们发现了还昏迷不醒的金珍标,把他送到了后方医院。

这场战斗中,金珍标消灭了165个敌人,他的英勇得到了部队和朝鲜方面的表彰, 金珍标先后被47军和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等功臣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金日成亲自向他颁发了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人民日报》登载了他的事迹,解放军总政治部编辑出版的《红旗飘飘》也对他做了报道,金珍标的名字由此传遍了大江南北。

从此,金珍标从一个被改造的“土匪”,成了一名受人敬仰的志愿军英雄。 他的那挺机枪后来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贺龙司令员到朝鲜慰问时,听了“老秃山战斗”的汇报,也深受感动,接见了金珍标等“老秃山战斗”中的英雄。

1954年,金珍标随军回国,由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肖华,给金珍标等一批志愿军功臣戴上大红花,向功臣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时的金珍标由衷地感到自豪和和光荣 ,他在远离家乡的异国土地上,找到了他的人生价值,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奉献,让他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金珍标觉得自己的想法越来越接近自己心中向往的党员。

1954年11月 ,完成巡回报告后,金珍标回到连队,被提升为副班长。

除了职务提拔之外,更令金珍标高兴的是,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后,他终于得到组织批准,光荣入党。

到1957年金珍标回乡探亲的时候,凭着卓越的战功和过硬的军事技术,他已经被提拔为连级干部(军衔为少尉) ,成了桂林步校的一名教官。

离家多年,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金珍标的母亲已经去世,他以前的恋人也嫁做了他人妇。于是,金珍标便在家人的安排下,和一个农村姑娘结了婚。

在家期间,因为他战斗英雄的身份,金珍标受到乡亲们的信赖,分公粮的时候,他还被乡亲请去做过次公证。

金珍标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两件看起来很平常的事,会给他带来近乎毁灭的灾难。

回乡探亲完毕后,金珍标前脚刚回家,后脚桂林步校就接到了他家乡寄来的检举信。

信里说做过土匪的他仍然匪性不改,回乡期间在荒山僻野非礼年轻妇女,还聚众攻抢公社粮仓。

就这样,组织对他做出了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取消城镇户籍的处理,把金珍标和他的妻子送到农场监督劳动。

金珍标蒙受这样的不白之冤,当然要申诉,他不明白他洒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鲜血,为什么还不能洗刷掉他3天被迫为匪的经历。

他既然已经是一名党员,就说明他已经受过了组织考察、认定,怎么能抱着对他做过三天土匪的成见,就相信那些诬告之词呢?

在金珍标看来,开除他的党籍,就是认为他已经背离了自己的入党誓言和信念, 但金珍标的信念没有动摇,他对这个裁决完全不能接受。

接到金珍标的申诉,组织也派人到他家乡进行过调查,但写检举信的人背后有人指使,暗中嫉妒他的人提前做了安排,蒙蔽了组织派去调查的人。

组织最终的结论是证据确凿、检举属实。 根据这个结论,1962年金珍标被精简回乡,做回了一个农民。

金珍标本来就是农民,而且战争的严酷岁月他都经受过,再回到农民的生活对他算不了什么。

但金珍标用鲜血找到的价值感被摧毁,他的人品也不再被认可, 在人们眼里他成了一个胡作非为的、匪性难改的人,这些转变却让他感到很痛苦。

精神上再痛苦,金珍标也不能放弃对家庭的责任。结婚后他的孩子接连出生,家里还有日渐衰老的父亲,他必须要撑起这个家。

为了贴补家用,金珍标捡起原来的手艺,利用农闲时间做些木碗、木瓢卖点钱来贴补家用。

即便是这样,他也难以支撑这个10口之家 ,最终他把6个孩子中最小的儿子过继给了人家。

可是这样的生活也没能维持多久。

1966年的时候,金珍标的事不可逃避地又被翻了出来,这次把他被迫当过三天土匪的经历也被当成重罪,革委会数罪并罚,判了他死刑。

更让金珍标想不到的是,曾经检举他的人,也和他一起被判了死刑,泥沙俱下的洪流即将把他卷入深渊。

幸运的是,在执行枪决前,有领导没有忘记他曾经是战斗英雄,一句话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金珍标大难不死,却犹有后怕,更加谨言慎行。

战场上枪林弹雨他不怕,但这种被人指指点点的生活他无法面对。

金珍标不想再被乡亲们指指点点,也不想因为自己让妻子和孩子遭遇他人白眼,于是他逃进深山搭窝棚、住岩洞,过起了独居生活。

在深山里的金珍标,为换生活用品,有时他会挖些瓢瓜悄悄拿到山下去卖,结果好几次被人发现并告发,他又被抓出来。

躲不过的祸没完没了,让金珍标身心俱疲。

金珍标在深山时,也时常有民兵来看管。他还被一个民兵用斧头砍伤过后背,在医院躺了整整八个月才勉强恢复。

战场上的伤是光荣,这样的伤却只能是伤心。

在战场上,金珍标可以战斗,在这种环境中,他却只能忍受。

他在深山一躲就躲了八年,直到改革开放后,金珍标的厄运才总算走到了尽头。

1979年,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之下, 虽然金珍标的党籍、公职仍然没有恢复,但他二级伤残军人证重新被认可,有了相应的生活补助,医疗费也能够全部报销。

这时候,有人鼓动金珍标要求赔偿,他却对重新得到的物质待遇感到满足。

金珍标一想起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虽然经历了多年的磨难,但他还有再得到幸福生活的机会,但那些战友却为后人的幸福付出了生命。

那些牺牲的战友中还有他的乡亲。 老秃山上,端起爆破筒扑进敌军中,与敌军同归于尽的宋德清,就是他张家界的老乡。 这件事,更让金珍标不想去争更多的物质待遇。

而且,金珍标一直想争取的是恢复他的党籍,这代表组织对他的重新认可,代表他有继续追求信念的资格。 但出于种种原因,他的这个愿望一时无法实现。

恢复不了党籍,金珍标仍然按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为集体做贡献。

有一次,公社的水库闸门被被杂物堵塞,倘若闸门无法关闭,激流倾泻,公社的大片农田很快就要被毁坏,后果不堪设想。

公社用300元的奖励,招募人下水关掉闸门,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公社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但面对凶猛的水势,那些水性很好的年轻人,都不敢拿命去挣这笔大钱。

只有金珍标不要钱也敢,他跳进水里多次潜入激流,终于把杂物清理干净关上了水闸。 完成任务后,金珍标拒绝了300元的奖励,说为乡亲做点事不需要钱。

回到集体中,金珍标追求的就是这种价值感。

还有一次,公社兴修水利搞爆破,却遇到哑炮。也是金珍标挡住其他人,不顾危险上前排除。 恢复不了党籍,并不能磨灭金珍标的公心。

除了帮公社做事不计回报,对 社会 上的公益,金珍标同样很积极。

只要金珍标受到邀请宣讲抗美援朝的故事,他都从不推辞,他觉得用他和战友们,特别是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的经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义不容辞。

金珍标的公益行为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后来他被选为了张家界武陵源区政协委员。

当了政协委员后,金珍标更加积极地为群众排忧解难,遇到危害群众的歪风邪气,他也敢于为群众出头。

有群众去邮局汇款,被扣掉一笔钱强制购买报刊杂志。这事让金珍标知道后,他马上联络另几名政协委员一起进行调查。

调查属实后,他们拟就一份要求邮局整改的提案递交上去,让被强制销售的群众拿到了退款,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处理。

可以说,金珍标想要恢复党籍,无关乎其他,纯粹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党员是他在战场上的力量,党员是他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取得的光荣,他觉得这是他这辈子获得的最大价值。

不能再成为一名党员,始终是他挥之不去的遗憾。

他曾经专门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看过自己的那把机枪,再见到那把伴随他铁血岁月的机枪,失去党籍的锥心之痛,让金珍标五味杂陈、万分感慨。

随着时间推移,金珍标也想通了,既然自己不能恢复党籍,那就争取能够再次入党。

他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自觉余生不多,重新成为一名党员的心愿更加急迫,可是递交了几次入党申请书,他的愿望都没有达成。

到2019年,金珍标已经89岁高龄,有学者因撰写文章找到金珍标了解他的故事,对卧病不起的金珍标做了半年的采访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

这年的八一建军节,当地媒体专程对金珍标进行了采访,把他的心愿写成内参报给了市上的领导,引起了领导的重视。

在经过情况核实,并听取各方面意见后,组织上认为金珍标符合党员条件,可以发展入党。 于是,这位1954年的老党员,在申请书由村党支部全票通过后,又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9月7日,在病床上已经一个月不能进食的金珍标,再次迎来了他的入党仪式。 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的金珍标,入党誓词却念得洪亮、有力。

金珍标盼了整整61年,终于又能重归党组织,他生命剩余的能量都在此刻沸腾起来。

从恢复二级残废军人的身份后,金珍标就一直感恩政府对他的照顾。

金珍标的房子,是政府出钱为他修的,现在每年一万多的补助也让他老有所养,医疗费他可以全部报销,使他不用为看病发愁,这些都让金珍标觉得十分知足。

如今,他一生的精神追求,在即将走到生命终点时候得以实现,他的内心怎么能不激动。

他一生经历的血与火、光荣与冤屈,都在这一刻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金珍标老人的一生充满传奇,从被当做令人憎恶的土匪,到成为举国瞩目的英雄,再跌入饱受歧视的尘埃,最终回归到平凡的百姓生活。

这样的经历让他对生活抱着一种豁达的态度,对检举他的人他早已恨不起来,只当成是人生路上绕不开的一段坎坷。

金珍标总说,自己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没有牺牲在枪林弹雨、狂轰滥炸中,还令他成为了大英雄。

历经磨难和波折,总算等来了有保障的后半生。这些“后福”,都让见证的无数死亡的金珍标,一直保持着知足常乐的心态。

金珍标老人去世前,在他家乡的桃花溪边,总能见到他闲情垂钓的身影。

英雄终将归于平凡,金珍标并不想追求受人瞩目,他不能放弃的只是精神上的归宿。

当人认定一个精神上的归宿后,一旦失去,就会有失去生命支撑的感觉。 可以说,金珍标在61年的时间里都在找回自己生命的支撑,找回了这个支撑,他才能这样安详离去。

向金珍标老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