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领袖人物] 小学语文教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0
  语文教材是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都会直接在教材中得到一定的反映。小学语文教材是针对小学生这特殊的群体而进行文化传播的工具。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的形式表现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就小学语文教材中领袖人物选择的问题谈些看法。
  
  一、200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领袖人物选文的数据统计
  
  表1具体罗列了小学语文教材十二册中所选择的与领袖人物相关的篇目,数据表明:第一,选择了11篇与领袖人物相关的篇目,占总篇目的3.1%。第二,选择的领袖人物主要集中在:邓小平、毛泽东、周恩来和列宁。其中,邓小平占2篇,毛泽东占4篇,周恩来占3篇,列宁占2篇。第三,在国别上,除了苏联的列宁之外,其余都是中国的领袖人物。第四,与领袖人物发生关系的人物有小孩,也有成人,有普通老百姓,也有特殊人物: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虽然只有11篇文章,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相关人物选择的多样化。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于领袖人物选择的一些特点和不足
  
  第一,中国的人物占了极大的分量。这个数据不仅在领袖人物的选择上体现,而且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是如此。2004年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除了保留本国的文化内容,也开始加大吸收外来文化的力度,加强国际文化的交流。对于中外文化的问题,无论是选文的国别上,还是选文的内容上都趋向多元化。其中有俄罗斯(包括苏联)、荷兰、瑞士、意大利、德国、法国、朝鲜、加拿大、泰国、拉丁美洲、丹麦、英国、美国、古希腊等国家的。既有科学类、自然类、风物类、人格塑造类等类型,还有反映国外儿童生活的作品。这些选文有助于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学生也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外国文化。从对于领袖人物的选择上,我们看到适当地顾及了国外的领袖人物,选择了列宁作为代表人物。但是有点过于狭隘,现在的中国社会逐渐与世界接轨,小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英语,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对于西方文化也应该增强了解,小孩子需要一个比较全面的文化熏陶,而不能再过于单一。
  第二,教材在关注领袖人物的同时,也引入了少数民族文化。《难忘的泼水节》就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故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显得十分重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弥足珍贵,一旦消失,就再也不可能复制,就如同生物的多样性被毁灭一样。”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对于我国文化保持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教材中关注民族文化,可以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是以汉族文化为主,这不利于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004年人教版小学教材很明显可以感受到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十分有限,三百多篇课文中只有6篇与少数民族文化有关。领袖人物与傣族人民同欢乐的场面,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十分有效的模范效应。一方面能够接触到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信仰等,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融合各种文化。正如腾星教授所说的:“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教育,在担负人类共同文化成果传递功能的同时,不仅要担负传递本国主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而且同时也要担负起传递本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更加有必要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对民族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这一观念的树立显得更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不但应该适当地让民族融合体现在政治上,而且应该表现在文化中。
  第三,在领袖人物的选择上过于集中一些领导人物,比如毛泽东、周恩来、列宁出现的频率过高,一般都有3篇左右的文章表现同一个人物,这样的编排不能使学生全面地认识精英阶层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小学生一开始接触伟人形象,过于集中的表现,不利于学生的整体认识,同时对于领袖人物的认识也过于局限。另外,还要看到作为领袖人物也非十全十美,也存在人性的弱点。比如《青山处处埋忠骨》就体现了毛主席作为父亲和作为领袖的矛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人物。
  第四,在课文选取中,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特定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职业。比如,在《难忘的一天》中描写的为邓小平表演计算机操作的小朋友,虽然这个小朋友只有十岁,但是这样的机会很少。这让小朋友既羡慕,又觉得十分遥远。《毛主席在花山》《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两篇表现了毛泽东在战争年代的故事,但是就当下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这样的一种体验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第二学期就选择了《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样的篇目,是不太适合当时儿童成长的心理状况。我们在选择领袖人物的时候,还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大陆比较起来,香港教科书除了表现伟人、英雄人物的爱国精神以外,还从“平民角度”去审视、表现爱国精神,即描写普通人身上的爱国精神。从普通阶层的生活出发,学生读起来会倍感亲切。
  第五,领袖人物全部都是男性。这样的一种选择会让女学生产生一种误区。200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规定:“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内容。”我们必须充分关注这一性别文化的问题。美国的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性别公平化教材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有可能具有以下特点:(1)具备无社会性别偏见的人类社会知识;(2)具有更开放的思想及更准确的性别角色行为;(3)倾向于模仿教材中所表现的性别角色行为。正因为如此,语文课本作为儿童早期的基本读物,对我国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的教材编者必需不断努力以达到培养学生更加合理的性别观念。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于女性的定位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到当下社会女性和男性所处的真正的地位。领袖人物中似乎只有男性,不利于女学生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必须平衡男女性别问题。
  
  三、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领袖人物选文现状的成因分析
  
  第一,意识形态对语文教材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然语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流的意识形态,正如人教社21世纪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新教材顾问张传宗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是基本的思想教育工具。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重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教育、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现代化社会道德品质教育以及在读写听说中的思维训练等。”这种需要会导致选文一定的保守倾向,操作时也必须慎之又慎。语文教材为了照顾正统性和权威性,必然对学生自由性和多样性的接受特点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在领袖人物的选择上,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我们在编写教材内容时也应该多考虑与学生需求的平衡。
  第二,教材编写的传统影响着现在教材的编写。任何课程的制定,都决不可能凭空而来,另起炉灶,而且它的变化过程是很缓慢的。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的教材编制的经验,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价值。教材的编写也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我们现在使用的新教材仍延续文选型教材编写传统,多数教材按单元编排;重视选编名家名篇,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兼顾,思想内容和审美品位并重等。事实上,新世纪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正是建立在分析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体现了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所以教材的编写必然会受到原有教材编写传统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无法完全消除的。
  第三,传统的影响。虽然中国传统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但是其稳定的结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都是男人主宰社会,自然领袖人物中男性是绝对占优势,虽然有个别突出的女性形象,但是相对而言都十分的单薄。相信随着女性杰出人物日益增多,在教材中男性领袖人物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定会逐渐得到改变。
  在语文教材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分类还是具有一定局限,虽然我们直接列举了其中与领袖有关的篇目,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篇目中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领袖人物,有的侧重于其他的方面。这种分类和分析,只是给我们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提供一种参考,教材编写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断地研究改进才能不断进步。
  总之,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一个艰难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材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经得起时代的检验。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时,不仅能获得文化上的需要,也能对实际的日常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51401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