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何地传入中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1-12
甘薯传入我国的时间在十六世纪末,由菲律宾吕宋岛传人福建地区。

一、甘薯的由来和传入的背景
甘薯(POMOEA BATATAS)又叫番薯、红薯、红苕、山芋、地瓜、白薯等,属于旋花科甘薯属.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只有一个栽培种,喜湿怕冷,适宜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土壤松软干燥的环境中生长,原产地在美洲的热带地区,细胞遗学分析表明,它的野生祖先是白花野牵牛、海滨野牵牛和三裂叶野牵牛,今天在秘鲁和墨西哥仍可以找到。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最初在采掘地下根茎类食物时发现了野生甘薯的块根,然后通过根系不断再植,驯化为栽培作物。在秘鲁的古墓中曾发现了距今八千年前的人工栽培的甘薯块根,可见甘薯在美洲的种植已经有八千到一万年的历史了。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从古巴和多米尼加把甘薯带到了西班牙;这样甘薯才从美洲走向全世界、而甘薯来到亚洲则是通过十六世纪欧洲航海家抵达菲律宾后.在太平洋东西岸之间——从马尼拉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建立的‘大帆船贸易’。
麦哲伦一五二一年环球航行至菲律宾后,西班牙殖民者便开始建立菲墨航线,并依托此航线进行大帆船贸易。从一五六五年‘圣巴布罗号’从宿务出港,到一八一五年“麦哲伦号”从阿卡普尔科归航,大帆船贸易历时二百五十年.历时之长,航程之远为历史所罕见:因为菲律宾缺乏香料和黄金,本土物产不能满足殖民者的要求.所以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西班牙依托大帆船贸易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了一个宏大的贸易循环体系;先由中国商人把丝绸、瓷器、工艺品等由中国东南沿海运往马尼拉,然后由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运抵北美西岸的阿卡普尔科;归程时运载美洲盛产的白银回到马尼拉,西班牙商人冉用这些白银去购买中国商人运来的商品。这样马尼拉就成为了中墨贸易的中转站.中国和墨西哥各自的物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掀起了亚洲、美洲间文化交流的空前高潮被誉为大平洋丝绸之路’、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美洲的甘薯由大帆船贸易的航海家们带到了菲律宾群岛,并适应了当地气候广为种植,随后逐步传播到了马鲁古群岛、交趾等东南地区.并于十七世纪初传到了日本和附近诸岛。

二、甘薯的传入与传播
甘薯传入我国的时间在十六世纪末,也就是在甘薯来到东南亚后不久。关于传人途径学界至今观点不一,较为明确的说法主要有四:福建传人说、广东传人说、舟山传人说和云南传入说。
(一)福建传入说
此说是指由菲律宾吕宋岛传人福建地区。该说法的史料充分详实,很多地方志、名人笔记中部有记载、明问乔远曾著文《番薯颂》收录于他所著《闽书》的卷一五零《南产志上•番薯》,其中提到“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瘠上砂砾之地皆可以种.用以支岁,有益贫下。’清人周亮工《闽小记》的《番薯》卷中引用何乔远的《番薯颂》,提到甘薯作为备荒作物,易种高产,对贫苦百姓发挥了重大作用:粪治之则加大,天雨根益奋满,即大旱不粪治,亦不失径寸圈。泉人之斤不直一钱,二斤面可饱矣、于是耄耋童孺,行道乞之人,皆可以食饥既得充.多焉而不伤,下至鸡犬皆食之。”李调元的《南趣笔记》也记载到‘东粤多薯,其生山中。……其皮或红或白、大如儿臂而拳曲者,曰番薯,皆甜美,可以饭,客称薯饭,为谷米之佐。凡广芋十有四种,号大米,番薯亦然,番薯近自吕宋来,植最易,生叶可肥猪,根可酿酒,切为粒,蒸曝贮之,是曰薯粮。子瞻称海中人多寿百岁,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番薯味尤甘,惜子瞻未之见也、芋则苏尝过以作玉糁羹云。”吴联熏等著得《漳洲府志》卷三九中也说到甘薯最先由菲律宾来到漳洲:“甘薯,俗名番薯,种出吕宋.故以香名。……
漳人初得此种,私以为秘。后种类日盛。”在张煜南的《海南公余杂著》卷一《推广瀛寰志略•小吕宋之华人日增》中记载有;“番薯,屈大均谓来自吕宋。值最易生、叶可肥田、根可酿酒,兼可充粮食。近闻粤多旱田,冬季恐旱,多栽此物以其足资口食也”明人谈迁《枣林杂俎•荣植•甘薯》说道“朱薯产后自宋国,被野连山,不待种植,夷竟食之,万历中,闽人移蔓以归,种之,数日即荣。在来自诸多不同渠道的史料中竟然都有类似的确凿记载。故足以排除掉古人传抄的可能可见甘薯通过中菲交往以吕宋传人福建的事实是相当可靠的。
甘薯传人福建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万历年问苏步所作删《朱薯疏》,其中提到了一五八四年薯种从海上由泉州传到了晋江、该书云“甲申乙西间(万历十二至十三年,即一五八四~ 一五八五年),漳、潮之交.有岛曰南澳,温陵(泉州)洋泊通道之,携其种归晋江五都,乡日灵水,种之园斋……甲午己未间(万历二十二至二十三年),温陵饥,他谷皆贵,唯薯独沧,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但这个记录还较为粗略,首先,只提到甘薯传人福建,未说明来源地是吕宋,故尚不能为据,其次,仅是个人种植甘薯,并未在当地推广,故只能算是个人的试验性种植,而非真正的物种引进。
[菲律宾] 世界日报 2005年11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