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殊院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3
成都市文殊院位于成都市西北角,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院历史可追溯至隋朝,由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信相所建,故最初称为信相寺。五代时期,曾一度更名为妙圆塔院,宋代则恢复信相寺之名。明朝末年,信相寺不幸遭遇兵火,建筑尽毁,仅存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这片废墟,在古杉间结茅修行,因其德行和名声,被认为文殊菩萨化身,信相寺遂改称文殊院。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697-1706年),文殊院经过官绅军民的捐资重修,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其中82根石柱成为院中一景。
近代以来,文殊院香火旺盛,多位高僧在此开坛传戒,培养僧才。抗战时期,众多高僧如佛源、太虚、能海等相继来此讲经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修缮文殊院,使其成为成都市内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寺庙之一。目前,文殊院拥有僧人60余人,是四川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文殊院建筑古朴宏敞,飞檐翘角,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寺内中轴线上分布着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等五重殿宇,两庑配有钟鼓楼、禅堂、观堂、客堂、斋堂、戒堂、念佛堂及各职事寮房。五重大殿连同照壁,分布在长200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疏密得体,环境清静幽雅。
文殊院文物众多,供奉大小佛像300余尊,包括钢铁铸造、脱纱木雕、石刻泥塑等多种材质,年代跨度从梁代到清代,甚至包括缅甸玉佛。藏经楼收藏各种佛经上万册,其中包括康熙皇帝御赐的《药师》、《金刚经》等。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类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等佛教文物。
文殊院不仅是佛教文化的宝库,也是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