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到欺凌,我教育她要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错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是的,这种做法很明显是错的,不提倡不建议。

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被霸凌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如果孩子受到霸凌以后,没有比较好的过渡处理,很可能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很深的影响。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被霸凌,可能会摧毁他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甚至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就是PTSD。

关于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一个人的心本来完整的,但被一次遭遇砸成了碎片”。一个人如果内心世界坍塌了,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情绪和人际关系,比如经常失眠、易怒、敏感、退缩、悲伤、羞耻等等。而且被霸凌的画面会经常不受控制地在他的脑海中闪回,痛苦不堪。

所以, 当孩子不幸被暴力对待了,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马上给予孩子保护。

第一时间告诉孩子 “不是你的错,而且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会站在你这一边支持你”, 但是同时不要追问细节。如果孩子对于人际社交有一些抗拒,或者不愿意上学,我们尽量宽容对待,因为他可能正处在应激的状态当中。

总之, 原则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先安抚孩子,再处理问题。

如果父母一味的告诉孩子忍让,这是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我们不是说一定要去把对方揍一顿才行,而是说保持一种“不挑事也不怕事”的态度,这是我们给孩子传递的一个很重要的家庭教育观念。

所以如果说遇到几个人对孩子进行暴力, 告诉孩子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先保护自己,然后伺机反抗。 但是反抗要有技巧,比如找准里面比较弱的一个,进行猛烈攻击,关键的时候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因为群体暴力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停止,相反可能会更加剧烈。但是如果你反抗了,就可能会阻止暴力的发生,因为实施群体暴力的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他们其实也很害怕。

那如果孩子没有能力反抗,一定要放声大哭或者大叫。 千万不能不出声默默忍受,因为你的隐忍只会激发起施暴者更强的暴力。

如果孩子被长期霸凌,会因此而回避人群,把自己封闭起来,所以必要时,我们可以替孩子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危机干预,这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如果孩子是被群体暴力对待的话,家长也一定要报警。让对方的监护人和学校引起重视。

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转学,离开让孩子感受被伤害的环境,对孩子是保护,同时也可以避免二次的伤害。

——by 胡慎之

必须的耐心细致的了解,如果真正是孩子受到欺凌。教育孩子反思是一个严重错误,被欺凌者肯定会孤独无援。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应该寻求其它办法解决。

1.安慰孩子,告诉她要坚强。如果自己无错可直接还击,以牙还牙。并报告老师,并告诉家长直接去找老师当场处理。

2.如果学校不处理,可直接去约见欺凌者家长。先家长对家长协调处理,可以让家长私自回去教育自己孩子和平解决,今后不再发生。

3.如果以上办法都不通,家长可直接,找欺凌者私下谈话,警告她们,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应以学习为主,同学是将来的兄弟姐妹,要珍惜不要破坏。可适当使用震慑手段,让欺凌者知难而退。如果还没有效果,可通过上级教育部门解决,再不行直接转校,想这学校也不是什么好学校。

千万记住,你永远是孩子的靠山和依靠。如果孩子无错,必须给予鼓励和支持。

他其实只需要一个大大的拥抱,你却以法官的姿态在那里品头论足,你觉得你做得很对吗?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一个更小的孩子在水沟边上玩,然后我就把他给扯到了路上,结果他回家之后告诉他的大人说我打了他,然后他的大人就带着孩子到我家里来兴师问罪。我的父亲不问青红皂白把我臭骂一顿,还给人家赔礼道歉。

我从此不再信任我的父亲,我觉得跟他在一起没有安全感,他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在他眼里,道理比孩子还要重要。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活反了的人,他们的价值观是明显有问题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第1位的,什么是第2位的,而用自己的价值判断来看待这个世界,然后会让你过得很不舒服。请远离他们!

吃第三个包子与吃三个包子有一样的效果吗?

孩子受到欺凌,教育一定要分成几步走,那才是有效果的,而不是直接到教育让其反思。

首先,是接纳同理。任何人受到欺负都需要被接纳同理,而不是直接去否定他的做法、他的想法,这与否定他的存在有什么区别,一个人如果感受到自己连存在的价值都找不到,后果会如何。

为什么有些孩子容易早恋?因为受到欺凌之后,家长不能接纳,不能给予安慰,而恰好外面有同学、有朋友同情、理解、包容,甚至还会替他出头,那么孩子一对比自己的感受,他受伤之后还会选择回家吗?不会,只会把孩子推向家庭之外,危险的做法。

因此,第一步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在外面不管受多大的打击,受多大的风浪,家,永远是安全的港湾,永远是坚强的后盾。

接着,我们与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原因,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是行为问题,是品行问题,是语言的沟通问题,是情绪管理问题,是对一个事物的价值观冲突问题等等,一起去分析,一起去看待,家长分享自己的想法,孩子也说自己的想法,孩子不一定得完全听从家长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更清楚地看清问题。

也正是在前一项的基础上,这一步的分析才会坦然,才会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最后,还得有行动指南。并不是会分析就会有行动方案,不能告诉孩子这不能做,那不能做,最后孩子还是在不断地试错中,有些时候,太多的试错,将会使得孩子越来越不自信,挫折感越来越强,甚至都会对人际交往产生恐惧感。

此时,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做法,遇上欺凌了,可以怎么办,第一原则是什么?是安全;第二原则是什么?是求助。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激发孩子锻炼身体的意愿,提升身体动能的素养。

总之,教育是一项艺术,有原则、有方法、也有技巧,但是,不要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去一味地谦让,学会自我保护才是王道!,

您好。不知道孩子几岁?受到怎样的欺凌?您有没有第一时间安慰孩子而后再教育孩子?但是, 无论是怎样的情况下,要求孩子反思的这种教育方式都是不正确的。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打了你,你已经很不舒服了,回家你妈妈对你说:“你班那么多孩子,他怎么不打别人,就打你,你好好想想你有什么问题吧!” 请问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如果孩子年龄尚小,还没有发展出自我,这个阶段的孩子本身就使用指向自己的归因方式来思考问题。比如,爸爸妈妈吵架,孩子就会觉得是自己不好,是自己让爸爸妈妈吵架的。那么受到了欺凌,孩子也很容易归因在自己身上。当然,这种思维方式还没有定式,孩子的内在系统思维系统也是在建立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教育孩子反思”的做法等于是从外在系统加了力,让孩子更加归因于己,无异于二次伤害,冰上加霜,这对孩子的身心 健康 是非常不利的。

事实上,我们做危机干预,做鼓励咨询,对当事人的首要的做法,都是要告知他:“ 事情发生了,这并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做到了你在那个场合下所能做到的最好。 ” 而不是告诉他“你错了,你想想你怎么错了”。

好的做法是:

1.安慰孩子

告诉孩子,“你很难过,妈妈也很难过,很心疼,但这并不是你的错,我们一起来面对。”

2.疏导孩子负面情绪

让孩子倾诉,诉说事情经过,讲讲他的感受,家长倾听,帮孩子不不良情绪排解出来

3.和孩子一起讨论

讨论如何面对这次事件,怎样处理?

也讨论以后我们如何避免此类时间的发生。

总之, 孩子要能得到和感受到家长全身心的爱和支持、包容、关怀。这是帮助孩子勇敢面对的支持系统 。

同时也 学会处理此类 社会 问题的技巧,“不惹事,但绝不怕事”的处事原则 。

在 同理心,共情,陪伴,疏导、心理系统重建等几个方面之后,如果还有需要,可以找专业咨询师进一步解决心理问题,不要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和伤害。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孩子受到欺凌,题主教育她要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错了吗?

今天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杨杨爸肯定的告诉你:你错了。

1、学校就是一个小 社会 ,帮孩子一把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想起我小时候总挨欺负的情况,有时候还要靠姐姐帮我。

因为在三年级时腿摔坏过,有两年没长个,从四年级直到小学毕业,时而受同村的同学欺负,因为他比我大两岁,长得也壮,我打不过他。

记得很清楚一次,他打完我,我哭着回到村里,去他家找他爸妈,但没找着,然后去找老师,老师也不在家,只有他媳妇儿在家。

没办法,回到学校,只能干挨着。那会我就很恨,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没过多长时间,老师来到班里,又指我骂,还说我去他家找他,而没问我为什么去找他,也没批评打我的同学,这事就了了。事后我也没告诉我爸妈。

上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我从没打过架,碰到不公平的事,对方人高马大,我长得比较小,总是笑的忍了,因为怕打不过人家吃亏。

你知道吗,我现在碰到欺负人的人,或者我平时开车,碰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总有一种冲动,下去打架,但内心又有一种怕打不过吃亏的想法,也就是说没有自信。

碰到这种情况,我总会对坐在旁边的媳妇儿说:“我一定去学拳击,或者学点武术,碰到欺负人的,或者夹塞的,下去揍他。”

这种心理,我很肯定的说,是小时候留下的。所以,你的孩子在学校受到欺凌(都已经是欺凌的程度了),你还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反思,你错了。你应该教会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2、你错哪了?

(1)没有帮孩子建立自信

孩子在学校受到欺凌,你要问清楚原因,最考虑一下步措施。

如果孩子错了,那绝不是她受欺凌,而是她欺凌别人;如果孩子没错,你就要为孩子做心理梳导,然后引导孩子怎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勇敢的自己解决,让孩子对校园欺凌,勇敢说不。

如果碰出问题,或有肢体冲突,你更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自己解决了,她的自信心就增强了,解决不了,你就要出头帮她解决,孩子在过程也学到了处理方法,
(2)不该先让孩子自我反省

孩子本身没错,你让她反省自己干嘛,难道做正确的事情,还要反省吗?

如果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会变得懦弱,在正确和正义面前,不敢说出来,只能闷在心里。在自己受到委屈,或受到欺凌时,不敢反抗。

这对孩子性格成长是极大的败笔。

3、你应该怎么做?

前面的回答过程,已经说明了,在孩子受到欺凌时,家长要怎么做,这里再啰嗦一下。

(1)听听孩子怎么说

事情总有原因始末,先听听孩子怎么样,孩子想怎么做。

(2)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让孩子自己解决

如果孩子解决不了,你要做孩子强大的后援力量,帮她解决被欺凌的问题。欺凌不是小事,长期得不到解决,孩子会留下心理阴影,不敢面对挫折,害怕挑战。

(3)正确梳理和引导孩子心理

当事情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家长不要冲动,而是听孩子说清问题,在孩子分析、提出解决建议,最后解决问题。

这样做,即让孩子内心变得强大,又能让孩子勇于面对挫折、困难与挑战,而家长给孩子的,是强大的安全。

以上是杨杨爸真实的故事与想法,希望能提醒题主,重视孩子被欺凌的事实,教会孩子勇敢面对,而不是自我反省。

END:杨杨爸亲子驿站,专注亲子教育与儿童心身 健康 发展。

孩子被欺凌时,父母就是孩子的保护伞,是孩子情绪宣泄的垃圾桶,为啥?

首先,孩子在外可能表现比较软弱时受欺负,这时父母要给孩子以保护,主要是孩子回家时,不管孩子表现什么神情,都不能责骂,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问孩子,具体情况怎么样?让孩子说说,然后跟孩子分析其中的问题,让孩子领悟其中的对错。孩子的问题会慢慢地得到解决。

我八九岁时候,经常和二哥吵架,每次都是二哥引起,当我向父母告状时,每次都被父母责骂,所以觉得自己很委屈:父母一定不爱我,孤独无助,很受伤。好在那时的我没心没肺,不计较,一直活得好好的。

其次,父母要教会孩子应对受欺凌时的方法:在校内应该找老师解决;在校外应该找警察或旁边的大人帮助。遇到危险时,学会自我正当防卫等等。

第三,才是学会反思:反思自己的语言、行为等,是不是在无意中对别人造成了伤害。以后要注意自己哪方面的语言行为,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第四,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学会习惯说“谢谢”,尤其是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

总之,如果不想受欺凌,自己先学会强大内心,学会待人接物。

这个教育方法还是不很妥当的,孩子受到欺凌,受害方就是孩子,父母再不理解,不替孩子排忧解难反而怪罪孩子,确实难以让孩子接受!

孩子一般是不愿意把这样不堪的事告诉父母的,只是实在没办法才会找父母求助。遇到这样的事首先要问清缘由,了解孩子受到了哪些伤害,想想父母如何帮孩子解决。如果确实是自己孩子的错,才能晓之于理,动之以情的指出她的错误,不然孩子一时接受不了,感觉没有了依靠,万一有个不测得不偿失。

现在校园欺凌事件屡见不鲜,孩子能把自己受伤害的事告诉父母,说明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如果真到了打掉牙往肚里咽,天大的事自己扛的时候,相信也是做父母的不想看到的。

请认真对待这件事,如果孩子真的受到了伤害,该告诉老师就要找老师,该报警就要选择报警,决不能让欺凌继续下去!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空间才是最重要的。

堵住了他对你倾诉的出口。有时候你要看看他正在经历什么,有些事不是一个孩子能承受和处理的。

如果他想向你寻求帮助,跟你说了后,你不但不帮他想办法,还责备他做人有问题,看看自身的问题。他自己解决不了。求助你,你责备他。他就再没有出口了。想办法好好了解一下吧。

多大的孩子呢?反思自己?

有个女孩,小的时候,受哥哥欺负了就找妈妈告状。告多了妈妈烦了。在学校受欺负找老师告状,告多了老师烦了。

小女孩只能自我保护。受到小的欺负就自己忍受。十岁前,受欺负还会哭。十岁后受欺负都不哭了。心冷了。好在自己还不太傻,居然考上了大学。大学里大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也就没人欺负她。毕业后,晋级的过程中,因为利益,受欺负是常事。大概因为太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太专注于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屑于斤斤计较与同事的利益之争。最后退休总结,年青时领导总是讲你还年轻,机会让给老人吧。可等自己老了,没人想着让给自己。即使年青材料不如自己,也没人想着把她当老年人谦让谦让!

但有时想,老天还是公平的,虽然晋级方面明显吃亏,但因为对专业的深入研究,对孩子的悉心培养,其他方面所得也是别人无法剥夺的!

剥夺别人该得的,也需要额外付出,比如要输送利益,如何输送?输送多少?要动脑子,这方面脑子用多了,正事的脑子用的就少,就会无形中有损失!

一个人一辈子,是成功是失败,影响因素很多,顾此失彼,难有十全十美!

孩子受到欺凌,既然告诉你,作为家长,应该详细了解情况,不应该自以为是的去让孩子反思自己的问题。孩子,自己完全没有问题,也是可能被欺凌的!孩子不是大人,不能依靠自己去解决。如果她感到父母完全不能帮助她,她自己又没有办法,是有可能走极端的!如果她始终都不得不让,也就养成了凡事都让的性格,一辈子也是很吃亏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