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单词之我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我是学计算机的,我们学科对英语要求一直比较魔幻,举个例子吧,我的一些同学能够解全英文的算法题,却考不过四六级,能够过面试的英语问答,但一直没搞懂啥是英语语法。我的水平算不上“英语好”,因为说实话我一直没咋认真学习英语,基础可能千疮百孔,但我呢,高考英语成绩是130分(大概是这个数,记不太清),四六级都是一次过(CET4:553;CET6:440没刷),基本属于裸考,如果非要说我复习,那基本也就是穿条秋裤的水平,我记得我每次考四六级的时候,都是期末考试扎堆的时刻,所以拉胯在所难免,这个成绩可能比不上知乎人均985,但在生活中,也不乏有人夸我英语不错(真没觉得自己英文水平太高,可能周围的大家只是考试运气比较差)。

既然我英语算不上好,那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关于英语的系列呢?是我有点精神分裂吗?好像有点……咳咳,先不说这个。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生,天资算不上聪颖,甚至有点笨,可能只是运气比大家好一点,侥幸能够取得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如果说有什么值得向大家介绍的地方,我觉得大概是我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所以,如果你像我一样普通,而你暂时又想通过这些基础的英语考试,那么,听一听我的想法吧,结果可能会因人而异,我并不能像你保证什么,但是,我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我相信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一定能比我做的更好。

本文脉络如下:

相信许多“自称”英语特差的大佬(往往理科特别牛),经常说的话就是:“我单词根本背不过,一看就头疼”。别害怕,我没在你周围装监控……这并不是个例,从我的同学、哥们到我在读中小学的弟弟妹妹,但凡谈到英语学不好,都会开始埋怨单词没背过(单词:怎么又是我背锅?)。其实这个逻辑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你想一下,如果你不认字,是不是生活很受影响,想想我们小学的时候一天学那几个生字,是不是也难到头皮发麻?英语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认识单词,就是我们常说的“睁眼瞎”。 那么你肯定会说:“ 你吼辣么大声干嘛,你去找物管啊 ”(抖机灵) 那么你肯定会说:“那背不过我有什么办法嘛,方法我也看了,课我也听了,可是这知识,它就是不进脑子啊!QwQ”

其实大可不必着急,我们先了解一下自己所处的水平。

我国考生参加的英语考试有很多,我们挑出几个来说一下它们需求的词汇量分别是多少:

(以下某些数据不一定准确,某些是我考的时候老师是这么要求的)

以上列表中,中考你可以认为是青铜段位,高考和四级差不多是白银和黄金段位,六级就是黄金高分局和白金低分局的位置,再网上就是钻石、王者什么的高端神仙打架了,我等凡人还需再修炼一波。

(如果你现在已经高分通过CET6的话,那可能我的学习方法对你没什么大的帮助,您当个段子看吧,有啥不足之处,您可以联系我,我们一起交流,也希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所以,了解自己在哪个段位,再下手提升,就不是那么迷茫了。因为大家肯定都是从青铜走过来的,所以我大体说一下这一路走来我的一些思路。

首先,我想介绍一个东西——学习曲线(不是机器学习的学习曲线),如图:

(图是我自己画的,有点粗糙……)

图中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在学习一门学科的时候,开始的进步是很明显的,可能用比较短的时间就能掌握这门学科70%的内容,但之后如果继续研究,增长1%都非常的难,甚至这1%都能造就什么重大突破。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单词量越低,越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不仅仅是英语如此,任何一门课都是如此。设想一下,如果你的英语试卷满分是150分,现在你只可以拿30分,这说明你有120分还没拿到,这120分中,有至少70分,是你可以通过学习,轻易拿到的,原来, 你的提升空间有这么大!

你现在 已经了解到自己的段位 了,并且也明白了,自己还有多大的提升空间,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做点什么开始我们的“上分”之路呢?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我们现在已经对自己的水平有了明确的认知,并且准备好踏上新的学习旅途,此时,还要问自己最后一个问题,我学习英语单词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学多久?

就我个人而言,高中之前,我的英语学习目标,主要是应试,在上了大学之后,有几位英语老师对我的学习观影响比较大,他们与我之前的老师观念有所不同,他们认为,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不能只以考试来驱动,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来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人的自我提升,这种观念与弗朗西斯·培根所说的“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无比契合,回归我们学习的本原,不正是为了提高我们自己吗?

所以,如果你时间充足,我强烈建议你树立长期的学习目标,不要把考试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而是把提升自己的能力作为学习目的,这样,学习模式会很灵活。也要重视考试。相比于提升自己这个目标,考试来的更实在,这个目标的驱动力也更加有力,但如果只关注考试,就会造成学习思维固化,除了考试题,其他的什么都不会,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我认为,学习英语,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期的、一步到位的突击。我非常认可我老师所说的,要把语言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这才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意义。

前几天用软件测试,词汇量大概在6000左右吧,也不一定准,反正现在看老师给的托福的资料,全英文版的,没有生词,读起来生涩的原因是因为不太熟悉英语组织语言的逻辑。

网上的方法有很多,有些方法不咋靠谱,其中典型代表是所谓的“谐音记忆法”,这个方法我建议不要用了,真的是太扯淡了!如果拿这个记单词,那你讲话的时候是想的意思呢,还是想的谐音梗呢,一个两个的还行,但用多了,真的不好。还有许多方法跟这个一样,也不咋靠谱。不靠谱的原因在于,没有从语言本身的逻辑出发,把某种巧合作为普遍规律,显然是不科学的。

以下我介绍三个方法,个人觉得比较管用,各位可以借鉴一下。

我们学习单词,最直观的是了解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然后在我们的语言逻辑中将它替换表达,就变成了我们想要说的话,倘若我们学习了一个单词,并按照某种规律将它衍生发散,就会得到一系列的单词,那是不是我们背一个单词,相当于背了一串单词,这样来看,效率高了许多。

这样的例子很多,最简单的比如:interest、interesting和interested,一个动词衍生出形容词。再复杂一点的有excite、excited、exciting、excitement,会衍生出名次。诸如此类。

此处我建议各位单独找一点材料,学习一下“词根”、“词缀”和“构词法”相关的概念。如果你能够学会,相信你也能够明白,我为什么提这个方法。

我们拿到一个生词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查一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此时,你是查英汉词典,还是查英英词典呢?我的建议是——英英词典。我在运用这个方法的过程中,总结的原因有三:

这个方法是在我大一时,我的英语老师Cindy Liu教给我的,我认为这个方法非常棒,兼顾考试和能力的提升。而且这种思维逻辑,我认为也是我们学习中应该注重的,非常感谢Cindy老师教会我如此高明的学习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记忆能力把握并不准确。高中时候,我可以一天背200个单词,并且复习起来压力也不是很大,但是在复习考研的时候,却发现一天背40个生词都非常的难,后来想了一下,正是由前文提到的学习曲线所制约的,高中时英语较差,词汇量小,背的词都是简单词,很容易就记住了,但是复习考研或者六级的时候,单词的难度加大了,生僻词相比于简单词,就没有那么好记忆了。

有段时间我非常苦恼,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背的单词遗忘的少一点,这个时候,我觉得我的注意力可能不够集中,所以想到了我们一直以来的“笨办法”——背不过就抄!开始的时候,是抄到自己背过为止,但发现,这样并不会加深我对这个单词的理解,于是我开始寻求改变。

我发现这样一种模式比较适合我:第一天看到生词之后,我会把它抄下来(笔记本在这个时候就有用啦!),观察一下这个词的词根、词缀、词性等特征,然后再仔细看一下它的 中英文解释和例句 ,这个时候,你应该在这个单词身上花费了2分钟左右的时间,其实,你已经认识它了;第二天,拿出先拿出前一天记下来的生词复习一遍,这个时候,可以采用看英语写汉语,然后在你写的过程中,你的脑中会复现这个单词的英文解释,这样的复习效果,我认为非常棒。

当你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要及时的把自己之前记下来的生词,回过头来再看一遍,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我便不再赘述了,防止遗忘,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英语的一大门槛“背单词”,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只要你有耐心,在学习中探索自己的独门技巧,你的进步会非常的明显,而且你也一定会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方法。当然,每个人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我只是觉得,许多朋友一直以来对英语这门学科有些误解。我们学习,是为了提升我们的内在,提升我们的修养,让我们能够胜任某项工作,让我们有更好的发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对学习抱有厌恶感是万万不可取的

感谢我的老师们,特别是Cindy Liu老师,在我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我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