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指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核心素养下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指导

                      曹公奇

      实用类文本是一种偏向于实际工作所需要用到的文章,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中,具有简洁、易懂、时代鲜明、实用性强等特点。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是每套中考语文试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或说明文阅读,或议论文阅读。在各地中考改革的大势下,在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的背景下,命题方向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现在的素养立意。以素养立意命题,就中考语文试卷而言,就是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要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作为考查的核心与重点。

      在以素养立意、着重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中考实用文阅读怎样备考呢?

      一、说明文阅读的备考

      实用类文本一般指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文体,在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主要指的是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说明文文本内容多是介绍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的,也就是科普文。

      说明文阅读,重点考查文本的内容理解、信息提取、顺序梳理、手法辨析、语言品析等,而这些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内容理解、信息提取、顺序梳理、手法辨析,首先要通过对文本的语言材料进行阅读、提取、理解、分析等,才能有效作答,所以,语言能力是基础,是一切考查内容的根本。而对文本的语言品析,更是直接地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这些考查中,特别是顺序梳理等,实际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至于审美和文化,在这一系列考查过程中,也会有所渗透。

        1. 理解内容。 对内容的理解、分析、推断与探究,是说明文考查的一个重点。各地试卷中“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之类的传统选择题,就是对选文内容或整体、或局部、或概念、或词句的理解与分析。这类题目,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实际考查的是对原文语言表达准确性的理解和分析,这就需要细读选文,特别是与选项有联系的地方,深入理解原文意思,仔细核查原文表达与选项表达的差异,进而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2019安徽卷第12题:“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机器的能力会超过人类吗?请说说理由。”2017陕西卷第11题:“国外的哪些做法,使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日正完善?请梳理概括。” 这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是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与探究,首先要对原文有准确理解,然后才能根据原文意思进行合理的推断与探究。因此,这类试题的备考,关键是细读,抓住选文的说明对象精准理解原意。

        2. 提取信息。 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整合,也是说明文常常考查的内容。如2019河北卷第13题:“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就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梳理和筛选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何尊,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2017上海卷第17题:“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也是如此。这类题目的备考,需要在阅读时,反复训练抓关键语句、概括段意的能力,要善于抓住文中那些总起、小结以及关键的句段,或提取要点,或概括归纳,从而对文本信息,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梳理和整合。

        3. 梳理顺序。 对写作思路和说明顺序的梳理,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这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尤为重要。2019山东潍坊卷第25题:“文章第④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019贵州安顺卷第23题:“通读全文,看看第②段与第③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两个题考查的都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而不是像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那么简单。首先,要明白逻辑顺序的基本知识,逻辑顺序指的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念到应用等一一说明事物或事理。其次,要读懂文本说明的内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多思考,多归纳。最后,再根据这几种逻辑顺序来确定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2018内蒙古包头卷第19题:“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也是考查说明文逻辑顺序的。

      4. 辨析方法。 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是说明文阅读考查常见的题型之一。如2019江苏盐城卷第16题:“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18年湖南衡阳卷第14题:“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这类题,首先是要对各种说明方法熟知,并且对它们的作用一一能够分辨清楚。然后结合选文中的具体内容,像这个题对用说明方法的句子画线了,有些没有画线,还需要自己去寻找,找见了具体语句,再结合上下文确定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它在这里的作用是为了说明什么。答题如此,备考也如此。

      5. 品析语言。 对词句运用、语言特点的品析与把握,也是说明文常考内容,更是核心素养的根本。如2019上海卷第15题:“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2018辽宁沈阳卷第21题:“分析选文第⑨段加点词语‘小新贵’的妙处,并概括出选文的语言特点。”都是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如果是分析一个词语,就要从它的意思、它的上下文说明内容来看,用这个词表示的修饰、限制等作用,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如果是总结个别段落或者全文的语言特点,也要从具体的用词、语句以及整体语言风格来总结其准确、严密、简洁、生动等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备考,要从具体的文本阅读中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总结。

      二、议论文阅读的备考

      在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只有一部分地方试卷有议论文阅读考查。因为,议论文阅读毕竟不是初中教学的重点,所以,考查也相对简单浅显。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对文本论点、论据、论证、结构等方面的考查。

      1. 概括观点。 阅读议论文, 首先要清楚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是什么。中考议论文阅读,常常首先就考论点。如2017云南曲靖卷第16题:“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019江西卷第17题:“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 ”这类题目,需要分别对待。有些文章,论点鲜明,从文中就可以找出,基本就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甚至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观点,还需要读者根据内容去概括归纳,这就要求读者根据全文或局部,抓住关键语句,抓住论述的中心问题,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归纳概括。

      2. 分析论据。 要证明论点,需要一定的论据才行,这也是阅读时需要明确的。如2018四川攀枝花卷第3题:“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四个事例。”2019深圳卷第12题:“请根据文章第⑤自然段的内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前者是找出、归纳论据,也就是把文中使用的论据找出来,并概括叙述,这基本考查的是否读懂文本的问题,只要认真细读,就能梳理清楚。后者是根据文本相关内容,补充一个论据,属于一种延伸。首先对文本论述的相关问题要明确,然后才能选择论据。选择补充的论据,必须是合适的,是能够证明题目要求的观点的。这就需要既要有一定的素材积累,又要把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搞清楚。

      3.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议论文文体知识的重点,常常考查。如2018新疆卷第22题:“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2017江苏常州第12题:“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这就要首先清楚常用的论证方法,如事实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并掌握不同论证方法的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针对文本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阐述。

      4. 思路结构。 作者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就形成了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这是逻辑思维形式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如2018山东济宁卷第(3)题:“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2017北京卷第18题:“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2019山东淄博卷第10题(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完成对本文论证思路的梳理。”这类题就是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试题,需要对局部或者全文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一一梳理清楚,是层进式、并列式,还是对照式、总分式等,要掌握每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根据论证思路和过程,辨析其论证结构形式,完成题目要求。

      5. 延伸论述。 在对选文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对论述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拓展。如2018江苏连云港卷第(3)题:“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美美与共”的内涵。”2019四川达州卷第24题:“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③段结尾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无辜者’的看法。”这就要首先把选文论述的问题理解深刻、透彻,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阐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要注意,开放是建立在选文论述基础之上的,不能抛开选文内容范围,无限制地开放。这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有效考查。

      议论文考查的范围、深度都有限,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注意抓住议论文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较为浅显的议论文就行。

      实用类文本涉及内容多,考查面广。复习备考时,在熟知文本相关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需要多读多练,通过认真的阅读、反复的训练,提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质量和水平。

  (刊登于2020中考《现代文高分阅读》,《学习方法报》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