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浮世绘,你可能需要点儿大局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中秋假期带娃去南京博物院看了一场关于日本浮世绘的展览,分享下逛展心得,供参考。

说到日本浮世绘,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幅“巨浪”。对,你想得没错,这么写,完全是因为我记不住名字,得去查一下——《神奈川冲浪里》。

这里提供一个挽尊的技巧,记不住日文名可以记英文名——The Great Wave——是不是简单多了?这个英文名不是我胡绉的,《培生艺术史》里面就这么写的。

那么,这次南京展览里有没有这幅画呢?

很遗憾,并没有! 但这次展览里有葛饰北斋其他三幅代表作品,单独占据一个小角落。具体是什么,就留待您现场揭晓吧。

以下是我觉得看展可能会产生的11个疑问。有了大局观,展览更好看。

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木刻版画”,类似于我们中国的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兴起于日本江户时代,诞生之初,并不能算得上是艺术,是一种平民艺术,地位也没那么高,价格也相对低廉。浮世绘的创作者,更偏向于“匠人”的概念。

02 “浮世”到底是个什么世?

其实我也不敢说真的理解是什么意思,试着根据资料概括如下。

“浮世”,是一种活在当下、及时享乐的态度。

活在当下,尽情享受月光、白雪、樱花和鲜活的枫叶。

纵情歌唱,畅饮清酒,忘却现实的困扰,摆脱眼前的烦忧,不再灰心沮丧,就像一只空心的南瓜,漂浮于涓涓溪流中,这就是所谓的浮世。 From  浅井了意《浮世物语》

“浮世”,是一个佛家用语。

意指日常生活,尤其是享乐世界里倏忽而飘渺的事物,诸如戏院、舞蹈、爱情、节日之类的。From 《培生艺术史》

江户(Edo),是东京(Tkoyo)的古称。江户时代,就是小时候历史课上学过的“德川幕府”时代(1603-1867),对应的是中国明末到清中期。

这个故事说起来就有点“买椟还珠”的味道了。

当时浮世绘传到欧洲,并不是单独作为商品出口的,而是被用作商品的包装纸,因为浮世绘的纸张非常柔软吸水,很适合用来包装东西。没想到被欧洲的艺术家发现,如获至宝。

我们现在有鸡娃焦虑,当时的欧洲艺术家正苦于“创作焦虑”——照相术的发明给他们原来的写实主义(模仿自然)思想带来了“灵魂冲击”——未来该向何处去?

欧洲艺术家就到处找灵感,一个源头就是非洲,比如马蒂斯、毕加索从非洲木雕中获得灵感;另一源头就是日本浮世绘,典型代表就是梵高,他临摹过葛饰北斋的5副作品,后期冲击性的色彩风格就是受到了浮世绘的影响。

根据潘公凯大师的说法,浮世绘采取的是勾勒,而西方讲究的是塑形。勾勒,就是先用笔勾出一个轮廓,然后用平涂的手法去涂色,是没有明暗对比的。而西方讲的塑形,是以面塑型,不强调轮廓感的,通过面和明暗来塑造形象。欧洲人看到浮世绘以后,大为惊叹,没想到,画还可以这样画,接着被大艺术家大量运用到作品里,就火了。

而中国的年画量少,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才买点回家贴贴,更不要说用年画来大量地包装商品了。

这个名单就如雷贯耳了。

梵高(著名浮世绘藏家,有人评价他是歌川广重的“脑残粉”)

莫奈

马奈

德加

高更

印象派受浮世绘的影响是举世公认的。有个说法是,没有浮世绘,就没有后面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在洪晃女士看来,著名品牌香奈儿也受到了浮世绘“勾勒”的影响。她分析,香奈儿女士是那个时期的人,比如香奈儿时装最有标志性夹克,永远有一圈勾勒的边。

我上网查了香奈儿女士的资料(1883年8月19日~1971年1月10日),在她成长的青少年期,浮世绘在欧洲已经是“大势”了,审美上受到启发的可能性确实很高。

日本动漫同样来源于浮世绘,最早的漫画是一张一张画出来的,为了提高效率,采取了浮世绘的办法,比如先做一个身体的模版,大批量印出来,然后再手工去画头部的变化。

一是浮世绘作品,是中国美术馆的馆藏,总共72幅。

二是南京博物院藏的日本文物,总共79件。

有画作,有日用器物、瓷器、人偶等一些工艺品,可以更立体感受到日本的“匠人精神”。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策展本身非常有“文人气质”,主题名字直接选自日本俳句。墙上还插了一根狗尾巴草,活用了千利休的茶道思想。

风重人娇春将归——美人画

宛然如一梦,彼此记心头——戏剧人物

满眼青山耳杜鹃——自然风光

从打卡的角度来说,名气最大的“浮世绘三杰”都有:葛饰北斋、喜多川歌磨和安藤广重。

个人最推荐展览尾声部分,背对镜头为佳,注视着墙上的图片,头顶上“群星闪耀”,有一种遇见历史的氛围感,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没想到浮世绘的作品居然这么小。

之前在网络中见到的作品以风景画为主,想当然以为很辽阔的尺寸,看到实物才知道是小小一张,一般就是30几厘米*20几厘米的大小。

没想到制作流程这么复杂。

简单来说就四步:绘草图-雕版-着色-拓印,但绘草图之后的每一个环节实操起来都很复杂。雕刻木板的数量由颜色数量来决定,需要对颜色的控制达到非常精妙的高度。

风景画中,有白雨夜雨,密密麻麻,雨线细如发丝。这么小一块木板,雕版师是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真是难以想象。着色、拓印的时候,每一根线条又是如何做到丝丝分明、毫无晕染、干净利落的呢?

只能用炉火纯青、臻于化境来形容了。

庸俗问题庸俗谈,这里不谈艺术。(杠就是你对。)

浮世绘分两种,一种叫“肉笔绘”,画师独立亲手画出来的;一种是群体作业,雕版印刷品。前一种自然是要更为珍贵一些。

从时间上来说,普遍认为江户时代的作品要比明治时代的艺术品位更高。如果想收藏,推荐首选江户。

意大利藏家阿德里亚·马达罗认为,艺术家的原始画作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就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刻板在初次印刷后就被破坏了。每一件作品都是唯一的,75%来自技术,25%来自“原型”。他认为,某些20世纪工匠创造的系列作品是有同等价值的,因为它们是根据严格的传统工序,完全用手工印刷工艺制作的。

这位意大利藏家不提倡以经济论价值,最终历经数年收藏了两套完整巨作,分别是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的,后来都捐给了湖北省博物馆。

最后说下参考数据,一条上拍卖过一些日本浮世绘作品,价格从人民币大几千到小几万不等,有人物画单幅8000元成交的,也有三联作24000元成交的。

其实看完这场展览之后,内心多少会觉得有点悲伤。

日本浮世绘之后走向了明治时代,我们之后走向了闭关锁国……

接下来的命运……

中年少女带孩子赚票子的心得分享,公Z号同名,欢迎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