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全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4-23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毛主席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从不搞特殊的宽阔胸怀,也是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毛岸英牺牲在了朝鲜,主席又何尝不想见儿子最后一面,可还是选择以大局为重。这期间,毛主席的内心经过了多漫长的煎熬啊,而主席只能在睡觉时默默流泪......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有出处的,它出自于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读前两句诗,我体会到那些征战异国牺牲的男儿,他们为国家奉献了精神和躯体。虽然葬在他乡,不能马革裹尸还乡,但他们的精神留了下来。读后面两句,我认为作者把为国家牺牲烈士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比成了落花化作泥土滋润新生的花朵。代表了精神永久不朽。
《己亥杂诗(之一)》是为评论古代马革裹尸这个典故而写。讲述了东汉名将马援打胜仗归来,他的朋友们说他以后可以享尽荣华富贵,而马援却说:“匈奴没有灭掉,就不能掉以轻心。好男儿不会纸醉金迷,在沙场上用马革裹尸归来才是真男儿!”
看,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有关的人物哪个不是性情豪迈、一腔热血?毛主席、龚自珍、马援都是如此,他们的热血豪情和一颗赤子之心铸就了中国的江山!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灵魂的表达;这,是信仰的体现;这,是男儿的无限豪情!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2种答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个是毛泽东写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6-2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源自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

马援

《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他年过花甲之际,仍向光武帝请求出征交趾,面对皇帝担其不能安享晚年之忧时,大义凛然地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意大丈夫战死沙场上,死得其所,不安老死于户牖之下。

不过要讲原诗,应该脱胎于清末徐锡麟,他所创作的七言绝句《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而非通常所说的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第4个回答  2020-03-20
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代

出处:《已亥杂诗之一》

释义:将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着明年的花。
第5个回答  2021-05-23
青山处处埋忠骨全诗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