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定律:母婴关系决定成长中的亲密关系,如何改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在我们童年,尤其是幼年时期,跟父母的相处关系中,摸索出了应对他们给的压力的方式。

比如说从小就被父母要求这样那样的人,就会尝试反抗,反抗经验成功的人就被认为创造力强或强势,反抗经验失败而躲起来不动的,则就容易被认为是懦弱或谨慎。

这只是一种生存之道。我们称之为性格。在某个领域里经受了某种同样的刺激强化后,我们就摸索出来了一条生存之道,让我们更好地活了下来。

比如,你跟家人喜欢对着干,你赢了,你就喜欢这种应对模式。你输了,选择妥协,似乎也能解决问题,就习惯妥协,总是不能解决,就变成了习得性无助。真正能受益的相处模式是合作,即独立又能得到帮助,快速适应新环境。

在生活中,情境和周围的人都会发生变化,但我们的潜意识会保留当时的应对模式。固有模式难以改变,这就有了本性难移的说法。

心理学里还有一个已经被无数次证明的定律: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在翻版早年母婴关系。也就是你对一个人的爱情,实际上是因为他承担了你早年母亲的功能。男人、女人找的,一定是早年的妈妈,当年妈妈没有给你的,他给你了,你就爱上他了。

问题是,遇上了不同的人,而你还是以固有的方式对待他,像对抗父母那样对抗伴侣,结局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当年我们怎么体验到“不被爱”的,我们就会从伴侣类似的行为中体验到同样的不被爱。

性格是一种压力下惯有的应对模式,既然能习得,就可更改。

改变的方式很简单,首先要觉察到自己的需要,然后意识到增加新体验的可能。注意,是增加而不是改变。只要修通他的经验就可以了。进行积极正向的经验训练,用新体验代替旧体验,人的潜意识就开始适应当下的环境,发展新的应对模式。

王阳明说,吾等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说到底,我们就是欲望太多,体验太少,应对的方式更少而已。

我不主张消灭欲望的隐士策略,现代 社会 ,让欲望与现实结合,放下对抗,增加合作,将产生超越想象的力量。不是挺好的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