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所以会说出“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的话语,都是为了自身安全着想。古庙由于年久失修,以及常年无人居住,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如果赶路人贸然住进古庙中,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
古时候交通没有现在发达,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旅馆方便人休息;因此许多赶路人因为错过了投宿时间,便只能在野外露宿。要知道在野外露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能够让自己睡得更舒适,古庙便成为了最佳的选择。但经年累月下来却发现古庙中夜宿非常危险,于是便有了这句警世名言。
为什么说夜宿古庙很危险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古庙因为常年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很多墙体、房梁被雨水侵蚀,已经破败不堪,随时都有倒塌、断裂的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是不很危险呢?如果大风刮来,房子很容易就塌了。
(2)没有人居住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为了蛇虫鼠蚁以及强盗的最佳生活、避难场所。这里往往聚集着很多有毒的昆虫,杀人越货的强盗;如果不幸遇上这二者任何一个,是不都会九死一生呢?
(3)受封建迷信思想,人们往往认为古庙中存在一些不好的东西,没有人入住的古庙更是增添了几分恐怖气息。我想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去住古庙的原因,毕竟住古庙也需要一定的胆量和勇气。
相比古庙的种种危险因素,荒坟的安全系数就会好太多。尽管同样存在着恐怖因素,但至少不会有坍塌的风险,而且一般人也没有胆量在晚上靠近坟堆;这便能够让自己安然的度过整个夜晚。同时如果发现有不利于自己的情形,还能够借助开阔的地形及时逃离。
没有人愿意去的古庙,一般都是慌乱破败不堪的庙宇。堆满灰尘的佛像,吱呀作响的门框,随风呼啸的布幡,一般人白天进去了也可能被吓得脸色煞青,更何况在夜里呢。古时候科技并不发达,古人要想见到外面的世界只能自己出门远行。除了进京赶考的书生,常年押解货物的车行,流落在外的异乡人也是夜宿古庙的常客。古庙大多地处偏僻,来往百姓很少,因而强盗常在古庙出没。
他们提前盘踞在古庙秘密之处,等待着寻求落脚点的过客。夜黑风高的夜晚,古庙里本就弥漫着令人恐惧的气氛,加上强盗手持刀剑,面露凶相,古庙里的人也不敢反抗,只能乖乖交出自己携带的值钱物品。古人以金榜题名为荣,多少文人墨客寒窗苦读一心只为求取功名,然而赶考之路漫漫,很多学士在路上就已经选择放弃。其原因之一就是夜宿古庙。这些考生日夜兼程,不免遇上日落之时还找不到歇脚的酒馆客栈,为了遮风避雨,沿途路上的古庙就成为了他们不可避免的选择。
古人云,破庙已弃,其神已不在。意思就是被荒废的庙宇没有人再供奉,那么这里的佛像也就不会再显灵了。连夜乌云密布,风雨交加,书生夜宿古庙心中早已少了半分底气,赶考之路也就到此终结。而荒坟虽然人烟稀少,但是好在寂寥无声,若有任何风吹草动,夜宿者也可立即察觉。
因而文人墨客启程之时,长辈往往都会以这句俗语警示。古庙大多都修建的很早,其中的建筑材料随着时间的流逝侵蚀的也越来越多。遇上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支撑着古庙的断壁残垣保不齐就倒塌了。夜宿于此的百姓就有可能被倒下的柱子砸伤或者死亡。留在古庙里的尸体如果没有人发现,就会腐烂,最后变成一堆白骨。古人认为他们的尸首得不到安葬,魂魄也不能安息,就会环绕于古庙四周,彻夜发出哀鸣的嘶吼。每当有人夜宿古庙,这些亡故者的魂魄就会缠绕他们,让他们无法前行。
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依据是什么?
相信世上有鬼吗?不能信其有也不能信其无啊!毕竟好多奇事用科学是讲不清的。民间俗语有云“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古人行走江湖宁愿在荒坟处落脚,也不在古庙里留宿。荒坟一般地处郊外,荒无人烟,惊悚恐怖,而古庙不仅有香火供奉,而且还能遮风挡雨,留宿安身自是不在话下。
我们之所以有今天与古人的努力是离不开的,所以你永远不要觉得古人的认知程度低,就否认他们的智慧。当然所有的事情都是两面性的,我们不否认古人的智慧也不是代表古人所有的东西都值得学习。毕竟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一些糟粕的,所以在对待这些经验之谈的事物时,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
“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这两者古庙或者说寺庙历来都供奉着神佛,也是神鬼交流的地方。这些神佛白天超度人类,晚上便超度孤魂野鬼。到了晚上,寺庙孤魂野鬼集聚,阴气很重,人们留宿其中,难免会引起身体不适,严重的被鬼怪盯上,祸及终生。这种认识,虽然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在古代却很有市场,以至于在各类文学作品里屡见不鲜。《聊斋志异·聂小倩》中,书生宁采臣“适赴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兰若就是一座僻静的荒郊野寺。宁采臣在寺庙中碰到了千年树妖姥姥和其操控下的美丽女鬼,从此噩梦连连。
但很多古代剧里英雄好汉还是留宿在寺庙里,原因也不难理解,寺庙不仅是好汉们栖身歇脚的场所,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寺庙成了好汉命运的转折点,栖身寺庙之后,好汉们也便走入了另一个波云诡谲的人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时光的累积之下,我们的先人将他们的智慧总结下来,留下了一条非常通俗易懂的民间俗语。比如说“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种瓜得瓜,种豆得”“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这些俗语的言语虽然简短,但其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却是非常深刻的。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宁可夜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这句俗语呢?听过的朋友又知道古庙为何如此让人胆寒吗?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好,就算是走到深山老林之中没有酒店,那也能找到民宿,总之不至于沦落街头。但是在古代可并不是这样的,那时的客栈并不像我们如今的酒店这样遍地都是。而且古时交通很不方便,一旦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规划好每日的行程,那么露宿野外其实是常有的事情,那古庙到底可怕在那里?
其一,就要说到古代人的鬼神观念了,那时的人们认知有限,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是很迷信的。而在我国古代的民俗中,在这些古庙里的鬼魂或者鬼怪的数量其实是很多的,一种说法是认为,由于庙中的神灵慈悲,不忍心看这些孤魂野鬼在外面无依无靠的飘荡,所以他们开放自己的庙堂,将这里给予这些孤魂野鬼们作为栖身之所。
其二,那就是在古代有一种现如今在我们社会看不到的职业,那就是山贼或者强盗。这些人其实并不像我们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的那样劫富济贫,为民除害,反而他们其实都是穷凶极恶,打劫过路的客商,不仅谋财,有时还会害命。对于这些每天生活在荒郊野外的人来说,这些山林之中人迹罕至的古庙其实是他们非常喜欢的落脚点。而相比于鬼神,其实这些强盗的存在才是最为可怕的,毕竟鬼神谁也没有见过。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古庙不好,也不是说古庙比荒坟可怕,而是想说明,以前的人大多都是为了赶路或者逃生,在外面风餐露宿,而古庙的话容易暴露,荒坟的话虽然说有点阴森,但是绝对安全,因为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所以这句话是古人根据经验所得,并不是说明古庙有何可怕之处。
在古代,户籍制度并不完善,人口普查并未得到实施,一些既没有姓名又没有人认领的尸体只能被草草埋葬,连个墓碑都没有。这些尸体大多被葬在荒芜的山坡上,时间久了,杂草丛生,荒坟便由此而来。
庙宇最早是为了供奉祖先,寄托哀思。后来随着发展,有的用来敬仰菩萨,有的用来追悼文人武士,更有些用来敬畏自然。庙宇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那些经历过战争讨伐,人烟稀少地区的寺庙则逐渐破落,佛像无人供奉,无人打扫,变成了满是灰尘,蜘蛛遍地的古庙。
“不可夜宿古庙”流传了几百年,古人得出此言有一定的道理。庙宇有房檐,可遮风挡雨,又是受过百姓香火的地方,看上去安全可靠,却蕴含着更大的危险。荒坟荒草萋萋,黑夜里更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只要克服心中恐惧,反倒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
而古人流传着"宁可宿荒坟,不可夜居庙"的俗语,是因为有很多原因:其一,古人迷信,没有人愿意去的古庙,一般都是慌乱破败不堪的庙宇。其二,强盗出没,出于人身安全考虑。其三,古庙坍塌,因为古庙都很老了,难保会牢固。其四,远离喧嚣,比较庙里曾经承载了千千万万人的许愿。其五,等级观念,古人认为人神有别,不可惊扰了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