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6-22
这里说的安慰有一个重要前提:“我们要安慰的对象是职场关系,不是生活中的亲人朋友。我既要向你表达善意,又要言行得体,不越边界。”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安慰需要调用一个人的什么能力呢?
很多人说,安慰需要有同情心。
但如果看到一个人遭遇了不幸,我就上去说“你真可怜”“节哀顺变”“太倒霉了”“别难过”“会好起来的”,本质上是什么?这不是在安慰,是在围观。你出事了,而我没事。我居高临下地表达一下。
还有一个词,听起来和同情心特别像,但差异非常大,那就是同理心。请注意,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安慰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
什么是同理心?
不是“我可怜你”,而是“我和你感同身受”“我理解你”“我接纳你此时此刻所有的情绪”。
我们都知道戴安娜王妃。英国人称呼她为“人民的王妃”,因为她是一个特别有同理心的人。
有一个关于戴安娜王妃的故事:在英国,有一个芭蕾舞的童星叫艾利,戴安娜看过她的演出,夸她的舞姿特别的棒,像洁白的小天鹅一样。但是,很不幸,艾利在12岁的时候,得了骨癌要截肢。这就意味着,她再也不能跳舞了。
手术前,很多人都来探望艾利,安慰她。
有人说:“别难过,上帝肯定会特别眷顾你的,你说不定还有机会站起来。”
还有人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你一定要挺住,我们都为你祈祷。”
而戴安娜也来到了儿童医院,来看望艾利。她做了两件事:
第一,把艾利搂在怀里。
第二,告诉她:“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没关系,你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
小女孩一下子泪如泉涌。
为什么?因为自从她躺在了病床上,什么样的安慰都听过。但是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她、接纳她的情绪,除了戴安娜。
这种同理心和感同身受的能力,是戴安娜能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威望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就是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安慰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仅仅是同情心。
搞清楚了这个区别,我们再来看,怎么安慰别人?
我们可用一个公式:安慰=轻度介入+提供支持
轻度到底是要有多轻呢?要把握在这个水平上:只要对方没有表露出他的需求,咱们就不要主动提供安慰。
你可能会说,如果对方主动找我倾诉,或者这件事情已经被大伙都知道了。我不表示点什么,这不合适。这时候我该怎么办?
这时候你轻度介入的表达,你可以表达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叫“我会陪着你”。
第二层意思,是询问对方有什么需求。你可以这么问他:“现在你需要我做点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在职场上要是处理不好,风险会很大:
和你关系不错的同事,因为公司人员优化被辞退了。你应该怎么做?
A 跑上去说:“你这么优秀,咋能把你给开除了?”B 问他:“你下一步有什么计划?需要我帮忙吗?”
我们来看一下,A选项的说法有没有问题?表面上看,我表达了:我很在意你、我很认同你、我挺你,甚至我不怕得罪人,我发牢骚来拉近我和你的关系。年轻人特容易这么说,我都跟你同仇敌忾了,我们俩关系多好。
但实际上,这话听在对方的耳朵里,可不是你想的这么回事。
还记得我们前面说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吗?在对方来看,你又没有被开除,你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就叫只有同情心,没有同理心。
第二种方式是比较恰当的方式。因为,当一个人被辞退的时候,他最大的情绪是什么?其实不是气愤,而是有巨大的不安全感。他需要被接纳、被肯定,而你基于同理心的安慰,才能给他一丝信心。
这就是安慰的第一层技巧,叫轻度介入。
另外,什么叫提供支持?
请注意,我们这儿所说的支持,不是那种口号上的“你放心,我永远支持你”,而是非常实在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资源上的,比如下属家里有事儿,公司规定放5天假,你动用一点小权力,多给他放两天假;同事碰到了一个难缠的客户,你主动帮他分担一点其他的工作,这都是很好的支持。行胜于言。
这里说的安慰是一个不经常遇到的场景。因为当别人遭遇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你应该少在场。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不好的瞬间,比如,被开除啊,被罚奖金啊。我们希望这些事情,在自己周围最好不要发生。 但如果发生了,我们要记住两个原则:
轻度介入。当你判断对方需要你安慰的时候,才提供安慰。
提供社会支持,而不是干预进去,告诉他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
守住这两个原则,你就同时展现了自己的善意和职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