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会成为“中国的大众”吗?不!这只是第一步

如题所述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日产-雷诺-三菱联手、PSA与菲克联手针对的假想敌,大众集团,亦是国内自主品牌奋起直追的目标之一。

而在国内销量稳居第一的自主品牌吉利,自然也不会例外,虽说现在与大众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体量差距,但李书福一手打造、通过合资并购初现雏形的“吉利帝国”,已呈现出成为“中国版大众”的趋势。

不过,事实上成为“中国版大众”绝非易事,吉利的路也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虽说依然频频出手、放出大手笔收购传闻,但必须指出的是,2019年吉利遭遇了销量的明显下滑,也由此让今年年初吉利的这一套组合拳显得有些扑朔迷离。

销量下滑的吉利,依然出手的底气在哪?

数据显示,吉利控股(HK.0175)旗下吉利汽车自主品牌(即吉利与领克品牌)2019年累计销量为136.16 万辆,同比下滑 9.3%, 相比中汽协给出的2019 年中国车市销量 8.2% 的同比降幅,吉利的跌速明显更快一步。

要知道,这还是出自领克品牌2019年累计销量 12.81 万辆、同比增长 6.4%,拉回了些许百分比(吉利单品牌销量降幅10.6%)!

当然,我们也无需焦虑吉利的“颓势”,更无需担忧“吉利怎么了”,因为136.16万辆的成绩已足以完成吉利去年136万辆的销量目标——虽说这个销量目标是吉利在去年年中“及时调整”而来,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年初的时候,吉利可是喊出了152万的销量目标!

但事实上,对于整个吉利集团来说,吉利单品牌的销量下滑似乎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重要。纵观整个吉利集团的2019年,其完成了总计 217.8 万辆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23% 。

这其中包括了沃尔沃全球的 70.55 万辆与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的 10.08 万辆,分别大涨了 9.8% 与 55.7%,“柳暗花明又一村”,才是去年吉利汽车销量的真实写照。

众所周知,对于同一架构体系内的汽车产品而言,单价越高的车型利润率越为可观。吉利集团内部亦是如此,吉利、领克、沃尔沃三大品牌经过多年磨合,在许多层面完成了初步共通,尤其是CMA、BMA两大架构,形成了非常紧密的联动趋势。

而在国内车市低迷的大环境中,吉利当下执行的策略便是优先发展领克、沃尔沃等中高端品牌,并尽可能的帮助吉利品牌向上延展,完成“薄利多销”到“厚利多销”的历史性转变。

这一点从目前公布的2020年吉利三款新车可以看出些许端倪,紧凑型SUV icon、中型 SUV VX11豪越、中型轿车 Preface 等,定价纷纷指向了传统合资品牌领域,不再与哈弗、长安等主打“性价比”的自主品牌争抢如今已越发稀少的10万元以内市场份额。

再回过头看吉利品牌2019年推出的两款重量级新车,“高性能运动SUV”星越上市7个月累计销量27,707辆,“吉利首款中高端MPV”嘉际上市10个月累计销量32,961辆,虽说还无法与帝豪、博越等销量主力相提并论,但吉利向上的大目标已经初见成效。

因此,在这样“自主向上”的大前提下,吉利品牌销量有所下滑,自然是改革过程中的“阵痛”,或许亦在吉利的预料之中,但其本就庞大的销量基础摆在那里,依然是稳定而实实在在的“现金牛”,再加上领克品牌与沃尔沃等中高端品牌的增长,吉利依然有着充足的底气出手,依然能够帮助李书福打造脑海中早早规划好的“帝国”。

“吉利帝国”,从何而来?

相比提出造车十五字箴言“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许家印许老板,造冰箱配件起家的李书福由于时代背景环境的影响,最初的造车理念并没有许老板那般大气,以“两张沙发四个轮子”为基准,通过“逆向研发”的廉价轿车撬开了国内汽车市场的新领域。

不过,当时的李书福也清楚的知道,“模仿”只能作为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的手段,并非是车企赖以生存的长久之道(如今的众泰就是个不错的例子),因此在2001年正式获得国家汽车公告、拿到生产资质后不久,吉利就开始了漫长的“换道超车”之旅。

“换道超车”的前提,是买下一整条来自国外的成熟“车道”。早在2002年,李书福便在吉利某次内部会议中“口出狂言”:“我们要收购世界名牌沃尔沃”,坚定了内部“买买买”的决心。

同一年,吉利便参与了收购英国罗孚汽车的竞标,不过最终还是输给了南汽,后来南汽并入上汽,这一块也顺势成为了“英伦品牌名爵”。

在那个时间段,吉利也一度觊觎过奔驰旗下的Smart,然而当时的奔驰还没合资(北京奔驰2005年成立),对吉利的橄榄枝自然视若无睹。不过,这也为当时的李书福留下了一份“奔驰情结”。

这段时间里成功的案例也有,那就是2008年吉利拿下了当时全球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这为日后的自主三大件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直到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拿下沃尔沃汽车品牌,我们才真正正视起吉利集团对于布局全球、换道超车的决心。之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2017年收购马来西亚DRB旗下的宝腾汽车与路特斯,同年收购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逐步完善了吉利的多元化布局。

更为关键的是,2018年,李书福通过各种渠道,以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戴姆勒(也就是梅赛德斯奔驰母公司)9.69%的股份,该股份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这亦为如今的吉利smart埋下了一个引子。

发展到今天,吉利已成长为坐拥十大品牌(吉利、沃尔沃、领克、宝腾、路特斯等)、年销破200万辆的汽车寡头。此时的吉利,已具备一定的资格被称作“吉利帝国”。

但对于李书福这位吉利领头羊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吉利帝国”,将往何去?

今年刚一开年,吉利便“大手笔”频出,一点点扩大着自身在汽车各个领域的版图。第一步,是新能源。

1月8日,吉利与奔驰以各出资一半的形式正式成立了smart合资公司,即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在中国生产smart纯电动车型,并计划从2022年起投放首批国产纯电动smart车型。

smart大家并不陌生,奔驰旗下的微型车品牌,以1998年成立至今从未盈利闻名于车圈,虽说smart这么多年下来以积攒了超过220万位车主,但随之而来的则是smart品牌累计已亏损超40亿欧元(大概303亿人民币)。

而与之相对的,是国内微型纯电动车的“日薄西山”,2017年还能占据纯电动车市场的69%,2018年就下滑到了49%,2019年上半年更是仅有26%。

当然,对于“财大气粗”的吉利来说,这些都谈不上困难,能够完成早在2002年的心愿才更为关键(颇有种“当年你对我爱答不理,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既视感)。

不过智马达也并非一头扎入微型电动车这一“无补贴不成活”的深坑,而是打算帮助smart将产品阵容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细分市场,想想以后大街上跑的是纯电smart紧凑型SUV,是不是有点颠覆?

而吉利今年开年以来新能源布局的另一面,则是“更高端”的蔚来。据部分媒体透露,目前蔚来正与多方谈判入股,规模涉及10亿美元(根据广汽最新消息,即使项目落地,投资总额也不会超过1.5亿美元),以解决2020年蔚来的运作资金。这个“多方”,包含广汽、上汽与吉利。

这其中,上汽与蔚来之间算是“老冤家”,如果真的得手,恐怕李斌都未必能在蔚来继续呆下去——这显然不是李斌这位蔚来最大股东愿意见到的。

而广汽看起来最有诚意,发布公告也算是积极响应,但是正如公告所表达的那样,广汽作为一家非“国字头”的A股上市国企,出手速度与力度难免不如吉利自由。

不过吉利也有自己的坚持,以“李斌缺乏车企做产品营销的经验跟意识”为由,要求入股后撤掉李斌,这就让三家“竞标”蔚来事件变得更为扑朔迷离起来,只能说尘埃落地前,一切皆有可能。

而在燃油车领域,吉利的“大手笔”更为惊人。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吉利正在洽谈投资阿斯顿·马丁。

阿斯顿·马丁的困局貌似由来已久,业绩下滑、财务困境、股价萎靡,早已被曝出要引入外援,虽说官方说法有些隐晦:“仍在与潜在的战略投资者进行讨论,可能涉及也可能不涉及对公司的股权投资”,但大家都明白,这个潜台词正是引资入股的意思。

而在去年12月就有外媒报道称,来自加拿大的神壕劳伦斯·斯特罗尔准备从正准备从阿斯顿·马丁现有大股东或公开市场等渠道入手大量股份,直到控股19.9%。

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劳伦斯·斯特罗尔先进行投资,吉利汽车或将跟进,寻求参股阿斯顿·马丁的可能。截止目前,吉利与阿斯顿·马丁官方尚未对此事正面回应,不过吉利副总杨学良转完秒删的这条微博倒是让人无限遐想,收购阿斯顿·马丁,并非不可能!

如果针对蔚来与阿斯顿·马丁的并购全部成功,那么无论是燃油车领域还是新能源领域,“吉利帝国”都已初步完善,各个领域的落子业已初步完成,如果将吉利比作“中国版大众”,你会发现燃油车领域将呈现出奇妙的一一对应关系,吉利-斯柯达、领克-大众、沃尔沃-奥迪、路特斯-保时捷、阿斯顿·马丁-兰博基尼(或者宾利?!)。

而在新能源领域,吉利则同样有着一套“组合拳”:吉利自身-油改电、几何品牌-中端纯电、smart-中高端纯电、蔚来-高端纯电,下至十万左右,上至三四十万,你都能看到吉利的纯电车型——这亦是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的纯电车型全部价位。

如此布局能力,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吉利帝国”的建成非一日之功,但建成后的好处已初现端倪:更丰富的品牌与产品线、更统一的架构与研发,以及多点开花、“东边不亮西边亮”的车海战术等等,这样的“吉利帝国”在“车市寒冬”大背景下,也真的有资格让吉利品牌大幅度转型、承担发展“阵痛”,因为哪怕销量由此受挫,也只是一时得失,并不会影响全阵营、全领域的真正大局。

那么,未来的“吉利帝国”我们不妨预估一波:“中国的大众”或许会是“吉利帝国”的第一步,通过飞行汽车、自动驾驶等未来领域的布局,主导未来出行方向,或许也并非只是空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