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制度的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12-16
明朝的内阁不是朱元璋设立的,而是朱棣设立,原来的目的是因取消宰相制度后皇帝太累,而设立的一个质询和办事机构,原来的内阁成员品级很低,基本都是五到七品,后期逐步成为大明天下的实质主宰者,
第2个回答  2010-12-07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削弱大臣力量加强皇权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3
皇帝加强权力的手段之一,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很低,一般五、六品。其人选由皇帝一人决定,由于大学士品级很低,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随意确定谁兼任大学士入内阁,并且随时可以让他离开内阁,这点类似于清朝的军机处。不过随着内阁地位的提高,实际兼任大学士入阁的人都是高官,很多人本身就是尚书。
第二内阁地位重要,主要体现在垄断了外朝大臣与皇帝的联系渠道。一般大臣无法直接与皇帝交流,必须通过内阁。明朝很多皇帝性格很独特,有些长期不上朝,只有内阁首席大学士才能见到皇帝,向皇帝汇报工作,并转达皇帝的旨意。这就使内阁地位大为提升。
第三作为皇帝的顾问、代为起草诏令。内阁首辅将内阁的意见“拟票”后交皇帝,皇帝同意后就转变为皇帝的意见,国家的最高法令。当然这中间还需要经过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的手。
明朝内阁不同于唐宋的中书门下省的原因是,中书门下是正式的国家最高决策机构,皇帝的圣旨不通过中书门下省的签署是无效的。而明代皇帝的圣旨先由内阁拟票,再经过皇帝同意只是通常做法,没有法律规定不经过内阁的圣旨是无效的。另外内阁大学士的人选由皇帝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随意性较大,内阁首辅毕竟不是合法的宰相,也不是天然的宰相。实质上明朝的宰相是由皇帝兼任的,只有他放权给内阁首辅,首辅才能行使部分相权,明朝后期还取决于太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