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府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4

洛阳(洛邑)东周时为国都。秦置三川郡,郡治在雒阳(洛阳),西汉时析三川郡,东部为河南郡,西部属弘农郡。河南从此成为地名,一直到清末,河南郡、河南尹、河南府这样的称谓,都特指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
东汉时雒阳为首都,曹魏时也为首都,但改雒阳为洛阳,行政建制沿袭东汉的。西晋改河南尹为河南郡,同时东部析置荥阳郡。东晋十六国时期,河洛地区仍为河南郡。
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又改河南郡为河南尹。隋代复改河南尹为河南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
唐代,河南郡改为都畿道河南府。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
南宋时期,金国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元代置河南府,下领一州(陕州,治所在今三门峡市)十二县(洛阳县、偃师县、宜阳县、永宁县、灵宝县、阌乡县、陕县、渑池县、孟津县、新安县、巩县、登封县)。
明代置河南府,下辖一州十三县(在元代辖境上增加嵩县)。
清代置河南府,府治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雍正二年(1724年)后下辖十县,少了灵宝县、阌乡县、陕县。
辖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今河南省偃师市)、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新安(今河南省新安县)、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孟津(县治在今河南省孟津县老城)、登封(今河南省登封市)、永宁(今河南省洛宁县)、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嵩县(今河南省嵩县)共10县。
民国时期置河洛道,下领十九县,在清代辖境上又增加陕县、灵宝县、阌乡县、卢氏县、临汝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伊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