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祠堂中祖先牌位一般的放置方法探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6
祠堂作为古代流传下来的产物,其主要功能是供奉祖先神位,举行祭祀活动。那么,古代祠堂中的祖先牌位是如何排列的?又有哪些讲究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祖先的神位排序通常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即左昭右穆。这种排列方式源于我国的宗法制度,其中“昭穆”制度主要是指在宗庙、墓地以及神位中左右辈次的排列,左边为昭,右边为穆。这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的二辈制族外婚时期,当时氏族内的男女分别属于不同的辈分,只有同辈且不同姓的男女才可以通婚,因此子女的世系是按照母亲的世系来决定的。而“昭穆”制度的核心意义在于,父亲和儿子属于不同的氏族。
其次,古人在室内布置座位时,以东向为上,其次是南向、北向和西向。而“昭穆”之所以如此命名,可能是因为南向的座位是正面朝阳的,较为明亮,因此被称为“昭”;而北向的座位则是正面背光,略显阴暗,因此被称为“穆”。
在祠堂中,祖先的神灵聚集地,会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大殿正中央的位置被称为正龛,正龛供现在的长辈计算起的父、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而左右两侧则会设置配龛,前四世的神主位于正龛,五世以后的神主则迁移到配龛上。在神主牌位中,始祖的神位是百世不迁的,永远摆放在正龛上。
以上内容改编自:https://www.zupu.cn/zxzp/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