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道理都是错误的,包括这一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国民岳父、上古网红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里有这么一句台词:

听过许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在长辈,在学校,甚至在微博,在公众号,记下来的许多道理,放到现实中好像总是对不上号?

哥,为毛呢?

《金刚经》里有这样一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说实话,我在很久以前就看过这句话,但我完全没看明白。

直到后来,遇到了很多次“听过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才想起这句经文。

“所有的道理,如梦似幻,像晨露像闪电,都不是永恒的,即使是现在这一句也一样。”

一个女生拿着微博的热门段子去找男朋友,说:

你看,上面说“喜欢你的男生会想方设法走进你的世界,他会主动介绍家人和朋友给你认识,会常常带你参加集体活动”,可是你怎么不介绍朋友和家人给我呢,是不是你不爱我?

男生很蛋疼,心里想:我们他妈的在早恋呢还介绍家人给你认识。英语单词都背不完还参加集体活动呢。

后来男生转了一篇《女生要怎样才能理解男朋友的世界》。

再后来女生又转了一篇《女生就是用来宠爱的》。

后来男生来了一篇《独立的女生最高贵》。

女生转了一篇《谁说男人工作就不能顾家了?》

……

4

一些老板喜欢在朋友圈转发这类文章:

《致加西亚的信:全力完成任务的,才是好员工》
《细节决定成败:员工最让老板感动的8个细节?》
《情商为王:跟客户打交道时如何压制自己的情绪?》

相反地,员工喜欢转发这类文章:

《70%的优秀员工都是被平庸的中层管理者折磨走的》
《研究发现:过度加班反而有害工作效率》
《员工更加勤奋,就能弥补高管在战略上的失误吗?》

看到这两个清单你可能想笑,但如果你也看过这些文章,你很可能当时的状态是赞同得默默点头收藏。

这些文章大都说理有力,逻辑清晰,但问题是,为什么前后两个种类的道理明明表达的是相反的观点,却都让人信服呢?

很可能的原因是,它们都是对的,但他们分别适合不同的情况,它们都只在特定的情况正确。

但由于他们只在特定的情况正确,那么,在更多数的情况下他们就是不适用的,就这一点来讲,我们又似乎可以说:它们都是错的。

《论语》有这样一句话: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

王阳明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参考《传习录下》):
道理是道理,但在实际运用起来要有头脑才行。礼物有分情况。可能你今天应该拿,他日不应该拿;但你却是死脑筋,把今天该拿的也用到它日不应该拿的情况下。 乱套道理。这种行为就是适、莫。

(原文在此: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着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着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唤得做义?)

看,圣人都说了,虽然道理是没问题,但你得活用啊!

可是,活用要怎么活呢?

王阳明的基本解决方法就是格物致知,用良知来衡量道理,但良知是什么那又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了。

那么,上面员工和老板转发的那类推文难道有错吗?

没有错,但是如果你执着于他们的道理,那你就错了。

道理只是为了解释外部世界而建立起来的数理模型,只在那一类或几类情况有用,如果你一定要把那个模型的道理套在自己身上,你就很可能产生困惑。

就拿员工转发的那篇《研究发现:过度加班反而有害工作效率》来说,它的大意看标题就可以看出,应该是让老板少加班。而且这货还有理有据,搞了个“研究发现”,让人不得不服。

但是在日本商圣稻盛和夫那里,情况好像不是这样,他在创业初期,不仅员工天天要加班,还没得加薪,但由于稻盛和夫本人有德行,他员工居然还挺乐意为他加班。

他虽然用的方法跟上面那个道理不一样,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

你要说道理错了还是稻盛和夫错了呢?

再来看看《金刚经》。

《金刚经》还有这样一句: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就我现在的理解,它应该这样翻译:

这样经典的经书,佛陀只是了了一句“说法者无法可说”就把自己给否定了,非常伟大。

此外,佛陀还说: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我的理解是这样解释:

中国哲学家老子,也有同样的观点,那就是那句最经典的,几乎人人都听过的:

道可道,非常道。

什么意思呢?

讲了这么多,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待“道理”呢?

也许这样的观念,可以为你减少一点困惑:

也许这是目前来讲,比较靠谱的观念了吧。

我发觉最近流行起一股奇怪的风潮,大家都说,要读书,要健身,仿佛把这两件事都做到了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一样。

问题在于,这同样是一个道理,既然是道理, 那就有其局限性,那么你就该冷静思考到底读书健身这两件事适不适合自己。

读书健身都是为了进步,可是实际上有无数种方法进步,去努力工作,去看公开课,去与人竞争,向人讨教,哪一件不能让人进步?

如果一个道理拿到手上,却不能活用,它就会把你的思维死死地限制在那个模型里,这样的道理还不如不要。

所以尽管我的公众号目前阶段就是荐书,但也只是向合适的人荐书,向合适的人荐合适的书。

请你相信,
我说的每一句,
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