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4-28
一、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这里主要研究20世纪30年代后的美国经济发展)
(一)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
提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我们不得不想到此前的1929~1933的经济大萧条,大萧条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恐慌,其源于1921年哈定总统上台到1933年胡佛任期结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
1934年民主党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对经济实行强力的国家干预,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首先挽救银行,然后开展农业复兴和工业复兴,制定了旨在保护穷人和劳动者的瓦格纳法、社会保障法,开展大规模救助,联邦政府兴办公共事业,实施美元贬值鼓励出口等。罗斯福的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了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也就是大力发展非法西斯主义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杜鲁门沿袭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并从法律上承认并肯定这一政策。
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开展“公平施政”,在经济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杜鲁门总统签署并由美国国会通过了《1946年就业法》,该法案第一次在美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联邦政府有责任运用他所拥有的一且手段干预经济,保证最大限度的就业以及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在法律上把促进经济繁荣、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威政府责任赋予了联邦政府,这是在法律上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肯定,在美国历史上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1]前后2人5届20年,体现了政府强力干预经济并取得明显效果的试验,说明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放任的,仍需政府的宏观调控。 3. 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1953~1961年)
1953年,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他担心新政以来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无异于“滑向了社会主义”,因此,他们极力试图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状态),但美国的现实情况最终使得艾森豪威尔政府接受了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胡佛时代的新共和党路线——一条中间路线。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为通货膨胀,所以主要的货币政策时紧缩性货币政策,但当经济萧条时也启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4.肯尼迪首次正式将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长期化的实际转变。
1961年,民主党肯尼迪入主白宫。在经济政策上,继续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以减税
为主的长期增长式财政政策,同时实行以反经济周期和刺激经济增长为显著特点的增长性货币政策,以及在和平时期对工资和物价的非强制性管制。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联邦政府大大加强了对劳动力再生产的干预,以适应社会会发展和科技革命提出的新需要,使“福利国家”设计的范围迅速扩大。鉴于黑人运动来势迅猛,国会通过了3大民权立法,从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肯尼迪发起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美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这次政府干预,也是政府干预的最高潮。 美国经济的滞胀局面已初露端倪。 3.凯恩斯主义的总结。
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入主白宫,它最初尝试走一条完全不同于新政的保守主义路线,试图对经济、社会福利和政府体制进行大规模改革。在经济政策上,他几度采取反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在社会福利上,他削减“伟大社会”项目,并提出取代联邦社会救济的家庭援助计划;在政府关系上主张改变权力集中于华盛顿的流向,实行所谓的新联邦主义;在民权问题上阻挠以校车接送学童方式消除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制。 这些政策的实施,到了1970年,工业生产回升乏力,失业率高达5.9%。这一切使尼克松不得不采取“姑且一试”的国家干预措施。1971年1月4日,尼克松在电视上公开宣布,他要用赤字财政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 尼克松任内几次想摆脱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但每次都不得不走回到国家干预的道路上来。1973年经济滞胀出现,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快速上升;财政赤字达到高位。这中滞胀局面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理论无法解释和解决的。70年代末严重的滞涨局面,从事实上终结了单独长期过度使用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能有效刺激经济持续增长的理论。
同时这个时期,复杂的滞胀经济形态导致货币政策不断更换,货币政策时紧时松,导致经济基本处于“松-胀-紧-滞-停滞”的恶性循环中。卡特执政时期(1977~1971年),沃克尔任美联储主席,他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从钉住联邦基金利率改为控制M1的增长速度,来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逐步地控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但是毋庸置疑,凯恩斯主义理论在美国经济发展起了极大作用,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无意识尝试,带领美国度过大萧条,之后的总统沿袭凯恩斯主义理论,创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把美国推向了“福利国家”的道路,但同时也造成财政赤字连年增加不断扩大,导致滞胀危机。 (二)20世纪80年代(里根经济学——供给学派)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经济滞胀。当时,无论经济理论界还是社会其他人都认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是导致滞胀的主要原因,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又对经济滞胀束手无策。这种形势下,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时,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得到重视,于是,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中凸显了供给学派的色彩。
里根就任期间依据供给学派和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和《经济增长和机会的第二任期计划》中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有:1.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实行“税制改革”;2.减少联邦政府支出,减少财政赤字。
同时面对滞胀局面,该时期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抑制通货膨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主要有确立联邦储备系统的独立地位、强调货币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使货币供应量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需要相适应。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作为“相机抉择性”政策手段用于经济增长。自里根执政以来,美国的货币政策以现代货币主义为指导,使货币政策较充分的发挥了稳定币值和物价的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环境。
但是里根经济学也带来了高赤字、高利率和高汇率等严重的“三高”现象,直接导致了美国1990~1991年的经济衰退。
(三)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实践
克林顿(1993-2000)入主白宫初期,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高、财政赤字增长失控、劳动增长率慢。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克林顿政府选择了“折中主义”路线,既要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智能,又要充分重视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这政策来源于理论上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大经济思潮的“折中”。
在政策层面上,克林顿政府财政创新与重建的基本架构是:在美联储中性货币政策(坚决抑制通胀和促进经济适度增长,平衡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和适度经济增长率)的配合下,实施以增加经济增长潜力和削减非生产性支出,进而削减财政赤字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同时这种紧缩性财政政策又伴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使具体的宏观财政政策微观化;“增收节支”也被克林顿经济学赋予了新的内涵。
这一经济政策去的非常明显的经济效果,造就了美国近十年的经济增长,经济呈现出“两低一高”的良好态势,即低失业率和高经济增长率,号称二战以来美国经济真正的“黄金时代”。但是高度繁荣背后也孕育着泡沫,泡沫破灭,经济衰退,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急转直下。
(四)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发展
2001年布什执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加之“9.11”恐怖袭击事件,布什采取了以减税为核心的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财政赤字不断上升,随后由于美国经济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财政赤字连续三年持续缩减,但又因为石油价格过高、2007年的次贷危机等经济波动因素,美国经济增长开始减慢,2008年财政赤字再次出现大幅度增长。
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及2001年的“9.11”事件,迫使美联储一年内连续降息11次,一方面阻止了美国经济崩溃但也因力度过大,使其靠继续降息刺激经济复苏的运作空间大为收敛。2002年联邦基金利率进入缓降低息阶段。通胀率较低,核心通胀率开始明显降势,美联储以罕见的力度放松银根对于缺乏信心的市场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为消费和投资创造更宽松的流动性环境。2004年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美国通胀压力有所加大,美联储开始连续17次提息,但通胀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对美国经济产生的紧缩性影响有限。2007年,8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为稳定市场遏制经济衰退,美联储开始采取积极的流动性注入为主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并积极拓展货币政策的工具和途径,以增大其货币政策的效果。
(暂不讨论奥巴马执政,因为其政策效果并未完全显现,所以不予评论)
二、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
根据以上对美国经济发展历程的探究,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其实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实际经济情况,另一方面是经济理论。
可以看出,每一阶段美国经济政策都是根据上一阶段遗留的经济问题来制定的,针对性十分强,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都能落到每一个经济问题。如通胀率高时,一般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降低通胀率
同时除了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无意识实践,每一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是有其理论根源,如里根政府背后的里根经济学或者说供给学派和现代货币主义。
除此之外,经济学是一种理论科学,大多数情况并不能指导实践,从美国实际可以看出,每届政府经济政策并不完全依靠理论制定,更多是要去试,只有勇于尝试才能逐渐发展甚至解决问题,罗斯福新政正是解决大萧条的伟大尝试的证明。
另一角度,给我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的启示有:
在解决市场的周期性波动问题时,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关键是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场二
者的职能范围,是市场机制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
其次,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变动,但政策的变动始终是在一个不变的目标框架内,即尽力培养一种金融环境以促进或稳定经济发展。历史证明,最好的经济持续增长需要稳定的物价,因此,尽管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但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还是落实与非通胀的经济增长政策。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