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要企事业单位要用财务软件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6-27
现在用财务软件的多了,
第2个回答  2018-07-25
从保证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质量出发,《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对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
1.配有适用的会计软件,并且计算机与手工进行会计核算双轨运行3个月以上,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的数据相一致,且软件运行安全可靠。
由于会计软件的复杂性以及会计数据处理的重要性,要求企事业单位一定要经过双轨运行,才能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计算机与手工双轨运行是指计算机与手工同时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双轨运行必须同正式运行一样要求,它必须完成日常手工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一切工作。例如,账务处理系统必须基本上与手工同步地输入记账凭证,经审核后登账,月末要进行转账和结账,并及时打印输出各类报表和账簿。
双轨运行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定期检查双方的核算结果,方法是比较手工证账表与计算机的输出是否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则要分析原因。如果不一致是由人工记账错误所致则应该更改手工账簿,如果是凭证输入错误所致则应输入调整分录加以改正。但如果错误由会计软件所引起,则必须及时通知软件开发公司,要求其对软件进行维护。
2.配有专用的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终端。
设备是会计电算化的物质基础,必须配有足够的专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的计算机或终端,机房设施是否齐备等。设备配置既要讲究成本效益原则,又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其中,大型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应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由于账务处理模块是会计核算系统的核心,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形成凭证、账簿、报表三大数据源,为内部和外部管理部门提供主要会计核算信息。因此,可以先运行账务处理模块,并考虑今后与其他子系统的衔接;小型单位对会计软件的选择,特别是账务处理模块的选择要从实用出发,同时应考虑会计软件版本升级的需要。
3.配有与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专职人员,其中上机操作人员已具备会计电算化初级以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取得财政部门核发的有关培训合格证书。
人才是会计电算化成功的关键,在准备替代手工记账之前必须完成会计电算化岗位人员的配置和培训。其他暂时不能上岗的会计人员,也应分期分批参加培训,使全体会计人员都能上岗。此外应该注意,企业培训工作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开始应以学会操作软件为目的,然后系统组织理论基础学习,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应用,全面提高会计电算化管理和应用水平,使每个会计人员在甩掉手工账后,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新环境。
目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岗位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财政部组织全国开展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电算化培训。培训的对象是在职会计人员,无论本单位是否使用会计软件都可以接受培训。
二是软件公司提供的针对购买的会计软件的培训。凡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软件公司一般对软件使用进行培训。这种培训的针对性较强,但一般只能培训会计软件的操作员。
三是由企业自己组织的培训,让会计人员系统地参加基础理论学习,再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应用,全面提高会计电算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4.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岗位分工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数据与软件管理制度等。

企业单位实行以机代账并非是随意选用某个财务软件的。首先要与上级看齐。不能上级用金蝶软件,自己采用用友软件,否则报表之间不能兼容。
另外还得报呈财税当局审批,不能用财税部门没有的软件,否则与财税部门的审计工具不兼容,肯定不能批准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