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老,为什么越怕死?3个真实例子,告诉你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3

作者/池鱼

不是所有人,到最后都能有看透生老病死的勇气。

当生命逐步走到尽头,就好像是这四季更迭一样,万物枯荣有序,谁都无法避免。那些来自死亡的情绪和慌张,依旧是逃不开的心结。

人活一世,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来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说法,在这件事上,谁也不具有道德制高点,能够去指导别人。

因为我们最终面临的困境都将是一样的。

当生命已然走到寒冬,有多少人能够用初春时盎然的心态,去对待凛冽时节的严寒?人老了,多多少少都会面对很多的不得已,经历大大小小的“渡劫”。

然而,多数情况下,求生,才是一个人的本能。

生命的顽强,总在很多关键时刻被刻画出来,可能就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以前,我总是听见一些老人在子女面前说,自己老了以后,是不害怕死亡的,但是他们害怕活不下去也死不了,到时自己受罪,也给子女添麻烦。

包括我自己的母亲,也是这样说的。

听得多了,我便自然以为,所有的老人,在逐步走到生命的末期,都会自然而然拥有一种看透世事的坦然,不会再充满惧怕。

其实,不是这样的。

害怕未知的事物,才是一个人最为真实的反应。 很多时候,自己明白某个道理,或者一直在心中进行强调,同自己最后能够做到,这真的是两码事。

前两天,我一个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个结论: “我发现人越老,其实是越怕死的。”

她举了3个例子。

她的外公一直以来是蛮抠门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便是如此,把钱看得分外重,现在年纪大了,竟然舍得花两万多给自己买保健品。

不但如此,她说外公和外婆住在镇上,每次去赶集,只要看到别人吹嘘说什么用了身体好,外公都要买回来,从药酒到吃的东西,方方面面,一应俱全,孩子不让买,说很多东西是骗人的,她的外公会很生气。

直到现在,她的外公对这件事还是乐此不疲。

她的奶奶则表现在“吃药”这件事的积极性上。

她也是比较无语的:“我的奶奶真的是个药罐子,一丁点小事都要吃药,生怕出了什么事。打个比方说,她今天吃完饭,感觉自己不怎么消化,肚子有点胀,就非要去买药。最夸张的一次,我奶奶就打了几个嗝,都非得跑一趟药店才放心。每次过年的时候拜祭祖宗,我奶奶都说的是保佑她长命百岁。”

而且,不但是她外公和奶奶的例子,她说身边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要是细细观察, 发现他们都是年纪越大,越是惜命。

她有一个亲戚,一辈子都爱喝酒,嗜酒如命,早上吃饭都要来一杯白酒才作数。

原先她亲戚怎么都不听人劝,家里人不让喝,医生也不让喝。他非得坚持认为,一切都是命,说谁谁谁这辈子不喝酒,还不是不到50岁就走了。

结果,后来有一次,她亲戚真的进了医院,并且因此差点离开,捡回一条命以后,医生命令说不能再喝了,下次可就说不准情况了。

然后,她那个喝了一辈子酒的亲戚,在60多岁的时候,很坚决地就把酒彻底戒了。

毕竟,同生命比起来,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人越老,为什么越怕死?

首先,这份担忧,其实正是年龄带来的恐惧吧。 为心里明白自己的时间是逐步减少的,但是却不清楚究竟是在哪种时刻,自己会离开。

所以,面对这种未知的情况,自然更加容易充满警惕性,也会想要更加努力抓住活着的每一种可能。

所以,落在外人眼中,反倒显得比较惜命。

其次,你发现没有,越是年轻的人,其实反而对死亡这件事,拥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

因为年轻,所以想问题比较简单纯粹,没有很多压力,人生也还没有背负上责任和担子,反而不容易被人世间的种种小事所牵绊,在做出一些选择的时候,只从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出发,面对任何事,包括死亡,容易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

我们时常把“老了”和“幼年”相对应,这是生命的两种形态,但是在某些方面却会产生重合。

比如,很多人在老了以后,行为反倒容易变得像个孩子,所以才有“老小孩”一说。

但是,这两者之间却也有很多不同,小孩子的天真,是未经世事的干净,而老人的稍显幼稚,更多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随心。

但是,时间和岁月赋予一个人的沉淀,却永远都不会变。

所以,人老了,不管外表看起来再是怎么“幼孩化”,始终无法改变的是, 他们从身到心,因为阅历的增长变迁带来的一份厚重感。

所以,很多人越老,看得越多,往往越是看不开死亡和离开,并且害怕这件事。

我想起曾经有一个朋友说,她以前去养老院做过义工,发现多数的老人,不管是生活得好的,还是不好的,最担忧的就是自己离开这件事,药随时揣在兜里面,以备不时之需。

还有很多人老了以后,被忽悠着买各种保健品被骗,其本质都是想要自己能够活得更长一些。

归根到底,我们永远无法看开的东西,往往是自己即将接触,但是却没真正接触到的事物,离得越近,心里反而越是忐忑。

就像是读书的时候老师通知考试,复习的时候没那么紧张,考试的中途也没那么紧张,考完以后依旧感觉比较坦然。

最紧张的时刻,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要发卷子,你此时不知道自己的分数,但是却即将知道的时刻最忐忑,心里可能砰砰砰直跳。

同理,要是卷子发下来你已经看到结果了,不管好坏,也依旧不会再那么紧张。

要是把考试比作人生,等待发卷子的时刻,就如同老了以后面对死亡的那种猜测和纠结。

而你参与了整场考试的过程,就如同人生逐渐变老的这个阶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