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开边”记载较少,对宋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8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河湟拓边的利弊之争,其实是眼前利益和战略利益之争,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军事利益的政变。

宋神宗河湟开边在当时都引起朝臣的巨大争议,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两相辩论,也是在争论利弊。

一、宋神宗开拓河湟,首先是从军事角度出发,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

这里除了宋神宗本身欲大有作为,改变宋代军事不振,备受夷狄欺凌的主观因素外,军事上的战略意义是最终打动宋神宗最重要的原因。

而这也是支持者最重要的论点。

名将王韶给宋神宗献上《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收复河湟“以绝西夏右臂”,使“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

这和当时西汉对付匈奴先夺取河西走廊是一个道理。

而且河湟自古是产马的要地,大宋控制河湟,就可以保障马源,以增强武备。

战略意义,是战略家才能看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反对者自然看不到这个战略意识,或者对此不屑一顾。

最终在王韶的主持下,收复了熙州、河州、洮州、岷州、宕州、叠州,收复了河湟之地。

河湟开边一直断断续续到北宋末年,当时西夏处境已经极为困难,辽国也自顾不暇,若不是来了靖康之变,北宋拿下西夏从战略上可行的。

二、反对者拘泥于儒家文教,激辩军事行动“妄开边衅”,且耗费财力

宋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强调教化百姓,且重文轻武,这些都是反对者反对的重要依据。

在司马光等人的眼中,王韶收复河湟的壮举,不过是“徒以群羌散弱,乘俞龙珂内附之隙,徼幸以图功”。

此外,军事行动是靠经济支撑的,河湟开边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自然耗费了大量财富。

仅熙宁五年(1073年)一战,朝廷的军费开支的钱粮布绢就高达1200万贯匹,即使收复河湟六州后,朝廷每年仍需要向那里贴钱三百六十万万缗。

这也成为反对者攻击的口实,而且河湟之地毕竟荒凉,在他们看来也是鸡肋。

所以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执政,曾一度提议放弃河湟,将所得之地归还西夏,好在有识之士反对,司马光才没有全部放弃河湟。

不是每一个官员都能称得上是政治家,有的人只能算是政客,官迷。

也不是每一个政治家都是战略家,有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拘泥于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