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交流课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本周二中午接到任务——周四上一节交流课,河源龙川维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我们学校。有点突然,当天晚上我也一直在补上学期的在读研究生课程论文,写完一整天又过去了,只得周三晚上来备课。只一天晚上的备课,终究还是匆匆忙忙的,只能说是常态课,上不了什么出彩的。当时我也这样跟姣姐交流。

周三晚上,还是备课到了12点多。第二天第二节上的课,竟然有些流程都忘记了,有些过渡语也没有组织好,最后的展示作品环节也没有让学生来展示,还有,我好像忘记了笑,也越来越不会在课上笑了,这个很要命。

下午科组会评课,同事们都比较给面子,提出来一些不足及建议,还是有给出比较多的肯定意见的。以下是整理出来的优点及建议:

优点:一、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先是让学生联系所学单元课文,总结文章书法真情实感的方法,为后面“初试身手”提供方法指导,同时突出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怎样表达情感。片段作文降低了难度,提高学生习作信心。二、展示学生随笔片段,让学生有成就感,也更重视随笔的写作练习。三、知识拓展,穿插古诗来感受古人借景抒情。四、学生回答问题逻辑清晰、调理完整。四、教师仪态自然、亲切,尊重学生如“请你来”。

建议:一、情境可以多安排一些生活情境。二、当堂写片段,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三、PPT字号小。四、学生回答的声音太小,朗读时拖音多,教师的情感要调动学生情感来。五、导入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如《你好李焕英》就是具有真情实感才动人,由此可以牵引初生活情境来。六、情景图片用彩色或动图,更生动些。

我觉得吧,现在要上公开课,我已经没有那么排斥、那么害怕了,又或许是相比较参加工作的前几年上的少,这两年上的较多,但也只是纵向的自我比较罢了。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多多利用上公开课的机会,多锻炼,快成长。更何况,也不算快了。由于总是半途接班,每年都教个一年半载的,似乎很难留下教育教学痕迹,学生的常规做得好,不算是我的功劳,做得不好,我有责任。希望下学年接手新班,自己在常规教学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更细、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