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后村社会进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4
梨园后村自1944年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那一年,梨园后小学成立,之后在1984年,村里筹资修建了25间校舍,被烟台市教育局赞誉为花园式小学,教学设施逐步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截至2002年,已有42名村民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大中专院校,显示出村里的教育成果。

科技教育在村里也得到了高度重视。村民们多次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或派人外出学习,到2002年,村里已有1人获得农艺师职称,1人成为助理农艺师,显示出科技教育的成效。

在人民生活方面,梨园后村经历了显著的改善。建国前,村民们年人均粮食仅100公斤,生活物资匮乏。然而,随着国家的发展,1957年,人均粮食量达到192公斤,到1975年,更是增长到275公斤,全村收入也提升到9万元。到2002年,村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存款1200元,交通工具如运输车辆、摩托车、电话、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等都得到了普及。

村庄建设方面,解放前的梨园后村街道破旧,居住条件艰苦。1965年起,村内开始统一规划街道和住房,新建了9座石桥和200多米的西河坝,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集体福利方面,自1980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享受到的福利也在不断增长,如1981年实现全村电网供电,1983年拥有1台16mm电影放映机,1994年更是安装了闭路电视,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和信息资源。
    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