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西乡石雕》传统技艺历史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璟汉坊秦有财雕刻工作室

西乡石雕传统技艺始于汉,成熟于魏晋,在唐朝流行开来,距今1403年历史。

指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生,既富古老艺术的魅力,又有典雅明快的现代艺术风格,在汉中地域享有巧夺天工,石破天惊之盛誉。

西乡石雕石刻技艺是一门坚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运用圆雕、浮雕、深浮雕、镂空雕等技法学将透视学与美学融于石雕石刻之中的艺术。

其材料主要为西乡县余家山的老坑细青石(璟汉石)。

作品具备木雕之细腻,牙雕之玲珑,玉雕之逼真,造型优美,形神活脱。

石雕制品种类繁多。有仿古作品,还有各种建筑装饰品和家用装饰用品。西乡石雕石刻技法有圆雕、浮雕、线雕、沉雕、影雕、镂雕、透雕、组合雕等等各式各样的雕刻手法,传统的石雕工艺,俗称打巧。

其制作流程主要有采石、选石、打磨毛料、描图、起线。打磨,精雕细刻,砂纸打磨清线。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捏、漏、摘、雕、修细、打磨、上蜡等七道主要工序。

一、

捏:就是打胚样。先在石块上画出线条,再进行初步的雕凿。有的还要先捏个泥胚或石膏模型。

二、

镂:就是胚样捏成后根据需要把内部无用石料挖掉。镂空石料的技术,是石雕石刻工匠的重要基本功。比如雕刻一个还没有拳头大小的小石狮,还要在石狮嘴里保留一个掉不出来的小圆球。镂空掉周围的石料,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三、

摘:就是按图形剔除雕体外部多余的石料,也就是打凿,粗雕。这种剔除是对胚样的细加工,操作者需要领会创作者的意图,才能使剔除的面积和深浅适度。

四、

雕:就是进行最后的深度加工成形。完成这一程序,不但要有较高水平的雕刻技艺,更要具有一定的鉴别审美能力。

五、

修细:修刻细部是对粗细不均凹凸不平之处进行细修,并配置底座的特殊工艺。前者就是要修出光彩,使雕体达到光彩夺目的效果。后者也就是底座,主要是使作品稳固,并起到补充和衬托的作用,使主体更加突出丰满醒目和完整。

六、

打磨:对作品整体用砂纸进行打磨修光。

七、

上蜡上油打上石蜡可以使作品保持湿度和光泽度增加清晰度,还可达到修旧复旧,仿古的效果。使用的主要工具有各种型号的锤子,各种型号的錾子、刻刀、尖嘴刀、起刀、水平尺、拐尺、长撬、短撬、手剔、划线笔、圆规、墨斗等。西乡石雕石刻技艺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历史价值。石雕讲究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文饰流畅洒脱,它的传统技艺始于汉,成熟于魏晋,在唐朝流行开来。

石雕作为艺术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西乡县李家村文化遗址和何家湾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600余件。

其中石器有石磨、石刀、石斧、石绷、石杵、石网坠、石环等,品种多样,造型美观,磨制水平较高。这充分说明,西乡先民们就把实器加工作为谋生的手段,开始从事石雕,石刻的技艺了。

另外,西乡县著名景区鹿龄寺里的石鹿,抱鼓石,精美青石,柱基石及石雕文化长廊,文庙前的照壁等,无不显示西乡石雕石刻的精湛技艺和悠久历史渊源。

2、文化价值。石雕石刻艺术也是风俗展示,是我国社会的一种重要民风民俗,是民风民俗的一种重要载体。不仅有宣扬敬老爱幼,邻里和睦,乐善好施,积善行德等民风民俗等内容。每一件石雕作品上,都展示着丰富多彩的陕西西乡的民风民俗。石雕石刻作品上所雕绘的龙、凤、狮、虎、鹿、马、鹤、喜鹊、春燕鲤鱼、牡丹、荷花、水仙、芙蓉、梅花、兰花、竹子、松树、柳树等被民间奉为祥瑞吉泰的种种动植物及其由这些祥瑞吉泰物组合雕刻而成的浮福图案,无一不生动的展示着中国古代的民风民俗,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3、工艺价值。石雕是集创意、设计、制作为一体的艺术品。简单地说就是用石头雕刻的艺术品,从石料选择到模型制作,胚料成型、制品成型、局部雕刻抛光清洗,制品组装验收和包装。历时周期长费工费时费脑,均为手工操作,全凭艺人眼光和手感,艺人的基本功和美学鉴赏力对作品起至关紧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

4、经济价值。由于石雕石刻作品雕刻制作全靠手工制作,历时较长费工费力费时。一般大件作品需要三到四个月时间才能完成一件。小件作品也要一月左右才能完成一件。该传承人年生产大小石雕石刻作品仅有几十余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数几十万,带动一方经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石雕石刻手工技艺技术灵活多样,千变万化,生产技术难度大历时周期长,特别是工艺流程中的镂、摘、雕技术大关,全靠指尖功夫,难以言表和形成文字。全靠师徒言传身教,并凭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及感觉方能掌握。而且费手费脑费力,特别辛劳。年轻人多不愿意学,已是后继乏人。西乡石雕石刻原料的采选有很大的局限性,石头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最适宜西乡石雕石刻的来源却适宜采自西乡城余家山地下300多米深处的老坑细青石和散落在民间的几十年、几百年的废弃建筑石材和生活实用具等,有些甚至是水下几十几百米深处的石头,如同采玉一样可遇而不可求,且原料标准要求极高,所采原料资源越来越少,导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大效益低可持续发展举步艰难,进入21世纪以后,手工石雕石刻工艺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电脑雕刻机的出现,机器代替手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老一辈手工石匠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造成了学习传承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石雕石刻制品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很多古老的石雕,石刻品种,和独有的石雕石刻技艺,面临着断流的威胁,急需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