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人文化》,锐意组织的可能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最近一个月以来,我都在写文字,但是基本上都是有目的的写,例如宣传类文字,研究类文字,相关过程文字等,唯独没有写的文字是为自己而写。当发现悄悄地这个月已经见底的时候,才慌张地发现还有一本书没有读完,这本书陆陆续续竟然读了一个月,还没有读完。我曾在朋友间立下壮志,要将这本书读完,并且要至少1个月花100个小时。

为什么要说这些,是因为《人人文化》这本书,看上去在讲组织文化,实际上也联系着每个个体的成长。书没有读完也可以成为一个契机去看个人成长方面最近面临的小挑战或者大挑战是什么。在理解自己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理解组织。我看到自己是喜欢立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然后去尝试不断达成的。但是只有当同一个时间内小目标有点多,达不成的时候,才有机会看看自己到底要什么,否则我的时间就被莫名其妙的填充满了。而再去深入的看,这些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为什么会在,跟我个人的“大挑战”有什么关系,我惊觉大多数的小目标制定都是因为外部对我的期待为主,只要我觉得这个期待有助于我成长,或者说不违背我当下目标,我都会毫不犹豫的说yes。

响应外部期待有个重要的信念是,如果不去响应自己就失去了机会,并且可能会让对方对我有意见,而有意见对我来说就是难以愈合的伤痕。《人人文化》中介绍了主张和支持人充分发展的DDO(锐意组织)。DDO的三大特征之一就是:练习反手,通常人的理解是练习自己不擅长的地方。经过跟何教练的交流,我才了解,真正的反手不是你的不擅长,而是你不想去变得擅长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我开始理解,我真正要做的不是不停地去思考哪个工作要舍弃,或者哪个价值要舍弃,而是,我如何花时间去探索自己的使命,如何基于使命来看自己创造了什么价值,在更大的空间中工作,而不是自己情感舒适的区域。

从自己开始创业起,就很想做一个很不一样的企业,但是自己说不清楚这里的不一样,可能概括起来就是:大家相互很友善,同时又不仅仅追求情感上的舒适,把事情也做的非常漂亮;我们自己在做好的更加从社会价值考虑的事情,同时在做的人也是能够感受并且分享这些价值的。听上去有很多的既……又……。尽管说起来是这样,内心却有另外一个声音是,这样你大概只能做的很小,很精致。

后来遇到了青色组织的概念和方式,觉得充满信心想要往前走,却走不下去,究其原因是,始终搞不清楚青色组织在业务方面到底怎么做才能同步文化的成长。DDO的出现让我信心又近了一步。疫情之下,因为过去我们整个组织相对比较青色,所以反而真的很灵活的应对各种变化,没有受到很多影响的同时还创造了更多线上业务的空间。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疑问,是不是所有的机构都可以DDO呢?还是深入研究了组织的何老师给我解答,这个问题的问法有问题,DDO不是一个想不想,而是一个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DDO的本质是整个组织的意识进化到能够去适应不确定性的状态。即便是大多数的个人都难以做到这一点,更何况是组织呢?

DDO很美,就像组织中的一道彩虹,见过的都会终身难忘。于是有了上周的4天DDO探索工作坊,几乎每天都到半夜结束。从个人价值观探索开始,直到寻找到接下来3个月中不同人在组织层面、项目层面的角色为止。个人探索的部分进行的很艰难,也相当的快乐,每个被隐藏很深的恐惧被找出来的时候就都已经偃旗息鼓。这个里面有个不得不说的地方,寻找到自己的价值观的同时,看到他人价值观原来和自己如此不同。但是因为也经历了他人的价值观探索过程,所以竟然真的能够开始理解并欣赏原以为跟自己不同的人了。我以为,作为团队,多元价值观说明我们可以在一起有很多的补充和碰撞。然而,我再一次看见自己的认知多么浅薄,再次被点,真正的创业合伙人是一定要价值观一致的,否则绝对绝对撑不下去的。事实是,我其实经常体会这些痛,我却常常归咎到自己身上,是自己不够好,自己如果努力变得更好就不会有这些问题。现在来看,DDO里面强调的并不是要每个人变成我心目中能够包容万物更接近神的人,而是先活出自己,再活出丰盛。

DDO的作者凯根是位研究成人成长的心理学家,他之前有本书在领导力圈子里面有些名气,叫做《领导者的意识进化》。那本书对于人的心智成长划分了四个阶段,阶段越高,说明心智越复杂,也就越能处理复杂。以下是四个阶段的名称和书的译者的解读,贴在下面供了解。

以我为尊的人,他们的思维相对来说就是比较简单,比较冲动,他可能是非常有能量,但是同时也带着大量的盲点,这个盲点需要真的是需要更高层次来补助的,如果有另外一个阶段就超过一个所谓的以我为尊的另外一个阶段了,这是我们所谓的规范主导。

规范主导的领导者,他相对来说是以规章制度或者是外面的权威,或者是以权利,谁是老大,能够听老大的话这一种来出现的,他的好处是他对于人的关怀会多很多,那等于是说它会一个可能是一个好好选手,可能是一个听费,而这些都会出现的,但是同时呢在这个状况当中呢我们会看到,他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是什么呢?他很多时候都没有了自己的声音,所有的可能是做的事情都按照权威来做,或者是他自己的短板来说,就是往往是嵌入到一种可能是有两种的规范。也在规范主导也会比较看重面子,也会比较看重一些所谓的外面的理论。

自主导向,自主等于是说一个人终于能够达到我们总是说能不能独立思考的这种的境界。现在独立思考的,并不是说你说就会有。很多时候呢在人群当中,他在群体的动力当中,人的声音会很多时候会被磨杀掉的,所以能不能保持自己声音,坚持自己的观点,都是关于这个人能不能站在一个是自主这个位置。

内观自变,这个境界非常寒流,并不是常见的,但是这种能力是慢慢的开始冒出来,所以在这边我会跟各位说一下,很多时候都会落在规范主导上面,规范主导是本书最大的群众服务的群众之一。因为很简单,如果你是一个以我为尊的一个领导者,可能你的思维的复杂性也不会太高。

检验方法:

以我为尊

我着重在自我的利益和影响,而没有去考虑其他人的比例有多少?我能否想象其他人对这个情况可能会有的想法或感觉,即使那些人和我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

规范主导

我的答案有多少是关于我认为其他人会怎么看我?有多少是其他人的想法影响我对自己的看法?我是否依靠外在标准找出“正确答案”或判断自己,而不是自己产生答案和标准的部分?如果其他人对我感到失望,或者假如我没有遵循规则、理论或我心中认为重要的人士的指引,那么我可能会认为自己是谁?

自主导向

不管其他人怎么看我或对我有什么反应,我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的想法是世界上最棒的答案?我和自己意识形态中的“我”有多接近?如果我没有实践自己的标准,我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对我的意义是什么?

内观自变

相对于我被锁在某个自己的观点中,我所看到的全景有多广阔?当我试图从多重角度去看我目前的情况时,对我来说容易吗?我是否可以从自己负向的故事中感受到那些正向的部分,以及从正向的故事里感受到不好的面?我是否很难将生活视为就是要思想得简单直接、把事情看成不是特别的好就是特别的坏,还是我更多地认为生活就是“为我而来”的,因而它是有趣的且隐藏着愉悦的想法?

相对书的阅读,工作坊给我更深刻的体感,最明显的就是原来自己在处理工作的时候是个标准的“规范主导”,在做一些组织思考和规划的时候看上去其实更像一个迈向“自主导向”的动作,在亲人面前我则常常陷入”自我为尊“。一开始,我以为我是”内观自变“。这条路还很长很长,欢迎对心智成长感兴趣的伙伴一起修。

非常随性的一段文字,如果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欢迎组局一起体验。
相似回答